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差異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影響與對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08 07:10
本文關鍵詞:性別差異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影響與對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由于經濟全球化的影響,當代大學生的意識形態(tài)和思想觀念面臨強烈的沖擊,他們的價值觀、政治信仰和道德目標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裂變,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亟待解決。高等院校是網絡發(fā)展的前沿,目前,大學生是網絡用戶最大的一個群體,他們對信息及其來源的自主選擇大大增強,他們受到海量的、復雜的和多樣性的網絡信息的影響,在這種影響下,當代大學生群體特點和個性需求更加明顯?傊,經濟全球化、高等教育大眾化以及網絡信息時代構造了一個全新的教育環(huán)境,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新的挑戰(zhàn)。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要做到以人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就必須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因材施教,因性施教。當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忽視學生的性別差異,缺少對男女大學生性別差異的關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利于大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 性別差異教育,,顧名思義就是根據男女生特殊的生理、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教育的模式。截至目前,關于性別差異的研究,大多僅限于理論層面或單純的女性教育等方面。本文嘗試將性別差異教育理念運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僅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路和方法的創(chuàng)新,同時也是對黨關于加強大學生教育的人文關懷以及心理疏導工作要求的積極響應。 本文一共分為五部分。 前言部分主要介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性別差異問題的研究意義和研究目的,國內外關于性別差異的研究現狀,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創(chuàng)新之處。 正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紹當前國內外專家學者對性別差異的定義,并在此基礎上深入研究了性別差異的內涵和外延,提出對性別差異的新見解;并介紹了研究性別差異的理論基礎,為因性施教理念的實施提供扎實的理論支撐。 第二部分,通過對在校大學生的問卷調查,掌握了關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開展因性施教工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的第一手資料,從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心理健康、校園文化等方面分析了男女生存在的性別差異。 第三部分,通過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性別差異問題的調查研究,發(fā)現存在的問題,并從個人生理因素以及學校、家庭等社會環(huán)境因素方面進行原因分析。 第四部分,針對問卷調查的結果以及原因分析,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增強教師性別意識,改變教學理念,完善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優(yōu)化發(fā)展校園文化等因性施教的形式、方法,并對性別差異教育方法進行了細化和完善。 第五部分,總結本文研究內容,闡述研究成果,指出創(chuàng)新之處以及不足,提出了以后的研究方向。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性別差異 因性施教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641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0.前言12-22
- 0.1 選題背景及研究目的12-13
- 0.1.1 選題背景12-13
- 0.1.2 研究目的13
- 0.2 研究意義13-16
- 0.3 研究現狀和研究前景16-21
- 0.3.1 國外關于性別差異的研究現狀16-19
- 0.3.2 我國關于性別差異的研究現狀19-21
- 0.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性別差異的研究方法21-22
- 0.4.1 文獻研究法21-22
- 0.4.2 問卷調查法22
- 0.5 論文創(chuàng)新之處22
-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性別差異的理論研究22-32
- 1.1 性別差異概述22-27
- 1.1.1 性別差異內涵22-23
- 1.1.2 性別差異的表現23-27
- 1.2 性別差異的理論基礎27-32
- 1.2.1 性別差異的心理學理論基礎27-30
- 1.2.2 性別差異形成的社會學和人類學理論基礎30-32
-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性別差異的調查研究32-43
- 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性別差異的問卷設計及調查過程32
- 2.1.1 準備階段32
- 2.1.2 實施階段32
-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性別差異調查結果分析32-43
- 2.2.1 男女生在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方面的共性與差異32-39
- 2.2.2 男女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性別差異39-41
- 2.2.3 男女生在校園文化方面的性別差異41-43
-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性別差異的原因分析43-54
- 3.1 個人因素分析43-45
- 3.1.1 個人生理遺傳因素分析43-44
- 3.1.2 個人心理因素分析44-45
- 3.2 環(huán)境因素分析45-54
- 3.2.1 性別刻板印象的消極影響46-47
- 3.2.2 家庭因素的影響47-50
- 3.2.3 學校教育的影響50-51
- 3.2.4 同輩群體的影響51-52
- 3.2.5 大眾傳媒的影響52-54
-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因性施教”策略的實施建議54-68
- 4.1 “因性施教”概述54-55
- 4.2 樹立教師的性別差異教育意識55-58
- 4.3 教師應完善教學策略,實現性別優(yōu)化發(fā)展58-61
- 4.3.1 兼顧性別特點,激發(fā)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興趣和動機58-59
- 4.3.2 轉變教學方式,推動探究性學習的實施進程59-60
- 4.3.3 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60-61
- 4.4 分別做好男女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61-64
- 4.4.1 建立和完善高校心理咨詢機制,關注兩性身心健康61-62
- 4.4.2 構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62
- 4.4.3 重點關注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62-63
- 4.4.4 鼓勵和支持男女生的正常交往63-64
- 4.5 優(yōu)化教育環(huán)境,發(fā)展和諧豐富的校園文化64-65
- 4.6 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實施途徑65-68
- 4.6.1 輔導員、班主任應準確把握男女學生的不同思想狀態(tài)65-66
- 4.6.2 黨團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關注性別差異66-67
- 4.6.3 家庭教育中關注性別差異,促進兩性和諧發(fā)展67
- 4.6.4 營造性別差異教育的社會氛圍67-68
- 5.結語68-70
- 參考文獻70-74
- 附錄74-77
- 致謝77-78
- 個人簡歷78-79
- 發(fā)表的學術論文79-8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曉敏;;“80后”女大學生婚戀觀的自我教育與自我評價——當代大學生婚戀觀教育的模式探討[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2 劉加霞;中學生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yè)成績的關系研究[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1998年03期
3 肖巍;;關于“性別差異”的哲學爭論[J];道德與文明;2007年04期
4 何佩群;;性別視角下的發(fā)展理論[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5 林小芳;;社會性別理論與中國婦女史研究[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6 陳霞;;教師性別意識現狀調查分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9期
7 王淑榮,王亮;男女大學生性別差異研究[J];吉林糧食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3期
8 何麗君;教育對性別差異的應答[J];教育評論;2000年05期
9 戴斌榮;;兒童性別教育中的“揚長”與“取長”[J];教育評論;2006年02期
10 強海燕;自信心的性別差異與女生的教育[J];教育評論;1999年02期
本文關鍵詞:性別差異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影響與對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506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50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