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問題的遮蔽與彰顯——對教育碩士生撰寫學位論文的思考
[Abstract]: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re are various shadowing phenomena in the research of educational master's thesis, such as the ambiguity of the research problem, the postposition of the research problem and the superficial of the research problem, etc. However, if we want to highlight the research problem of the thesis, we need to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the problem. Clarify the research problems; study the academic model, insight into the logic of the paper; read educational classics, embedde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作者單位】: 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分類號】:G643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振洲;全球化與單一思想的危險[J];歐洲;2000年02期
2 李沖;;芻議高校教師學術評價制度缺位及其補正[J];評價與管理;2007年02期
3 王巖;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政治哲學比較研究[J];政治學研究;2001年04期
4 柯華慶;;多層次法律效率論[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8年05期
5 裴兆宏;胡和平;;優(yōu)化學術環(huán)境 建設一流大學的教師隊伍[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6 楊惠穎;楊曦;許亮;;《比較教育研究》1998-2004年論文研究策略統(tǒng)計分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年S1期
7 陳文烈;青海民族地區(qū)企業(yè)家職業(yè)化制約因素分析[J];青海民族研究;2004年02期
8 丁秀清;欠發(fā)達地區(qū)企業(yè)家現(xiàn)狀的制度因素分析[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9 林存光;歷史的觀念與觀念的歷史——顧頡剛古史論的理念與方法[J];齊魯學刊;2003年06期
10 蘇學良;;輿論“動詞化”下的輿論功用觀[J];青年記者;2011年1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柯華慶;;法律經(jīng)濟學的思維方式[A];2005年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5年
2 柯華慶;;法律效率論[A];2008年度(第六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上)[C];2008年
3 張學立;明蘭;陳忠勇;;畢節(jié)試驗區(qū)高等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A];畢節(jié)試驗區(qū)研究——畢節(jié)地區(qū)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研究課題集[C];2008年
4 常婧;;轉(zhuǎn)型社會政治文化系統(tǒng)復雜性結構初探[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5 劉樹君;;經(jīng)濟學中是否存在波普爾遺產(chǎn)?[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博士卷)[C];2008年
6 王中江;;進化主義與中國近代的保守、漸進與激進[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國[C];2005年
7 張釗;楊建飛;;哈耶克自生自發(fā)秩序:基于演化博弈論的探討[A];中華外國經(jīng)濟學說研究會第19次年會暨外國經(jīng)濟學說與國內(nèi)外經(jīng)濟發(fā)展新格局(會議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沈紅宇;中國行業(yè)特色研究型大學發(fā)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陳春常;轉(zhuǎn)型中的中國國家治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劉自學;論政治哲學范式的演進[D];南開大學;2010年
4 高涵;法蘭克福學派的知識社會學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孫經(jīng)國;從理想性政治哲學到現(xiàn)實性政治哲學[D];南開大學;2010年
6 趙華;巴斯卡批判實在論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丁玉海;法經(jīng)濟學理性主義的邏輯與歷史分析及其啟發(fā)[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8 李作雙;俄羅斯經(jīng)濟現(xiàn)代化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9 楊瑞;民事審級制約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10 楊春花;論信仰對于社會秩序的價值[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楠;大學生求職信中誠信問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喬春菊;生物概念圖教學對普通中學高二學生學業(yè)成績影響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伍本霞;論張君勱“修正的民主政治”[D];湘潭大學;2010年
4 王先林;自由與秩序[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李哲浩;學校心理服務需求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周健;新課程背景下上海市中學美術學習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張四海;學案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應用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張文梅;幾何畫板對初中學生幾何動態(tài)問題解決的有效性探索[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凡;數(shù)學史背景下高中數(shù)學解題教學的行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黃小勇;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流失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教育部;關于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轉(zhuǎn)發(fā))[J];社會科學論壇;2002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承印;港臺與內(nèi)地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比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1年05期
2 傅松濤,王俊景 ,鄭麗君 ,趙曉鳳 ,何逢春;中美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比較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4年04期
