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學院“學生評教”狀況的調研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4-10-04 19:31
科學地評價教師的教學行為,對教師自身發(fā)展和學校辦學質量的提高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對教師的教學進行有效的評價需要綜合多種途徑,而“學生評教”是其中的重要途徑之一!皩W生評教”體現(xiàn)了學校管理者對學生權利的尊重,它在促進師生溝通以及促進教師與學生的發(fā)展方面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 本文通過文獻研究、調查及訪談,將“學生評教”中存在的問題歸納為五個方面:評教指導思想和目的的“工具化”傾向,學生作為評教主體的不成熟性,教師在評教中的邊緣狀態(tài),評教問卷及評教過程缺乏科學性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評教沒有真正發(fā)揮出促進師生溝通和共同成長的作用,阻礙了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本文就如何提升教師和學生在評教中的地位、規(guī)章制度建設、多種教師評價途徑的整合、評教問卷的設計、評教結果的評估和使用等方面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并提出了要積極構建發(fā)展性學生評教的觀點,把教師的發(fā)展作為評價的指導思想,使評教成為學校規(guī)范管理和教師健康發(fā)展的助推器。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致謝
引言
第一章 緒論
1.1 教學質量評價的相關概念
1.1.1 教學質量
1.1.2 教育評價
1.1.3 教師評價
1.1.4 學生評教
1.1.5 教師評價的目的
1.2 教育評價的發(fā)展
1.2.1 "八年研究"
1.2.2 泰勒的評價觀
1.2.3 克龍巴赫教育評價觀
1.2.4 斯塔弗比姆教育評價觀
1.2.5 古巴和林肯教育評價觀
1.3 教育評價的功能
1.3.1 導向功能
1.3.2 診斷功能
1.3.3 改進功能
1.3.4 監(jiān)控功能
1.3.5 激勵功能
1.4 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4.1 評價的指標體系不夠科學
1.4.2 重區(qū)分和獎懲,輕發(fā)展和促進
1.4.3 重定量評價,輕定性評價
1.4.4 缺乏對被評對象的人文關懷
1.5 教育評價的發(fā)展趨勢
1.5.1 不局限于量化,質性方法研究增多
1.5.2 更強調民主化、人性化
1.5.3 更重視形成性、發(fā)展性評價
1.5.4 強調元評價
1.5.5 評價機構獨立化
1.6 研究內容
1.7 研究方法
1.7.1 文獻法
1.7.2 問卷調查法
1.7.3 訪談調查法
第二章 宜春學院"學生評教"實施狀況的調查
2.1 問題及調查問卷設計
2.2 宜春學院實施"學生評教"的基本情況
2.3 關于"學生評教"指導思想和目的的調查
2.4 關于"學生評教"必要性、客觀性的調查
2.5 關于影響"學生評教"因素的調查
2.6 對"學生評教"效果及存在問題的調查
第三章 "學生評教"中的主要問題及分析
3.1 評教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3.1.1 評教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的具有"工具化"傾向
3.1.2 作為評價主體的學生有不成熟的地方
3.1.3 教師在評教主體中的缺失造成的消極影響
3.1.4 評教的指標以及過程欠缺科學性
3.2 問題及分析
3.2.1 管理者指導思想的偏頗
3.2.2 缺乏科學的評價理論和評價方法的指導
3.2.3 缺乏與其他評價途徑相結合
第四章 對"學生評教"的建議
4.1 建立"發(fā)展性學生評教"觀
4.2 讓教師和學生成為評教的主體
4.2.1 要保障和引導學生行使評教權
4.2.2 引導教師參與評教并維護教師的尊嚴和權利
4.3 用制度科學地整合"學生評教"和教師評價
4.3.1 制度建設是評教有效運行的基本保障
4.3.2 讓評教成為教師評價體系中的有機組成
4.4 設計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
4.4.1 合理設置評價指標
4.4.2 注意指標中用語的規(guī)范和親和性
4.5 合理地評估和使用評教結果
4.5.1 全面地評估評教的信息
4.5.2 及時進行評教結果的反饋和交流
4.5.3 讓評教結果起到促進教師發(fā)展的作用
4.5.4 用建構主義思想指導教師評價
第五章 結束語
參考文獻
附錄
本文編號:4007056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致謝
引言
第一章 緒論
1.1 教學質量評價的相關概念
1.1.1 教學質量
1.1.2 教育評價
1.1.3 教師評價
1.1.4 學生評教
1.1.5 教師評價的目的
1.2 教育評價的發(fā)展
1.2.1 "八年研究"
1.2.2 泰勒的評價觀
1.2.3 克龍巴赫教育評價觀
1.2.4 斯塔弗比姆教育評價觀
1.2.5 古巴和林肯教育評價觀
1.3 教育評價的功能
1.3.1 導向功能
1.3.2 診斷功能
1.3.3 改進功能
1.3.4 監(jiān)控功能
1.3.5 激勵功能
1.4 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4.1 評價的指標體系不夠科學
1.4.2 重區(qū)分和獎懲,輕發(fā)展和促進
1.4.3 重定量評價,輕定性評價
1.4.4 缺乏對被評對象的人文關懷
1.5 教育評價的發(fā)展趨勢
1.5.1 不局限于量化,質性方法研究增多
1.5.2 更強調民主化、人性化
1.5.3 更重視形成性、發(fā)展性評價
1.5.4 強調元評價
1.5.5 評價機構獨立化
1.6 研究內容
1.7 研究方法
1.7.1 文獻法
1.7.2 問卷調查法
1.7.3 訪談調查法
第二章 宜春學院"學生評教"實施狀況的調查
2.1 問題及調查問卷設計
2.2 宜春學院實施"學生評教"的基本情況
2.3 關于"學生評教"指導思想和目的的調查
2.4 關于"學生評教"必要性、客觀性的調查
2.5 關于影響"學生評教"因素的調查
2.6 對"學生評教"效果及存在問題的調查
第三章 "學生評教"中的主要問題及分析
3.1 評教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3.1.1 評教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的具有"工具化"傾向
3.1.2 作為評價主體的學生有不成熟的地方
3.1.3 教師在評教主體中的缺失造成的消極影響
3.1.4 評教的指標以及過程欠缺科學性
3.2 問題及分析
3.2.1 管理者指導思想的偏頗
3.2.2 缺乏科學的評價理論和評價方法的指導
3.2.3 缺乏與其他評價途徑相結合
第四章 對"學生評教"的建議
4.1 建立"發(fā)展性學生評教"觀
4.2 讓教師和學生成為評教的主體
4.2.1 要保障和引導學生行使評教權
4.2.2 引導教師參與評教并維護教師的尊嚴和權利
4.3 用制度科學地整合"學生評教"和教師評價
4.3.1 制度建設是評教有效運行的基本保障
4.3.2 讓評教成為教師評價體系中的有機組成
4.4 設計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
4.4.1 合理設置評價指標
4.4.2 注意指標中用語的規(guī)范和親和性
4.5 合理地評估和使用評教結果
4.5.1 全面地評估評教的信息
4.5.2 及時進行評教結果的反饋和交流
4.5.3 讓評教結果起到促進教師發(fā)展的作用
4.5.4 用建構主義思想指導教師評價
第五章 結束語
參考文獻
附錄
本文編號:40070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4007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