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素質教育論文 >

以志愿服務為載體的大學生公益精神培育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4-14 15:22

  本文關鍵詞:以志愿服務為載體的大學生公益精神培育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公益精神是公益主體在實施公益行為中體現(xiàn)的“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等的心理態(tài)度、價值觀念和人格品質,是傳承中華民族美德、弘揚道德風尚和維系高校志愿服務活動發(fā)展的生命源泉。公益精神是和諧社會的精神內(nèi)涵,培育大學生公益精神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對于大學生認識社會、成長成才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具有重要的意義。志愿服務是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載體,為新形勢下大學生公益精神培育工作開辟了新空間。因此,深入分析當代大學生公益精神培育變化趨勢和存在的問題,以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為載體,有針對性地提出公益精神培育的實現(xiàn)途徑,對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人才培育工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傳播社會正能量以實現(xiàn)“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本研究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怎么樣—為什么—怎么辦”的邏輯思路,將文獻與實證、理論與實踐等相結合,以馬克思主義的“人的全面發(fā)展觀”和“實踐觀”、毛澤東思想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與工作方法,鄧小平理論的“價值觀”與“以人為本”思想等為理論基礎,研究以志愿服務為載體的大學生公益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徑。首先,研究了志愿服務與大學生公益精神的辯證關系、以志愿服務為載體的大學生公益精神培育的重要意義;其次,基于調(diào)查問卷分析了以志愿服務為載體的大學生公益精神培育已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主要問題;然后,從運行機制、培育路徑、內(nèi)容設置、“公益榜樣”與“領頭羊”等方面對以志愿服務為載體的大學生公益精神培育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歸因分析;最后,從保障機制、培育路徑、培育內(nèi)容與形式、榜樣選樹和“領頭羊”領導力的培訓等五個方面分析并提出以志愿服務為載體的大學生公益精神培育的對策。 通過以上研究得出一定的結論:志愿服務能切實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大學生公益精神培育的有效新載體;以志愿服務為載體的大學生公益精神培育有利于提高大學生道德品質和優(yōu)化高校的外部社會形象,促進大學生真正成為實現(xiàn)“中國夢”的正能量,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關鍵詞】:大學生 志愿服務 公益精神 培育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64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導論10-23
  • 一、課題緣由10
  • 二、研究意義10-12
  • (一) 理論意義11
  • (二) 現(xiàn)實意義11-12
  • 三、研究現(xiàn)狀12-16
  • (一) 志愿服務與公益精神研究現(xiàn)狀分析12-15
  • (二) 以志愿服務為載體的大學生公益精神培育研究現(xiàn)狀15
  • (三) 目前研究的成果與不足15-16
  • 四、研究的理論基礎、思路與方法16-23
  • (一) 研究的理論基礎16-21
  • (二) 研究內(nèi)容、思路與方法21-23
  • 第一章 志愿服務與大學生公益精神培育23-31
  • 一、志愿服務與大學生公益精神的辯證關系23-26
  • (一) 志愿服務與大學生公益精神的概念詮釋23-24
  • (二) 志愿服務為大學生公益精神培育提供新載體24-25
  • (三) 大學生公益精神為志愿服務提供動力支持25-26
  • 二、以志愿服務為載體的大學生公益精神培育的重要意義26-31
  • (一) 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品質26-28
  • (二) 促進社會和諧與進步28-29
  • (三) 促進大學生成為實現(xiàn)“中國夢”的正能量29-31
  • 第二章 以志愿服務為載體的大學生公益精神培育現(xiàn)狀分析31-47
  • 一、調(diào)查問卷的統(tǒng)計方法、基本情況說明31-34
  • (一) 調(diào)查問卷的結構設計31
  • (二) 調(diào)查問卷的基本情況說明31-34
  • 二、大學生公益精神培育已取得一定的成就34-41
  • (一) 大學生高度認同思政教育方式與志愿服務培育方式并重34-36
  • (二) 大學生能正確看待公益并積極參與高校志愿服務行動36-38
  • (三) 大學生認可公益精神重要性并支持公益精神的培育38-39
  • (四) 高校共青團組織和學生社團重視并踐行校園公益文化宣傳39-41
  • 三、以志愿服務為載體的大學生公益精神培育存在的主要問題41-47
  • (一) 存在法律、資金和人才困境41-43
  • (二) 培育模式的專業(yè)化和公信力不夠43-44
  • (三) 培育內(nèi)容僵硬化和缺乏時代感44-46
  • (四) 公益精神難以內(nèi)化和滲透46-47
