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學科教育論文 >

再論道德冷漠與道德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8-01-23 09:53

  本文關鍵詞: 道德冷漠 道德教育 出處:《教育研究與實驗》2015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道德冷漠是對他人道德急需的無響應。既可能是一種無意識的無反應,也可能是一種有意識的道德推卸。道德冷漠是不為善,但不為善與為惡異常接近,與為惡可以互相轉化。教育和道德教育應該根據道德冷漠形成的機理,突出同情、愧疚、道德敏感性、道德想象力的培養(yǎng),以抵抗道德冷漠的發(fā)生。
[Abstract]:Moral apathy is a lack of response to the moral needs of others. It may be either an unconscious non-reaction or a conscious moral shirking. Moral apathy is not good, but not good and evi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oral apathy, highlight sympathy, guilt, moral sensitivity, moral imagination, in order to resist the occurrence of moral apathy.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課題“道德冷漠與道德教育”(BEA120030) “江蘇省2011計劃基礎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成果
【分類號】:G41
【正文快照】: 在我們這個“地球趨暖、人情漸冷”的時代,道德冷漠隨處可見、人人可感,是我們生活中一個無法抹去的事實性存在。人是道德存在,道德冷漠損害的正是我們的這一存在本性。從維護人之本性出發(fā),當然不能任由道德冷漠的肆意蔓延。克服道德冷漠的第一步,顯然是認識道德冷漠。吊詭的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魯潔;走向世界歷史的人——論人的轉型與教育[J];教育研究;1999年11期

2 高德勝;;道德冷漠與道德教育[J];教育學報;2009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其海;;蒲松齡的德性品質初探[J];蒲松齡研究;2010年02期

2 肖霞;賈爽爽;;論我國農村社會公正氛圍的塑造[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4期

3 郭淑新;;慧遠的“因果報應”論新詮[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4 王強;;被讓座:公共生活規(guī)范的道德困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5 肖立斌;;道德信仰及其特點[J];安順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6 張夫偉;“吸引教育”與成人教育發(fā)展[J];北京成人教育;2001年08期

7 宋新雅;;“德福矛盾”問題的解析[J];保定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8 許章潤;多向度的現(xiàn)代漢語文明法律智慧——臺灣的法學研究對于祖國大陸同行的影響[J];比較法研究;2003年06期

9 李壽初;;超越“惡法非法”與“惡法亦法”——法律與道德關系的本體分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10 王小平;;包容“他者”:中國電影藝術的新視閾——評陸川電影《南京!南京!》的差異化文化立場[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2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汪冬冬;黃鵬;;現(xiàn)代性與后現(xiàn)代性視角下的社會危機與安全思想——對齊格蒙特·鮑曼思想的解讀[A];2010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危機預警預控管理系統(tǒng)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李義天;;運氣究竟有多重要?——美德倫理視野中的運氣問題研究[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3 姜裕富;;論公務員忠誠義務與行政責任[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石建和;張泉;;構建建筑師與社會的和諧關系——一種類型學的解決方案[A];中國建筑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沈巋;;因開放、反思而合法——探索中國公法變遷的規(guī)范性基礎[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法治文明的承繼與融合”法律分論壇論文或提要集[C];2004年

6 潘海嘯;;關于3G時代的音樂產業(yè)和音樂文化的預見性研究[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7 郭芝葉;文成偉;;我國高校理工科研究生科技倫理觀探析[A];中國科普理論與實踐探索——2009《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論壇暨第十六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文集[C];2009年

8 孫承叔;;資本與現(xiàn)代性——馬克思的回答[A];上海社科院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新論壇2007論文集[C];2007年

9 龐俊來;;技術與倫理的和諧與悖結[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10 林航;;科學還是人文?——以亞里士多德為例[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初春華;黨的群眾工作心理層面的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廖述務;身體:美學的與實踐的[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顏水生;論中國散文理論的現(xiàn)代性轉變[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龔培渝;通過對話尋求承認[D];吉林大學;2011年

