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關于窮人思想的教育學意蘊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challenge to social equity, the problem of poor pedagogy has forced pedagogical researchers to answer: what does "poor pedagogy" mean? As a philosopher of the poor, Marx's thought of the poor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understanding the pedagogy of the poor. In his view, the poor are not only suffering groups, but also dynamic classes. The education of the poor is based on the existence of the poor and the spiritual liberation of the poor. In theory, it is a social critical pedagogy with the whole social life including education as its object; in practice, it is the pedagogy of social practice which crosses the boundaries of education itself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xtensive social changes.
【作者單位】: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基金】: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1年度一般項目“高考改革中廣東省農村學生平等話語權的實證研究”(項目編號:GD11CJY08)的相關研究成果
【分類號】:G4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楊東平;;重提“窮人教育學”[J];中國新聞周刊;2007年3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成崗;;理解現代技術問題——基于自然、社會與文化的多重維度[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2 江振春;;調和與共融——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的形成[J];安徽史學;2009年05期
3 陳玉璽;知識創(chuàng)新及其認識活動的特點[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4 孫顯元;;悖論和道德悖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5 曹興平;;霍布斯的和諧社會思想及其價值[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6 于秀彬;;科學與技術關系的演進歷史探究[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7 毛曉秋;;法律的馴順與政治的審慎——解讀霍布斯《一位哲學家與英格蘭普通法學者的對話》[J];北大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8 楊巧蓉;;霍布斯自然權利學說初探[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9 翟秀文,巨乃岐,張志國,盧曉莉;“第一生產力理論”與知識經濟[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10 胡興建;;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指向——以《論猶太人問題》為分析對象[J];北方法學;2008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詹世友;;霍布斯正義理論的論證策略[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2 陳建新;周亮;;試論科學家的社會責任與公民科學素質教育[A];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與和諧社會建設研究——第二屆全國“科技與社會發(fā)展”中青年南方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田鵬穎;;21世紀:社會技術的世紀——為后“弗蘭西斯·培根計劃”時代而計劃[A];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與和諧社會建設研究——第二屆全國“科技與社會發(fā)展”中青年南方論壇論文集[C];2007年
4 王鑫;;奧斯特的物理實驗教育思想研究[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孫向晨;;一個神學政治的方案——霍布斯《利維坦》新解[A];第二屆中國南北哲學論壇暨“哲學的當代意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涂劍峰;;議科技編輯涉足科學學[A];學報編輯論叢(第六集)[C];1996年
7 石國進;;應急條件下的科學傳播機制探究[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8 黃偉程;許斗斗;;先進文化與科學技術[A];傳統文化與先進文化構建[C];2004年
9 楊雄勝;張國法;劉旭;于成永;酆塵穎;;中國會計研究規(guī)范及其成效問題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暨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4年
10 謝文;;社會性別平等意識教育是中國公民教育的重要內容[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愷;我國科技獎勵制度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2 張佳鑫;協商解決糾紛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吳永華;現代自由的譜系:從盧梭、黑格爾到馬克思[D];吉林大學;2011年
4 關曉銘;財產權利的政治邏輯[D];吉林大學;2011年
5 劉輝;科研誠信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李福春;美國教育學演進史(1832-1957)[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鄭鐘揚;科研成果生產制度及其在中國的實踐[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8 賈兵;先秦諸子政治傳播觀念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9 耿淑玲;基于人文關懷的科學課程的構建[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曹永福;我國醫(yī)藥衛(wèi)生體制改革的價值取向及其實現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倉莉;科學技術對環(huán)境產業(yè)的影響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2 徐盼;霍布斯的法律觀探析[D];湘潭大學;2010年
