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生國際流動風險識別研究
本文關鍵詞:中國大學生國際流動風險識別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在全球化勢頭不可阻擋的今天,各國之間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之間交流日漸頻繁。全球化對高等教育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國際化方面,而學生的國際流動是高等教育國際化領域中最活躍的現(xiàn)象。政府從國家利益的出發(fā),為了促進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鼓勵大學生走出去,接受先進科學技術,開闊國際視野,提升個人能力,在學成后為國家的發(fā)展添磚加瓦。而面對知識經(jīng)濟社會所帶來人力資源日益競爭激烈的今天,學生個人紛紛走出國門,希望通過參與國際流動這個過程,提升自己在面對市場競爭時的核心競爭力。大學生參與國際流動是一項教育投資,因為其期望在完成國際流動的過程后獲得回報。既然是投資過程,,風險呈動態(tài)狀,始終伴隨其整個過程。 將中國大學生參與國際流動的整個過程的風險進行識別研究不僅能夠豐富高等教育國際化理論,而且能夠強化大學生作為消費者和投資者的風險意識,同時能為其他國家的大學生參與國際流動風險研究提供借鑒。引入風險識別理論中的事故樹分析方法對大學生國際流動所面臨的風險進行研究是一種全新的角度。大學生參與國際流動的過程是一個連貫持續(xù)的過程,根據(jù)每個階段任務的不同,可分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個階段。通過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采取電子郵件、聊天工具等訪談手段獲得一手資料,建立事故樹,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在大學生參與國際流動的前期,主要面臨信息搜集風險,造成信息搜集不全風險的最小風險組合是大學生與互聯(lián)網(wǎng)的信息不對稱、與留學中介的信息不對稱、與學校的信息不對稱、與熟人經(jīng)驗的信息不對稱所致。在大學生參與國際流動的中期,主要有適應風險,這種風險主要包括學業(yè)適應風險、跨文化環(huán)境適應風險,學業(yè)適應風險主要是由于中外教學方式的差異、教師角色轉變和個人差異的原因造成,而跨文化適應風險主要是由語言障礙、飲食差異和人際交往價值觀不同所致;在大學生參與國際流動的后期主要面臨的是就業(yè)風險,造成這種風險的原因主要來自于宏觀因素和微觀因素的影響,其中宏觀因素主要有相關政策、勞動力市場需求,微觀因素主要是個人需求。
【關鍵詞】:中國大學生 國際流動 風險識別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645.5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錄8-11
- 插圖索引11-12
- 附表索引12-13
- 第一章 緒論13-23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13-15
- 1.1.1 研究背景13-14
- 1.1.2 研究意義14-15
- 1.2 文獻綜述15-19
- 1.2.1 教育風險研究現(xiàn)狀15
- 1.2.2 學生國際流動的問題國內研究現(xiàn)狀15-18
- 1.2.3 學生國際流動的問題國外研究現(xiàn)狀18-19
- 1.2.4 文獻綜述小結19
- 1.3 研究思路、內容和方法19-23
- 1.3.1 研究思路19-20
- 1.3.2 研究內容20-21
- 1.3.3 研究方法21-23
- 第二章 大學生國際流動風險識別理論透視23-34
- 2.1 核心概念界定23-24
- 2.1.1 中國大學生23
- 2.1.2 大學生的國際流動23
- 2.1.3 風險識別23-24
- 2.2 相關理論梳理24-30
- 2.2.1 高等教育國際化24-25
- 2.2.2 風險識別理論25-29
- 2.2.3 人力資本投資風險理論29-30
- 2.3 中國大學生參與國際流動的特點30-32
- 2.3.1 以垂直流動為主30-31
- 2.3.2 以自籌經(jīng)費為主31-32
- 2.4 中國大學生參與國際流動的過程32-34
- 第三章 中國大學生國際流動前期風險識別事故樹分析34-44
- 3.1 中國大學生國際流動前期風險由來34-39
- 3.1.1 訪談設計34
- 3.1.2 中國大學生參與國際流動前期信息搜集種類34-37
- 3.1.3 中國大學生參與國際流動前期信息搜集渠道37-39
- 3.2 造成中國大學生國際流動前期風險的因素分析39-41
- 3.2.1 信息搜集不全風險產生的根源39
- 3.2.2 造成信息搜集不全風險的因素分析39-41
- 3.3 中國大學生國際流動前期風險事故樹建立41-44
- 3.3.1 信息搜集風險事故樹最小割集求解及分析42
- 3.3.2 信息搜集風險事故樹最小徑集求解及分析42-44
- 第四章 中國大學生國際流動中期風險識別事故樹分析44-54
- 4.1 中國大學生參與國際流動中期風險由來44-45
- 4.1.1 探討適應風險重要性44
- 4.1.2 適應風險的組成44
- 4.1.3 訪談設計44-45
- 4.2 造成中國大學生國際流動中期風險的因素分析45-51
- 4.2.1 造成學業(yè)適應風險的因素分析45-48
- 4.2.2 造成跨文化環(huán)境適應風險的因素分析48-51
- 4.3 中國大學生國際流動中期風險事故樹建立51-54
- 4.3.1 適應風險事故樹最小割集求解及分析52
- 4.3.2 適應風險事故樹最小徑集求解及分析52-54
- 第五章 中國大學生國際流動后期風險識別事故樹分析54-62
- 5.1 中國大學生參與國際流動后期風險由來54-56
- 5.1.1 識別就業(yè)風險的重要性54
- 5.1.2 參與國際流動大學生就業(yè)路徑選擇54-55
- 5.1.3 訪談設計55-56
- 5.2 造成中國大學生國際流動后期風險的因素分析56-59
- 5.2.1 吸引人才的相關政策56-58
- 5.2.2 勞動力市場需求58-59
- 5.2.3 個人需求59
- 5.3 中國大學生國際流動后期風險事故樹建立59-62
- 5.3.1 就業(yè)風險事故樹最小割集求解及分析60-61
- 5.3.2 就業(yè)風險事故樹最小徑集求解及分析61-62
- 結論62-64
- 參考文獻64-67
- 致謝67-68
- 附錄 A 攻讀學位期間所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6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梅;;美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政策:強國興邦的工具[J];比較教育研究;2010年10期
2 古琳;張帆;;高等教育全球化中留學行為動機之經(jīng)濟學分析[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09期
3 管弦;;美國高等教育科類結構主動適應勞動力市場及其借鑒[J];紡織教育;2008年05期
4 聶名華;付紅;徐田柏;;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風險及其對策研究[J];河北學刊;2011年03期
5 趙宏斌,王樹同;家庭對高等教育投資與畢業(yè)生就業(yè)市場分析[J];江蘇高教;2005年03期
6 曹淑江;家庭和個人教育決策和選擇中的風險和不確定性[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年21期
7 曹聰;;中國的“人才流失”、“人才回歸”和“人才循環(huán)”[J];科學文化評論;2009年01期
8 白敏植;;政府在人才回歸中的作用[J];人才開發(fā);2006年01期
9 伊藤敏子;;高校融資租賃風險的控制與防范研究[J];商場現(xiàn)代化;2010年17期
10 戚藍,劉海濤;教育質量控制中的事故樹分析[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葉通賢;高等學校貸款風險的控制與化解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中國大學生國際流動風險識別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092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409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