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學科研團隊建設的制約因素及對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14 12:58
當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科學綜合化趨勢不斷加強。宏觀科研環(huán)境的變化,大學在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大學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發(fā)展,必須注重科研的效率效果。這在客觀上促進了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的建設。 在對大連理工大學14個科研團隊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本文總結出了我國大學科研團隊發(fā)展的現(xiàn)狀。大學科研團隊的建設一般主要依托于重點學科和科研基地,圍繞確定的創(chuàng)新領域或方向的重大科研項目,實施創(chuàng)新團隊計劃。課題和任務大體上是圍繞國家發(fā)展目標,承擔國家的重大科技任務。團隊成員大體上都是由本;虿煌咝O嚓P優(yōu)勢學科不同職稱的科研人員組成。團隊建設的總體目標大體上以技術與應用為主要研究方向,近一兩年來加大了基礎研究的力度。具體目標要達到預期的研究成果,獲得原創(chuàng)成果的自主知識產(chǎn)權,發(fā)表科研論文,進行學術交流,整合學術梯隊,培養(yǎng)科研后備人才等。 目前,我國大學科研團隊的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各大學存在的團隊是在原先的課題組和教研室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大部分團隊還局限在同一所大學的同一學科內(nèi)部,少量具有跨學科特點,團隊跨學科的優(yōu)勢互補、資源整合和高效利用尚未實現(xiàn)。本文針對我國大學科研團隊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借鑒組...
【文章來源】:大連理工大學遼寧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選題的背景和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1.3 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及結構
2 大學科研團隊概述
2.1 團隊的內(nèi)涵及特征
2.2 科研團隊、大學科研團隊的內(nèi)涵、特征
2.2.1 科研團隊的內(nèi)涵
2.2.2 科研團隊的特征
2.2.3 大學科研團隊的內(nèi)涵、特征
3 大學科研活動組織形式的演進
3.1 個體研究一實驗室科研一科學學派
3.2 課題制下的課題組
3.3 科研團隊
4 我國大學科研團隊建設的主要制約因素分析
4.1 科研團隊的內(nèi)部運行機制不健全
4.1.1 領導機制簡單
4.1.2 激勵機制單一
4.2 科研團隊建設的制度障礙
4.2.1 學科分類形成的基層學術組織結構
4.2.2 團隊績效評價體系簡單量化
4.3 科研團隊文化建設薄弱
4.3.1 團隊文化
4.3.2 大學科研團隊文化建設薄弱
5 大學科研團隊建設的對策研究
5.1 提高領導者素質(zhì),健全領導機制
5.2 整合大學基層學術組織
5.3 加強大學科研團隊文化建設
5.4 建立多元的激勵機制
5.5 完善團隊績效評價體系
結論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情況
致謝
大連理工大學學位論文版權使用授權書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科研團隊建設的若干理論問題[J]. 康旭東,王前,郭東明. 科學學研究. 2005(02)
[2]角色模型在R&D團隊關鍵角色選擇中的應用研究[J]. 戴大雙,馮志剛,徐坤.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05(03)
[3]國外團隊有效性影響因素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 武欣,吳志明. 外國經(jīng)濟與管理. 2005(01)
[4]論科研團隊的沖突管理與有效溝通[J]. 周彬,周軍,徐桂紅. 中國科技論壇. 2004(03)
[5]論高等學校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形成的標志[J]. 王生鈺,李培鳳.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3(21)
[6]高?萍紕(chuàng)新體系的內(nèi)涵結構與建設思路[J]. 戴軍,穆養(yǎng)民,李興鑫,吳鋒,王曉君.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5)
[7]高?萍紕(chuàng)新若干問題思考[J]. 沈炯,謝永利.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03(08)
[8]科研團隊領導的行為基礎、行為模式及行為過程研究[J]. 陳春花,楊映珊. 軟科學. 2002(04)
[9]基于團隊運作模式的科研管理研究[J]. 陳春花,楊映珊.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2(04)
博士論文
[1]大學組織的變革與制度創(chuàng)新[D]. 馬廷奇.華中科技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知識團隊的激勵機制研究[D]. 吳平.武漢理工大學 2004
[2]企業(yè)團隊文化研究[D]. 葉同鎖.合肥工業(yè)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229880
【文章來源】:大連理工大學遼寧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選題的背景和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1.3 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及結構
2 大學科研團隊概述
2.1 團隊的內(nèi)涵及特征
2.2 科研團隊、大學科研團隊的內(nèi)涵、特征
2.2.1 科研團隊的內(nèi)涵
2.2.2 科研團隊的特征
2.2.3 大學科研團隊的內(nèi)涵、特征
3 大學科研活動組織形式的演進
3.1 個體研究一實驗室科研一科學學派
3.2 課題制下的課題組
3.3 科研團隊
4 我國大學科研團隊建設的主要制約因素分析
4.1 科研團隊的內(nèi)部運行機制不健全
4.1.1 領導機制簡單
4.1.2 激勵機制單一
4.2 科研團隊建設的制度障礙
4.2.1 學科分類形成的基層學術組織結構
4.2.2 團隊績效評價體系簡單量化
4.3 科研團隊文化建設薄弱
4.3.1 團隊文化
4.3.2 大學科研團隊文化建設薄弱
5 大學科研團隊建設的對策研究
5.1 提高領導者素質(zhì),健全領導機制
5.2 整合大學基層學術組織
5.3 加強大學科研團隊文化建設
5.4 建立多元的激勵機制
5.5 完善團隊績效評價體系
結論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情況
致謝
大連理工大學學位論文版權使用授權書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科研團隊建設的若干理論問題[J]. 康旭東,王前,郭東明. 科學學研究. 2005(02)
[2]角色模型在R&D團隊關鍵角色選擇中的應用研究[J]. 戴大雙,馮志剛,徐坤.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05(03)
[3]國外團隊有效性影響因素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 武欣,吳志明. 外國經(jīng)濟與管理. 2005(01)
[4]論科研團隊的沖突管理與有效溝通[J]. 周彬,周軍,徐桂紅. 中國科技論壇. 2004(03)
[5]論高等學校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形成的標志[J]. 王生鈺,李培鳳.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3(21)
[6]高?萍紕(chuàng)新體系的內(nèi)涵結構與建設思路[J]. 戴軍,穆養(yǎng)民,李興鑫,吳鋒,王曉君.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5)
[7]高?萍紕(chuàng)新若干問題思考[J]. 沈炯,謝永利.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03(08)
[8]科研團隊領導的行為基礎、行為模式及行為過程研究[J]. 陳春花,楊映珊. 軟科學. 2002(04)
[9]基于團隊運作模式的科研管理研究[J]. 陳春花,楊映珊.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2(04)
博士論文
[1]大學組織的變革與制度創(chuàng)新[D]. 馬廷奇.華中科技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知識團隊的激勵機制研究[D]. 吳平.武漢理工大學 2004
[2]企業(yè)團隊文化研究[D]. 葉同鎖.合肥工業(yè)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2298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22988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