3 李樹華;霍布斯與韓非的人性思想比較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軍圣;霍布斯的國家學說[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涂菁菁;論我國成人公民教育[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程晉普;雅典城邦公民權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7 張倩倩;羅爾斯“正義穩(wěn)定性”問題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8 靳光宗;低收入靈活就業(yè)人員養(yǎng)老保險問題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10年
9 李薇;試論歐洲啟蒙運動中的“科學創(chuàng)新”概念[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10 龐雪晨;近代云南農學書刊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銀麗;;馬克思關于人的類本質思想及其教育啟示[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11期
2 易純才;;論德育、智育、體育的關系[J];貴州體育科技;1990年02期
3 梁卿;;馬克思的人本質觀及其教育意義[J];當代教育論壇(宏觀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4 王成;;教育與人的全面發(fā)展[J];新課程(教師);2009年11期
5 吳婷;趙鵬程;;論馬克思的和諧教育思想及其現代啟示[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年10期
6 宋嘉;人是什么:教育是否明了[J];當代教育論壇;2003年05期
7 楊九俊;;什么是美的規(guī)律[J];江蘇教育;2010年25期
8 李鎮(zhèn)西;;歐游日記(一)[J];教育科學論壇;2001年01期
9 李小平;從馬克思的全面發(fā)展學說看人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J];空軍雷達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10 張云芳;;從馬克思的異化思想看中國教育的現象[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秉翰;;教育解放人——兼議馬克思“解放”的一個命題[A];人學與現代化——全國第三屆人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2 張楚廷;;新世紀:教育與人[A];回顧與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論文集[C];2003年
3 李文奎;;外國教育家論教育、人與社會發(fā)展的相互關系[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汪鹽;;簡論綜合技術教育思想的產生與發(fā)展[A];首屆"華星杯"新世紀人力資源開發(fā)優(yōu)秀論文評選[C];2004年
5 李國鈞;;論明清實學教育思想的發(fā)展與理學教育的終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馬愛杰;;大力發(fā)展科教事業(yè) 促進生產力發(fā)展[A];陜西省社會科學理論界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7 遲艷杰;;教學意味著“生活”[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5-2006年度][C];2008年
8 馮曉林;;儒家教育學說的邏輯起點試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李金軒;;試論創(chuàng)新能力的理想人格素質[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一卷)[C];2005年
10 許玲;;如何克服交往中的心理障礙[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周晶璐;美國精英學院“扶貧”工作動真格[N];東方早報;2007年
2 柳延延;人類最好的品質都在孩子身上[N];解放日報;2008年
3 劉林森;以色列:享受教育 人人平等[N];中國社會報;2006年
4 省遠綜;省遠程辦要求利用遠教網學習十七大[N];江蘇科技報;2007年
5 顧志平;用愛才能交換愛[N];陜西日報;2008年
6 王國麟;公平和諧最主要體現在教育上[N];貴州日報;2005年
7 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 管向群;深刻理解總書記來信所蘊含的對基礎教育科學發(fā)展的要求與期盼[N];江蘇教育報;2011年
8 程翔;課堂調控的藝術[N];中國教育報;2006年
9 湖南綏寧縣一中 袁冰清;暑假,給孩子補上勞動課[N];人民日報;2006年
10 汪延明;清除學哲學中的思想障礙[N];解放軍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楊衛(wèi)安;我國城鄉(xiāng)教育關系制度的變遷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會貴;基礎教育名師職業(yè)幸福的文化場域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張聰;毛澤東早期反抗教育思想來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4 崔昆;人本德育的唯物史觀向度[D];蘇州大學;2013年
5 潘云華;攝入社會不公信息與大中學生道德發(fā)展的關系及德育對策研究[D];南昌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燕;教育公平視域中的“窮人教育”問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2 李娜;論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的貢獻[D];東華理工大學;2013年
3 汪鵬;論毛澤東“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思想[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4 肖卓;我國消費教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5 肖凱;人的自我完善與學校教育改革[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劉輝;音樂教育與中小學生心理健康[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7 侯曉杰;論教育異化及其消解[D];中共吉林省委黨校;2011年
8 胡紅梅;試論學習過程中學生心理自由及其教學促進[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9 張香麗;論審美教育在人的全面發(fā)展中的意義[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韓紅梅;交往行為理論視角下對教育的研究[D];安徽農業(yè)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1705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170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