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以來我國高等教育政策范式變遷研究——基于政策文本的內容分析
本文關鍵詞:建國以來我國高等教育政策范式變遷研究——基于政策文本的內容分析
【摘要】:建國65年來,我國高等教育政策的演進和變遷對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國高等教育政策范式的變遷包括新民主主義時期、"又紅又專"模式時期、十年"文革"時期、撥亂反正時期和數量與質量并重時期等五個階段。高等教育政策范式變遷的特點和規(guī)律主要表現在高等教育的發(fā)展目標和高等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招生政策、重點高校政策、大學自治和學術自由政策以及畢業(yè)生分配政策等方面的變遷軌跡。對我國高等教育政策范式的變遷研究,不僅有助于我們掌握當前的高等教育政策,還有利于我們預測未來的走向,對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作者單位】: 河南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
【關鍵詞】: 我國高等教育 政策范式 序列變化
【分類號】:G649.2
【正文快照】: 一、研究設計(一)分析框架“范式”是由美國哲學家、科學史學家托馬斯·庫恩在其《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提出來的。庫恩把科學的發(fā)展過程分為前范式階段、范式階段、革命階段和新范式階段,并深入論析了新范式取代舊范式的革命對科學發(fā)展的助推作用[1]40-48。彼得·霍爾在其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陳學飛;展立新;;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觀的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2 徐自強;龔怡祖;;我國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政策的范式轉移研究——基于政策文本的內容分析[J];大學教育科學;2013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歐元雕;王一雅;黃邦漢;;企業(yè)核心價值觀的范式轉換[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2 劉曉玉,童繼平;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之探討[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5年02期
3 張正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邏輯范式[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4 武威利;關巍;;近代科學哲學發(fā)展進程要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7期
5 黃建軍;;視覺文化研究的三個范式[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6 蔡輝明;;美國公共行政學思潮的范式變遷——路徑、劃分和邏輯[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7 陳相明;;區(qū)域高等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一個典型案例及啟示[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8 趙亮;;論社會革命和科學革命的異同[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9 胡丁慧;;庫恩的“范式”概念及其在德育中的借用[J];保定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10 豐子義;全球化與唯物史觀研究范式[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謝名家;;文化經濟理論在宏觀社會學視野中的展現[A];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中國經濟論壇論文集(下)[C];2007年
2 顏燁;;安全社會學作為學科研究的現狀與發(fā)展[A];第一屆全國安全科學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郭建斌;;理解與表達:對凱利傳播儀式觀的解讀[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4 董天策;;民生新聞:中國特色的新聞傳播范式[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5 唐麗;陳凡;;美國工程倫理學的文化—歷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視閾中的科技與社會——全國科技與社會(STS)學術年會(2007)論文集[C];2007年
6 史阿娜;;“范式”涵義知多少——對庫恩范式概念的再整理和再思考[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7 張志偉;;波普爾、庫恩與傳統(tǒng)科學觀[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8 田闖;王紫琳;;波普爾與庫恩科學哲學思想比較研究[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9 婁瑞雪;;試析科學合理性問題—以一種歷史演變的角度[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10 楊韜;;對科學發(fā)展的重新認識——構建中國科學大范式的探微[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道宇;課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沈紅宇;中國行業(yè)特色研究型大學發(fā)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3 蘇勇;解構批評:形態(tài)與價值[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陳宗建;二象對偶時間視角下權衡定律的機理及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張海斌;轉型社會中的鄉(xiāng)村自治與法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王屯;大學社會評價中的符號資本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趙方杜;身體規(guī)訓:中國現代性進程中的國家權力與身體[D];南開大學;2010年
8 盧玉卿;文學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陳小鼎;結構現實主義的理論評估及其發(fā)展[D];南開大學;2010年
10 趙華;巴斯卡批判實在論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鑫;科學知識生產模式的轉變及其意義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宋浩;民族性與比較科學哲學[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陳婷;生物技術發(fā)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4 劉思坤;影響力最大化與價值鏈增值[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黃衛(wèi)平;論庫恩語言學轉向的根源[D];湘潭大學;2010年
6 劉瑜;馬克·布勞格經濟學方法論思想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7 羅云;舍勒技術哲學思想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8 黃獻清;交往實踐視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9 鄭媛媛;科技創(chuàng)新社會生成維度問題的思考[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年
10 張愛云;論綠色科技與人的全面發(fā)展[D];南昌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趙婷婷;汪樂樂;;高等學校為什么要分類以及怎樣分類?——加州高等教育規(guī)劃分類體系與卡內基高等教育機構分類的比較[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8年04期
2 曹U,
本文編號:7259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725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