  • 第三章 以志愿服務為載體的公益精神培育存在問題的歸因分析47-60
  • 一、培育運行機制不夠健全47-50
  • (一) 培育觀念相對滯后47-48
  • (二) 組織管理機械化和政策扶持力度不夠48-49
  • (三) 缺乏權益保障和激勵表彰機制49-50
  • 二、培育路徑單一、創(chuàng)新性不足50-53
  • (一) 主導路徑的行政化程度過高50-51
  • (二) 實踐基地的合理利用率不高51-52
  • (三) 教育主客體的角色認知不清52-53
  • 三、培育內(nèi)容設置缺乏針對性53-56
  • (一) 未充分考慮大學生成長、身心、人際等差異性53-54
  • (二) 與獨立、平等的大學生人格特質相關性不足54-55
  • (三) 缺乏與時俱進等時代所要求的新內(nèi)容體系55-56
  • 四、“公益榜樣”力量弱化與“領頭羊”引導經(jīng)驗不足56-60
  • (一) 高校“公益榜樣”的樹立與宣傳存突擊性與形式化56-57
  • (二) 部分“領頭羊”公益熱情不高57-58
  • (三) “領頭羊”缺乏組織經(jīng)驗和敬業(yè)精神58-60
  • 第四章 加強以志愿服務為載體的大學生公益精神培育的對策60-82
  • 一、建立多種行之有效的培育保障機制60-65
  • (一) 加強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和扶持60-62
  • (二) 建立政府、高校、公益團體之間的協(xié)同聯(lián)作機制62-63
  • (三) 尊重大學生合理的志愿服務動機與行為自主性63-64
  • (四) 建立評價和激勵表彰機制64-65
  • 二、積極拓展以志愿服務為載體的大學生公益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徑65-71
  • (一) 重視個性化和多樣化培育方式65-66
  • (二) 注重理論教育與公益實踐培育相結合66-68
  • (三) 善于利用校園微博、微信和QQ群等互聯(lián)網(wǎng)工具68-69
  • (四) 利用“校園微公益”激發(fā)大學生的公益積極性69-71
  • 三、優(yōu)化培育內(nèi)容與形式,把握培育關鍵環(huán)節(jié)71-76
  • (一) 高舉公益旗幟,營造公益環(huán)境氛圍71-72
  • (二) 重視公益內(nèi)涵與公益核心價值教育72-74
  • (三) 營造全員育人的良好氛圍并提高專任教師的教學技能74-75
  • (四) 發(fā)揮意識形態(tài)動員力,為實現(xiàn)“中國夢”凝聚青年力量75-76
  • 四、堅持“公益榜樣”選樹原則與“領頭羊”敬業(yè)精神培育76-82
  • (一) 把握“公益榜樣”選樹標準以落實榜樣教育實效76-78
  • (二) 加強對“領頭羊”公益價值觀與“領導力”的培育78-79
  • (三) 重視培育“領頭羊”的敬業(yè)精神79-82
  • 結束語82-83
  • 參考文獻83-89
  • 致謝89-91
  • 附錄91-97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9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梁綠琦;志愿服務與當代青年成才[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2 王策三;教育主體哲學芻議[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4期

3 袁文全;王文娟;;志愿者權益保障中政府介入的法律思考[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4 商文成;潘建平;;公民教育與當代志愿公益精神的培育[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8年04期

5 張春生,蔡澍;廣東青年志愿服務立法的起源、探索與思考[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6 卓高生;;現(xiàn)代社會公益精神的價值及本質特征[J];甘肅社會科學;2012年04期

7 張吉雄;對高!八枷氲赖滦摒B(yǎng)”課實踐性教學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4年07期

8 王穎之;;大學生公益精神的培養(yǎng)[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2期

9 謝四平;羅成翼;;大學生公益精神培育路徑的選擇——以南華大學大學生“紅絲帶”防艾先鋒隊工作實踐為例[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1年10期

10 張博;;弘揚延安精神,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淺談“中國夢”和“延安精神”[J];傳承;2013年10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徐艷國;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環(huán)境論[D];中南大學;2010年

2 許青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傳統(tǒng)文化基礎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3 劉成剛;蘇俄心理學主體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4 季海菊;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關鍵詞:以志愿服務為載體的大學生公益精神培育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0629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0629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b29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