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社會道德因素對大學生誠信品格形成的作用
[Abstract]:Honesty and credit character is the social characteristic of human being and the result of moral internal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ization.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form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redit character requires the integration of various social and moral factors that act on individuals in different ways: namely, by strengthening the self-conscious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moral expectations, giving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subculture's suggestion and imitation. In order to create a good moral atmosphere for college students' honesty and credit education, it promotes the impression deco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oral honor, as well as the honest social atmosphere.
【作者單位】: 首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
【分類號】:G64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秦莉紅;;大學新生容易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及調(diào)解策略[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4期
2 王志明;;試論《苦舟子詠》中老水手的感情解脫[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6期
3 孫丹;;淺析人的主體價值的建構與侵犯[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0期
4 汪國林;;大學生創(chuàng)新道德培養(yǎng)探析[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9期
5 薛曉萍;王海霞;張澤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榜樣教育的發(fā)展及啟示[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0年03期
6 楊曉光;郝勝杰;;奉獻型角色的角色意識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7期
7 李建華,夏方明;論行政人格的功能及其域限[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8 趙鵬;焦信敏;;淺談高校輔導員的媒介素養(yǎng)[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年10期
9 郭海龍;;自我管理視野中的人的現(xiàn)代化[J];重慶社會科學;2006年01期
10 黃文鈺;;淺議師生交往不同階段的印象管理[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杜勇敏;;以人為本與和諧社會[A];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4年“社會工作、社會學與構建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梅祖蓉;歷史,,文化與人格[D];武漢大學;2010年
2 王君玲;網(wǎng)絡表達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3 藍波濤;新時期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師震;論自我意識自覺的機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義[D];上海大學;2011年
5 鄭慶杰;國企變遷中的工人身份認同與生產(chǎn)政治[D];上海大學;2011年
6 張艷娟;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下的博弈分析[D];山東大學;2011年
7 葉湘虹;榮格道德整合思想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8 孫雯波;傳染病及其防控的倫理分析[D];中南大學;2010年
9 李小豹;當代青年道德信仰論[D];中南大學;2011年
10 張洪春;少數(sh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過程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華麗;初中生道德情感的理論分析及培養(yǎng)途徑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立立;從社會語言學角度分析超女粉絲團名稱和成員身份認同的關系[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魏奇;淺析人的全面發(fā)展與當代中國教育[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4 趙軍;大學生道德學習實施策略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年
5 崔師睿;高職院校大學生道德情感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潔;當代大學生道德典范的塑造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呂東剛;網(wǎng)絡視頻文化影響下的青少年價值觀教育[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許蕾華;小學生學校道德情感教育的作用及實施探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9 湯凌;服刑人員社會權利法律保障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王濤;權力欲的詠嘆[D];西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文英;大學生道德自律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J];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2 紀建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舉行年會[J];中國高教研究;1986年04期
3 祁小梅;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大學生道德教育[J];中國冶金教育;1995年04期
4 陳沙麥;大學生道德建設現(xiàn)狀的辨析[J];東南學術;1997年S1期
5 黃永正;大學生道德知行脫節(jié)的原因及對策[J];河南機電高等?茖W校學報;1997年01期
6 沈光輝;試論大學生道德意識與道德行為的反差及其對策[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997年01期
7 岳毅力,蔡玉梅;高校道德教育初探[J];中國科技信息;2005年15期
8 樸永剛;;當代大學生道德素質(zhì)現(xiàn)狀分析[J];華章;2010年10期
9 林更茂,梅萍;九十年代大學生道德特點和道德教育的發(fā)展趨勢[J];思想教育研究;1998年05期
10 王梅,劉海娟;關于大學生道德狀況的調(diào)查分析及教育對策[J];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耿俊茂;;當代大學生誠信道德困惑及教育對策探析[A];2011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張金山;;論大學生群體道德引導機制的構建[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6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二)[C];2006年
3 戴桂欽;;淺論如何加強高校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A];福建省高校輔導員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壇優(yōu)秀論文匯編[C];2008年
4 陳洪濤;;網(wǎng)絡環(huán)境對大學生道德品質(zhì)影響的實證分析[A];第三屆廣西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社會科學篇)[C];2004年
5 李媛媛;;調(diào)查當代大學生誠信素質(zhì)的幾點思考[A];新中國60周年與貴州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衛(wèi)巍;;從輔導員角度談大學新生的誠信教育[A];2011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于媚;應當重視大學生誠信教育[N];中國改革報;2003年
2 李萍;大學生誠信的培育[N];中國教育報;2003年
3 本報記者 楊榮 特約通訊員 李建斌;簽約應當是嚴肅的[N];光明日報;2003年
4 本報記者 楊榮 特約通訊員 李建斌;給人一個真實的你[N];光明日報;2003年
5 尹衛(wèi)國;如何看待大學生誠信“危機”[N];檢察日報;2004年
6 尹衛(wèi)國;大學生誠信問題淺談[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年
7 記者 何連弟;上師大試行無人監(jiān)考[N];文匯報;2003年
8 賈曉營 記者 劉柏錄;大學生誠信就業(yè)“百千萬”工程大型公益活動正式啟動[N];協(xié)商新報;2009年
9 陳方;大學生誠信考核如何被娛樂化[N];中國商報;2009年
10 賈彥彬 記者 李林巖;“百千萬”工程走進長春理工[N];吉林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李耀臻;論大學生道德選擇教育[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2 武敬杰;當代大學生道德信仰教育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3 萬峰;網(wǎng)絡文化對大學生倫理道德影響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強;大學生道德接受的理論研究[D];河海大學;2005年
2 吉玉嬌;宗教倫理與信教大學生道德行為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3 趙軍;大學生道德學習實施策略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年
4 尹寒;大學生道德認知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5 尹寒;大學生道德認知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6 蓋芳鵬;網(wǎng)絡對大學生道德的負面影響及教育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7 祝輝;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D];安徽大學;2012年
8 林琳;大學生道德選擇教育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2年
9 張巖;當代我國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10 熊麗娟;基于志愿服務的大學生道德成長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2533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253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