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與權宜之間:大學章程中的大學理念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東徽;明珠;蔡曉琳;;高等院校校園景觀特色化分析[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13期
2 楊丹;劉自敏;;農(nóng)林經(jīng)濟管理專業(yè)統(tǒng)計學系列課程教學案例庫建設探析[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27期
3 王端慶;錢靜;于永華;;深化教改,培養(yǎng)前瞻性專業(yè)人才[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4 郝艷萍;弗萊克斯納的現(xiàn)代大學功能觀及其啟示[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3年04期
5 王義遒;;高等教育培養(yǎng)目標中的“博通”與“專精”[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6 劉寶存;科爾大學理念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7 劉寶存;何謂大學——西方大學概念透視[J];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8 劉寶存;不合時宜的真理——赫欽斯大學理念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9 陳超,郄海霞;西方大學拓展交往功能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10 劉寶存;大學的創(chuàng)新與保守——哈佛大學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之路[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秦國柱;羅勇;;特區(qū)大學能否“殺出一條血路”——知識分子與大學的現(xiàn)代性悖論[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6輯[C];2011年
2 劉法虎;;美國兩大高校分類研究的經(jīng)驗與借鑒[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3 王炳華;江順;;文化融合:多校區(qū)大學建設不可或缺的工程[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8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一)[C];2008年
4 曾春花;;企業(yè)管理理論在貴州高校管理中的應用[A];第一屆貴州博士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顧霞芬;;公立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改革的思考[A];第三屆全國農(nóng)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6 劉曉斌;;我國大學管理行政化的弊端與改革思路[A];第三屆全國農(nóng)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7 孫華;;論當前大學公共危機的發(fā)育機制[A];和諧共生:2007年全國博士生(教育類)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8 趙紅亞;;試論學習型社會大學的整合策略[A];2007年中國成人教育協(xié)會年會暨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沈紅宇;中國行業(yè)特色研究型大學發(fā)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張紅峰;大學組織變革中的博弈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衛(wèi)東;大學內部重點建設[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彭國華;我國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勵機制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年
5 顧遠飛;市場化環(huán)境下的大學運行邏輯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朱德友;高校教師激勵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7 文少保;美國大學跨學科研究組織變遷與運行治理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8 張征;新自由主義背景下大學制度變革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9 李新月;我國大學公民教育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10 朱家德;權力的規(guī)制:大學章程的歷史流變與當代形態(tài)[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佳;論我國高校資助體系中大學生權利的法律保障[D];湘潭大學;2009年
2 杜保鵬;江西理工大學“3+1”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袁昆明;在校大學生對高校服務滿意度調查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4 邵煥舉;“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D];南京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5 巴永貴;中西方大學校訓倫理思想比較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6 范曉瀅;江西高校大學精神的培育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7 謝艷霞;試析我國現(xiàn)代大學精神的構建[D];武漢工業(yè)學院;2010年
8 范倩;地方高校社會服務職能研究[D];山東經(jīng)濟學院;2011年
9 黃瞳山;基于大學組織特性的現(xiàn)代大學教師管理制度取向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10 楊志秋;教師教育轉型時期地方師范大學教育學科群建設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志忠;;高校內部規(guī)章制度建設問題研究[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2 楊金玲;李福華;;我國大學章程建設缺失成因透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7年01期
3 肖海濤;一種經(jīng)典的大學理念──洪堡的大學理念考察[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4 吳筱春,吳志學;基于大學理念談高校教育改革的幾個問題[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5 李慶豪,沈紅;我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阻力因素——大學理念的歷史角度分析[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6 田建國;總攝全域 整合創(chuàng)新——評韓延明教授新著《大學理念論綱》[J];山東社會科學;2005年01期
7 韓延明;理念、教育理念及大學理念探析[J];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8 盛曉娜;;淺談洪堡的大學理念[J];中國研究生;2005年04期
9 蔣述卓;大學理念與現(xiàn)代化[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6期
10 黎琳;高等教育價值觀演變與現(xiàn)代大學理念[J];吉林教育科學;200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孫海霞;;鄧小平制度建設思想及其對政府管理的指導作用[A];新世紀行政管理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1999年年會暨“政府管理與國有企業(yè)改革和發(fā)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2 劉德領;閻茂文;鄭鑫;李振卿;;淺談水權制度框架建設[A];山東水利科技論壇2007[C];2007年
3 李雙久;邵學峰;;我國企業(yè)改革中的社會保障制度分析[A];第五屆國有經(jīng)濟論壇“海峽兩岸企業(yè)改革與重組”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王包泉;;深入扎實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為學校健康快速發(fā)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證[A];北京教育紀檢監(jiān)察工作研究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推進新型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制度建設 探索建立城鄉(xiāng)醫(yī)療保障對接機制[A];農(nóng)村衛(wèi)生改革與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張明軍;汪偉全;;公平與正義:和諧社會中制度建設的價值追求[A];和諧社會 價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6年
7 鄒潔玉;;新農(nóng)村節(jié)水型社會制度建設芻議[A];中國水利學會2006學術年會論文集(農(nóng)村水利與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建設)[C];2006年
8 呂華;;和諧社會情境下政府危機決策的制度安排[A];“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王德章;;制度建設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保證[A];高教科研2006(上冊:校長論壇·教育改革)[C];2006年
10 李煥生;;更加注重制度建設 推進高校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工作[A];北京教育紀檢監(jiān)察工作研究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顧瑞珍;“流域限批”難解環(huán)保困局,制度建設才能治本[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2 劉京生;加強保險公司內控管理制度建設[N];中國保險報;2003年
3 夏祖軍;四項制度建設取得成效[N];中國財經(jīng)報;2005年
4 溫金玉;制度建設是中國佛教的根本命脈[N];中國民族報;2005年
5 本報記者 張強;規(guī)范的制度建設[N];人民日報;2002年
6 山東省濰坊市民政局 李凡華;“低!敝贫冉ㄔO中幾個特殊問題的處理[N];中國社會報;2001年
7 孫學玉;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制度建設[N];新華日報;2003年
8 ;制度建設是建立保持共產(chǎn)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的基礎工程[N];蚌埠日報;2006年
9 記者 杜華江;規(guī)范制度建設 加大查究“三亂”力度[N];德州日報;2006年
10 東建廣;以制度建設加強作風建設[N];河北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進;大學理念的知識審視與社會建構[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2 高曉清;自由,大學理念的回歸與重構[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孫冰紅;大學教育與社會發(fā)展論[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5年
4 戴小明;中國民族區(qū)域自治的憲政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5 米俊魁;大學章程價值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6 王宏琳;論中國共產(chǎn)黨黨內監(jiān)督制度建設[D];吉林大學;2007年
7 董驍;論包容循環(huán)經(jīng)濟的市場體系建設[D];復旦大學;2006年
8 侯連琦;傾銷的規(guī)避與反規(guī)避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9 秦秋田;大學的現(xiàn)代性審視與合法性構劃[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10 謝進杰;刑事審判對象問題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松柳;銀行中間業(yè)務風險防范制度法律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2 王艷;論我國政務公開制度構建[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3 張金蘭;建立農(nóng)民工社會保險制度探析[D];南昌大學;2007年
4 陳磊;黑龍江省電力企業(yè)年金制度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年
5 秦小康;定點醫(yī)療機構中的醫(yī)患關系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6 胡慧寧;我國中等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政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江麗;完善我國董事責任保險法律制度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6年
8 古紅梅;人性與制度關系略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楊雪瓊;我國投資者保護制度的建立與完善[D];吉林大學;2007年
10 虞蔚;工會組織在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中的作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6367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36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