3 梁其健;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師資隊伍應具備的整體結構——兼論教育專業(yè)碩士與學科碩士培養(yǎng)標準的異同[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4 傅維利;教育碩士質(zhì)量保證與培養(yǎng)資源供給[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5年05期
5 潘涌;語文科教育碩士培養(yǎng)方案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年04期
6 劉大文,楊廣學;綜合、開放、應用型教育碩士研究生課程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1998年05期
7 楊啟亮;問題與對策:關注教師素質(zhì)的教育碩士課程建設[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8 潘涌;語文科教育碩士培養(yǎng)方案研究[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2年09期
9 萬毅平;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走向[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2年03期
10 張慧,王洪松;對我國開展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試點工作的認識與思考[J];山東教育科研;1999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嚴建南;李清;;做好保密 促進利用——高校學位論文檔案保密與利用關系的思考[A];中國檔案學會第六次全國檔案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2年
2 陳永明;;呼喚教育界的“MBA”![A];全國高師會數(shù)學教育研究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2007年碩士、博士研究生畢業(yè)學位論文[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2008年版)[C];2009年
4 ;2008年碩士、博士研究生畢業(yè)學位論文題錄[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2009年版)[C];2010年
5 ;培養(yǎng)博士生要瞄準學科發(fā)展前沿——“教育改革與管理”,院士論壇[A];盛世歲月——祝賀孫鈞院士八秩華誕論文選集[C];2006年
6 ;學院概況[A];首都師范大學五十周年校慶資源環(huán)境與旅游學院論文集[C];2004年
7 黃岑漢;劉燕平;;論碩士研究生自主選題與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醫(yī)診斷學分會第十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黃漢升;;新中國體育學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回顧與展望[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9 ;“同等學歷人員申請碩士學位”相關文件目錄[A];第五屆整脊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10 袁振儀;;中醫(yī)藥碩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問題[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方劑學分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荊峰邋賈玉峰;撐起西部教育的天空[N];陜西日報;2007年
2 黃進 顧新東;中學教師走出首批教育碩士[N];新華日報;2000年
3 陜西師范大學 王強;應努力提高教育碩士的培養(yǎng)質(zhì)量[N];中國教育報;2009年
4 記者 張子律;鞍山師范學院獲批教育碩士培養(yǎng)單位[N];鞍山日報 ;2011年
5 記者 瞿凌云 通訊員 黨波濤;免費師范生需到農(nóng)村任教3年[N];長江日報;2007年
6 ;教育碩士、法律碩士、MBA誰辦?[N];中國教育報;2001年
7 記者 王友文 續(xù)梅;農(nóng)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 培養(yǎng)計劃今年全面實施[N];中國教育報;2006年
8 董盛;教育碩士:歷經(jīng)十年招生體系形成[N];中國教育報;2007年
9 鄭國源 楊杰;武進實施百名教育碩士培養(yǎng)工程[N];常州日報;2006年
10 記者 王暉 實習生 任素華;到農(nóng)村任教推薦免試讀研[N];河南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李世謳;教育碩士課程體系構建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2 王道紅;學位論文質(zhì)量管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鄧光平;我國專業(yè)學位設置的政策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4 張波;數(shù)學專業(yè)師范生的實體性知識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周永康;大學生角色認同實證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6 孔祥沛;基于江蘇高校的研究生教育質(zhì)量評價實證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年
7 陶學文;我國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及其創(chuàng)新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馬金晶;成果導向教育博士課程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箐;教育碩士(學科教學·化學)學位論文中研究問題與研究方法的統(tǒng)計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曹麟光;廣東省農(nóng)村教育碩士政策實施效果研究[D];廣州大學;2012年
3 龍?zhí)m;教育碩士(數(shù)學教育)課程的國際比較與啟示[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高立蘭;我國學位論文抽檢制度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5 楊洋;教育碩士畢業(yè)設計(論文)支持與服務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D];西南大學;2012年
6 魏燦欣;我國教育碩士學位論文質(zhì)量現(xiàn)狀及提升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葉建華;中美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課程體系比較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2年
8 陶西文;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多元化學習方式的構建[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賀雙文;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yǎng)模式初探[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10 梁曉風;我國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課程體系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2688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268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