5 宮瑜;交往理性與道德共識[D];吉林大學;2011年

6 賀慶國;在歷史和歷史性之間[D];吉林大學;2011年

7 李新月;我國大學公民教育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方菲;倫理視閾下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9 邵南征;社會道德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10 王偉忠;高校腐敗行為與廉政建設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慧蓉;中國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秦峗;“來訪者中心”理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進[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3 曲盛男;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倫理思想探析[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4 郝濤濤;齊格蒙特·鮑曼個體關懷思想評析[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劉彬;慈善意識:我國慈善事業(yè)的倫理困境[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涂菁菁;論我國成人公民教育[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潘進強;當代中學生的幸福教育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諶明舉;當前大學生志愿者活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杜雨;西方新發(fā)展主義理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朱靜萍;論老舍和趙樹理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二元對立思維[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姚介厚;世紀之交的哲學盛會——第二十屆世界哲學大會側記[J];國外社會科學;1998年06期

2 高德勝;;電子媒介與“旁觀者”的生產——論道德教育在電子媒介時代的選擇[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04期

3 劉放桐;西方哲學近現(xiàn)代轉型與道德和價值觀念的變更──對個體本位和個人主義的超越[J];天津社會科學;1998年04期

4 何中華;回到自身:世紀之交的哲學重建[J];學術月刊;1995年10期

5 李德順;普遍價值及其客觀基礎[J];中國社會科學;1998年06期

6 任平;走向交往實踐的唯物主義[J];中國社會科學;1999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志修;加強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J];建材高教理論與實踐;2000年04期

2 李雪松,徐景宏;語文教學中的道德教育[J];吉林糧食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01期

3 許泓;淺析美國道德教育及其啟示[J];嘉興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04期

4 金箴,林煒;試論道德教育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的作用[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5 張健英;思想道德教育是貫穿素質教育的一條紅線[J];樂山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2期

6 黃雷豪;論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逆反心態(tài)及對策[J];彭城職業(yè)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7 史玉梅;淺論高校學生的道德教育問題[J];青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4期

8 王勤;道德變遷與道德教育的發(fā)展[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S1期

9 黎衛(wèi)金;儒家道德思想與新時期思想道德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10 劉俊英,張玉禮;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必須抓住核心和原則[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0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立東;;略談紅色旅游對思想道德教育的創(chuàng)新[A];第四屆“老教授科教興國貢獻獎”、“老教授事業(yè)貢獻獎”頒獎暨老教授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大會論文集[C];2008年

2 李建萍;;在學校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嘗試[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九屆全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徐華中;;淺談學校與家庭聯(lián)合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一卷)[C];2005年

4 許榮;;重視傳統(tǒng)文化的道德教育價值[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5 李國君;張樹立;李彤輝;;運用傳統(tǒng)美德故事進行道德教育[A];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實驗研究文集(第二卷)[C];1993年

6 王晶;;和諧社會語境下道德教育的困頓與克服[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7 雷搏;;對科技教育與道德教育歷史沖突的認識[A];首屆、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獲獎文集[C];2009年

8 雷搏;;對科技教育與道德教育歷史沖突的認識[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9 米世雄;;加強小學思想道德教育的嘗試[A];熱愛祖國 振興中華[C];2007年

10 劉榮才;;兒童道德教育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長效機制[A];湖北省兒童全面發(fā)展研究會第三屆第二次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項久雨;論思想道德教育的價值特征[N];光明日報;2004年

2 孫智;全社會都來關注道德教育[N];河北經濟日報;2002年

3 王勤;道德教育要直面現(xiàn)實生活[N];浙江日報;2001年

4 徐京利;加強道德教育 促進新農村建設[N];聯(lián)合日報;2006年

5 中共中央黨校哲學教研部教授 劉余莉;呼喚道德教育[N];中國經濟導報;2008年

6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 李滿意;在審美中進行道德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8年

7 重慶萬州百安移民小學 張朝全;道德教育如何應對時代風暴[N];中國教育報;2008年

8 西藏大學 王麗萍;西藏要著力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N];西藏日報(漢);2013年

9 記者 李小龍;加強道德教育 培育創(chuàng)新思維[N];商洛日報;2013年

10 范士龍;從觀念灌輸?shù)絻r值澄清的道德教育實踐觀轉向[N];吉林日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筠;生活意義:道德教育實效性的尋求[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李先軍;論學校道德教育中的表揚[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倫價值的重構[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周圍;積極道德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李太平;科技教育和道德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1998年

6 劉丙元;當代道德教育價值危機審理[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劉鵬;詩在道德教育中的價值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8 陳亭智(Tran DinhTri);佛教道德教育與越南當代學校道德教育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5年

9 許桂清;美國道德教育理念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10 唐漢衛(wèi);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礎[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45727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45727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e14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