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萍汲晒D化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
【學位單位】:華中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6
【中圖分類】:G644
【部分圖文】:
Fig.4· 1theapPraisalof伍 emarketconsciousnessofthe teehnicalPersonnelin如 nsferofseienti右 eandteehnologieala比直evements圖4一1顯示:認為高等學?萍既藛T的市場意識一般的占47%,“弱”占3既,合計占總人數的77%。說明科研與市場脫節(jié)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受人的意識影響。長期以來,我國高等學校的“產、學、研”三者功能的發(fā)揮是不盡如人意的。知識傳播(對應教學工作)、知識發(fā)現(xiàn)(對應科研工作)和知識物化(對應產業(yè)發(fā)展)這三者往往是相互獨立的。而就高等學校教師和科研人員來說,由于職稱評聘等方面的政策導向,“重論文,重評獎,不重視市場”的思想觀念比較普遍,科學研究只不過是晉升職稱的“敲門磚”。2)高等學校的科研人員缺乏實踐經驗。作為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供給方的高等學校,由于與市場和企業(yè)聯(lián)系松散,缺乏對信息的有效搜集、貯存、保管和系統(tǒng)的整理、分析。技術信息和市場信息不靈
Fig.4·2比 einterestingoftheenterPrisesin伍 etransferofseientine andteehnologlcalaehievementsofhighereducationinsti加tion圖4一2顯示:將近75%的企業(yè)都對運用高等學校的科技成果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極感興趣。這說明企業(yè)還是希望用技術手段來提升自己競爭力的,但實際情況卻是高等學校科技成果的轉化與企業(yè)的對接不是很成功。其現(xiàn)實阻礙因素主要表現(xiàn)在:4.2.3.1企業(yè)的短期行為是影響技術開發(fā)的內在原因。目前大多數企業(yè)自主開發(fā)科技成果和受讓科技成果的能力比較低。企業(yè)受單純追求利潤的影響,往往更注重生產及營銷環(huán)節(jié),不愿把有限的資金投人到產品的中試中去冒風險,普遍對中試缺乏熱情。這就使科技成果持有人與需求者之間形成了一條鴻溝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同盛;;本刊獲得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基金資助課題兩項[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2 李廣達;;高校編制:淡化籬笆墻的影子[J];干部人事月刊;2001年11期
3 ;《四川省高等學校實驗室管理研究會》籌備組召開第一次工作會議[J];實驗技術與管理;1984年02期
4 陳如林;;高校如何實施貫徹計量法[J];實驗技術與管理;1992年01期
5 王印杰;吳洪峰;楊云英;曹家麟;;和諧社會視野下的高校危機管理體系構建[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年08期
6 茍增強;袁金德;;我國高等學校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2011年02期
7 鞠建峰;;試論專業(yè)建設與高等學校的發(fā)展[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年06期
8 夏丹鳳;劉浩源;;我國高等學校分類與定位問題研究[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1年06期
9 邢鐘琪;郝錫;;高等學校設備經費的來源與管理[J];實驗技術與管理;1991年03期
10 趙治軍;韓麗君;;普通高等學校開展雙語教學若干問題探討[J];機械管理開發(fā);2011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健華;高?萍汲晒D化中的政府職能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王桂月;基于知識管理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3 喻登科;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管理績效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4 周楊;科技成果轉化視角的高校知識生產力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5 葉通賢;高等學校貸款風險的控制與化解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6 楊同毅;高等學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生態(tài)學解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7 周倩;高?萍脊芾砣藛T專業(yè)化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朱天天;我國高校技術資源轉移問題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5年
9 鄧岳敏;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高校人才培養(yǎng)與勞動力市場的對接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10 童靜菊;生本理念下高校學生工作體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萍;我國高?萍汲晒D化問題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2 吳鑫;山西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研究[D];山西大學;2007年
3 凌杰;高校目標管理共有要素系統(tǒng)與路徑創(chuàng)新[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王歡;論我國公立高等學校的性質與地位[D];吉林大學;2005年
5 楊耀;高校作業(yè)成本管理的理論與應用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6 沈曉燕;高校內部管理法治化論要[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7 程昭倫;高等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8 譚斌;高等學校戰(zhàn)略管理:理論與模式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張積勇;高等學,F(xiàn)金流量表的設計與應用[D];廈門大學;2007年
10 李曉杰;符合我國國情的高校學分制構建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8463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46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