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益高漲的社會需求與動態(tài)變化的高等教育環(huán)境,使當代大學履行社會責任面對著諸多矛盾沖突與挑戰(zhàn)制衡,迫切需要完善大學社會責任的理論建構與實踐原則。本文突破以往研究的局限,闡述大學社會責任的內涵,揭示大學承擔社會責任的原因,關注大學社會責任履行的現(xiàn)實,研究結論具有一定的理論貢獻與實踐意義。 本文研究內容如下: 1.針對“什么是大學社會責任”這一研究問題,本文運用文獻研究法和比較研究法,闡述了大學社會責任的定義、內容、特征等,歸納了現(xiàn)代大學社會責任的理念共識,并對大學社會責任內容展開國別差異、類型差異的分析與比較。 2.針對“大學為何要承擔社會責任”的問題,本文運用歷史研究法,深入考察大學社會責任演進的關鍵歷史時期及具有開拓性質的大學實踐,分析大學履行社會責任的現(xiàn)狀與挑戰(zhàn),揭示出大學履行社會責任的原因、動力、影響因素等。 3.針對“大學如何承擔社會責任”的問題,本文運用模式研究法和個案研究法,概括出當代大學履行社會責任的主要模式包括社會主導的多元化模式、大學主導的合作型模式、政府主導的復合型模式,分析模式特征與變革趨勢,創(chuàng)造性的提出了未來理想的多層次均衡模式。通過來自美國、英國、中國大學的個案進行驗證并得出啟示,結合時代背景與現(xiàn)實挑戰(zhàn),提出完善我國大學社會責任理念與履行模式的策略。 主要結論及創(chuàng)新如下: 1.大學社會責任是大學在履行其職能過程中不斷追求卓越、增進公共利益、引領社會進步的大學理念,是一個隨著高等教育與社會關系的動態(tài)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的歷史范疇。它包括保證高等教育公平、質量與社會適切性,探索知識并將知識應用于社會,推動人類社會的文明進程等一系列理念與實踐組成的內容體系。 2.大學每一項新的社會責任的確立反映出大學自身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之間的緊密關系,大學自身發(fā)展訴求與人類社會需求是承擔社會責任的動力。履行社會責任是大學組織內蘊的目的性與倫理價值訴求的應然結論,是大學尊重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而作出的積極行為,是大學及其共同體在社會中發(fā)展必須承擔的角色責任。 3.我國大學應保證高等教育公平、質量、適切性,追求人才培養(yǎng)之至善;堅持知識探索、創(chuàng)新與應用,追求研究與服務之本真;推進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追求引領文明之崇高!笆姑_立—責任共擔—機制保障—文化創(chuàng)新”的行動框架,將促進上述理想的大學社會責任實現(xiàn)。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64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甘永濤;張維松;;“權威—目的兩分法”的起源與比較優(yōu)勢:一個新的理論分析框架[J];比較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2 孔令帥;馬健生;;高校使命陳述是有用的嗎——來自美國學者的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3 龔放;;試論現(xiàn)代大學的社會責任[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8年02期
4 連蓮;許明;;大學與區(qū)域經(jīng)濟社會互動發(fā)展——以英國英格蘭東北部為例[J];東南學術;2009年02期
5 金明浩;;知識產權、科研自由與現(xiàn)代大學的社會責任[J];大學(學術版);2010年03期
6 王冀生;超越象牙塔:現(xiàn)代大學的社會責任[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7 彭湃;;大學、政府與市場:高等教育三角關系模式探析——一個歷史與比較的視角[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8 李福華;;利益相關者視野中大學的責任[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9 潘發(fā)勤;英國高等教育新政策:公眾的評論和政府的應答[J];世界教育信息;2004年04期
10 熊建輝;;全球高等教育趨勢:學術革命追蹤——2009世界高等教育大會趨勢報告摘要(下)[J];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0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記者 豐捷;[N];光明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吳國娟;大學制度倫理反思[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2 徐廣宇;論現(xiàn)代大學的文化使命[D];南開大學;2009年
3 王春春;美國精英文理學院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
本文編號:
25497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49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