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昆曲、古琴等教學實踐為例看中國傳統(tǒng)音樂對大學生文化素質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0-10-11 17:16
“交響樂進入大學校園”隨著前國務院總理李嵐清建議的提出,隨之嚴肅音樂在大學校園的逐漸普及,校園紅紅火火的精神文明的建設,國民素質的普遍提高,隨之西方和東方、現(xiàn)代和傳統(tǒng)的不同音樂在大學校園的發(fā)展。本文從本土出發(fā),從中國民族傳統(tǒng)音樂方面,看中國傳統(tǒng)音樂對大學生文化素質的影響。 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目前最早、最普遍的將中國傳統(tǒng)音樂劃分為五大類:民歌和古代歌曲、歌舞和舞蹈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民族器樂。本文以其中的戲曲音樂和民族器樂中的代表樂種和樂器—昆曲和古琴為特色教學,以小見大,看大學生對本土音樂的領悟和理解。 昆曲曾經被國人長期癡迷近幾個世紀。古琴曾是古代文人墨客的必修之器,然而現(xiàn)今昆曲、古琴都成了世界文化遺產。我們在學習吸收西方外來文化文明的同時,大學生需要有更多的民族音樂的素養(yǎng)。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有自己的特色文化,要有自己的音樂靈魂。課堂實踐證明在高校實施特色音樂課程是必要的。 對大學生實施民族音樂瑰寶之教育:1、多聽聽、多看看;2、多比較、多研究;3、多責任、多義務。教學方法是;1、以曲為先,普及知識。利用音響、音像、多媒體或實物演奏等手段,先欣賞名曲或名劇如《高山流水》或《牡丹亭》片斷,間接引入音樂常識及相關知識,多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采用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啟發(fā)誘導式教學,讓昆曲與古琴進課堂。2、樂器為輔,提高興趣。課堂上將古琴、琵琶等樂器帶來,選擇有代表性的曲目進行現(xiàn)場演奏,使學生和高雅樂器近距離的接觸,對樂器的音色、質感、形狀等等有更深刻的記憶和感悟,更容易調動學生的興奮點和積極性。3、加強欣賞,開拓視野。多用圖片、光盤和網絡。給同學介紹經典曲目,讓大家在課余之外有選擇的加強欣賞。4、講解名人音樂典故,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了解“百戲之祖”—昆曲的歷史及地位,學習昆曲的基礎知識。辨別昆曲、昆腔和昆劇的區(qū)別。欣賞昆曲名劇《牡丹亭》、《長生殿》。 了解“眾樂之王”—古琴的基礎知識及文學、繪畫藝術與古琴的聯(lián)系。欣賞古琴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陽關三疊》《胡笳十八拍》。和學生在課堂中產生互動,彼此溝通交流。 由此特色課程教學,看到中國傳統(tǒng)音樂對大學生文化素質的影響。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增強了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影響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了文化涵養(yǎng);增加了義務和責任;增強了民族愛國之情。增強了對生活的熱愛,增強了自信心;引發(fā)了更多的反省與深思。 民族傳統(tǒng)音樂的普及還需要國家的重視和國家政策的傾斜。需要國家教育部門的大力支持,需要音樂教師的奉獻精神。
【學位單位】:首都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5
【中圖分類】:J60-4;G642.3
【文章目錄】:
內容摘要
§1、緒論
1、1、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
1、2、大學生需要有更多的民族音樂方面的素養(yǎng)
1、3、實施特色音樂課程的必要性
1、4、如何對大學生實行民族音樂瑰寶之教育
1、4、1、多聽聽,多看看
1、4、2、多比較,多研究
1、4、3、多責任,多義務
§2、本論 如何對大學生進行昆曲、古琴的教學
2、1、教學思想、教學目標
2、1、1、會欣賞
2、1、2、懂生活
2、1、3、民族情
2、2、教學方法、教學手段
2、2、1、以曲為先,普及知識
2、2、2、樂器為輔,提高興趣
2、2、3、加強欣賞,開拓視野
2、3、教學內容、教學方案
2、3、1、“百戲之祖”——昆曲
2、3、1、1、昆曲的歷史及地位
2、3、1、2、昆曲基礎知識
2、3、1、3、欣賞昆曲《牡丹亭》、《長生殿》
2、3、1、4、昆曲的命運
2、3、2、“眾樂之王”—古琴
2、3、2、1、古琴基礎知識
2、3、2、2、琴壇故事
2、3、2、3、文學、繪畫藝術與古琴
2、3、2、4、欣賞古琴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陽關三疊》
§3、結論
3、1、由以上特色教學,看中國傳統(tǒng)音樂對大學生文化素質的影響
3、1、1、提高了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
3、1、2、增強了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3、1、3、影響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1、4、增強了文化內涵,增加了責任和義務
3、1、5、增強了民族愛國之情
3、1、6、增強了對生活的熱愛。增強了自信心
3、1、7、引發(fā)了更多的反省、深思
3、2、解決方式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獨創(chuàng)性聲明
關于論文使用授權的說明
【引證文獻】
本文編號:2836881
【學位單位】:首都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5
【中圖分類】:J60-4;G642.3
【文章目錄】:
內容摘要
§1、緒論
1、1、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
1、2、大學生需要有更多的民族音樂方面的素養(yǎng)
1、3、實施特色音樂課程的必要性
1、4、如何對大學生實行民族音樂瑰寶之教育
1、4、1、多聽聽,多看看
1、4、2、多比較,多研究
1、4、3、多責任,多義務
§2、本論 如何對大學生進行昆曲、古琴的教學
2、1、教學思想、教學目標
2、1、1、會欣賞
2、1、2、懂生活
2、1、3、民族情
2、2、教學方法、教學手段
2、2、1、以曲為先,普及知識
2、2、2、樂器為輔,提高興趣
2、2、3、加強欣賞,開拓視野
2、3、教學內容、教學方案
2、3、1、“百戲之祖”——昆曲
2、3、1、1、昆曲的歷史及地位
2、3、1、2、昆曲基礎知識
2、3、1、3、欣賞昆曲《牡丹亭》、《長生殿》
2、3、1、4、昆曲的命運
2、3、2、“眾樂之王”—古琴
2、3、2、1、古琴基礎知識
2、3、2、2、琴壇故事
2、3、2、3、文學、繪畫藝術與古琴
2、3、2、4、欣賞古琴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陽關三疊》
§3、結論
3、1、由以上特色教學,看中國傳統(tǒng)音樂對大學生文化素質的影響
3、1、1、提高了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
3、1、2、增強了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3、1、3、影響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1、4、增強了文化內涵,增加了責任和義務
3、1、5、增強了民族愛國之情
3、1、6、增強了對生活的熱愛。增強了自信心
3、1、7、引發(fā)了更多的反省、深思
3、2、解決方式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獨創(chuàng)性聲明
關于論文使用授權的說明
【引證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胡斌;近現(xiàn)代昆曲教育研究[D];上海戲劇學院;2010年
2 李松蘭;穿越時空的古琴藝術[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楊丹;元韻天真 古調猶存[D];河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8368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36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