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的科技政策傳播
[Abstract]:As the main bear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ork and the important practitioner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y a fundamental and leading role in cultiva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The understanding and familiarity of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student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pre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due to the inertia of the planned economic model in the past, neither the government nor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 & D personne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changed their roles very well in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a market economy system. As a result, there is a lack of timely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amo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Lack of thorough grasp of the problem, resulting in R & D work can not keep up with the policy requirements or can not smoothly enter the policy track, and then can not be supported by the polic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dissemin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vigorously publicize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in our country, make great efforts to crea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olicy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consultation, and do a good job in the research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actively.
【作者單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語言文化學院;
【分類號】:G64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鄭建華;;我國當代科技政策價值取向探析[J];改革與開放;2011年18期
2 吳凡;;科技政策宣講助推企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2011年度上海市科技創(chuàng)新政策宣傳周”活動側(cè)記[J];華東科技;2011年07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鳳珍;;鄉(xiāng)村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的傳播研究[J];農(nóng)業(yè)考古;2011年03期
2 牛紅英;;阿里斯托芬在中國的譯介與傳播[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3 錢余英;;如何控制水痘在高職院校學生中的傳播[J];考試周刊;2011年45期
4 劉剛;;大學形象傳播的標識信息[J];新聞愛好者;2011年14期
5 晏志成;;《中國高?萍肌放c河南高?蒲泄芾硌芯繒(lián)合舉辦研討會[J];中國高?萍;2011年08期
6 曾托;李貴森;;談東正教在中國的傳播和影響[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7 趙志;梁家貴;;對基督教在華發(fā)展現(xiàn)狀的理性思考[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8 鄭媛媛;;試析儒家思想在朝鮮半島的傳播[J];華章;2011年17期
9 何穎;;《莊子》在英語世界的傳播[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8期
10 雷麗麗;;網(wǎng)絡傳媒語境下的桂劇傳播[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潘金虎;;面向21世紀的發(fā)達國家科技政策[A];第三屆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科教發(fā)展戰(zhàn)略論壇論文匯編[C];2007年
2 趙峰;;淺議技術風險的民族性[A];2009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暨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會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3 王續(xù)琨;朱曉宇;;中國科學技術政策研究:期刊論文統(tǒng)計分析[A];科學學理論與科學計量學探索——全國科學技術學暨科學學理論與學科建設2008年聯(lián)合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劉立;;中國科技政策的議程設置模式:以《全民科學素質(zhì)行動計劃綱要》為例(討論稿2008年7月)[A];全國科學技術學暨科學學理論與學科建設2008年聯(lián)合年會清華大學論文集[C];2008年
5 鄭興燦;;試論我國水工業(yè)的科技進步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八屆年會論文集[C];1998年
6 李建峰;;中國與韓國科技政策的比較分析[A];首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研討會2005年論文集(上)[C];2005年
7 肖廣嶺;;政府、企業(yè)與共性技術創(chuàng)新[A];首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研討會2005年論文集(上)[C];2005年
8 ;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副理事長張永謙同志致辭[A];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第五屆全國代表大會文件[C];2001年
9 奉公;;論公共產(chǎn)品類科研的資金投入的擬成果購買制[A];第九次哈爾濱“科技進步與當代世界發(fā)展”全國中青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10 劉則淵;陳悅;;新巴斯德象限:高科技政策的新范式[A];首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研討會2005年論文集(上)[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鄔楊;讓高?萍假Y源成為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引擎[N];蕪湖日報;2011年
2 北京首放;高?萍脊捎型磸梉N];中國證券報;2004年
3 本報記者 張巍巍;科技政策成了“香餑餑”[N];科技日報;2008年
4 郭凱;展望美國新政府的科技政策[N];大眾科技報;2009年
5 中國科學技術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院經(jīng)濟形勢分析小組 張華勝 彭春燕;奧巴馬科技政策前瞻[N];科技日報;2009年
6 記者 雷蕾 林慶雄 通訊員 李林;用科技組合拳打造新希望[N];麗水日報;2009年
7 中意德諾科技顧問有限公司高級顧問 龐春霖;科技政策須注重現(xiàn)實性傳承性[N];中國電子報;2009年
8 梯溉;我省啟動企業(yè)科技政策輔導員工作[N];福建科技報;2009年
9 記者 李珂;我省建立企業(yè)科技政策輔導員制度[N];福建日報;2009年
10 程萍;我國科技政策存在的八大問題[N];學習時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亞杰;高?萍紕(chuàng)新能力評價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2 劉磊;韓孟詩派傳播接受史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3 毛寶銘;科技政策的公眾參與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4 包惠;美國產(chǎn)業(yè)研發(fā)的空間結構與科技政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郝瑩瑩;歐盟科技政策及其區(qū)域效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袁靖宇;中國高?萍计髽I(yè)規(guī)范的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2年
7 陳明暉;龐加萊在中國[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2006年
8 馮曉華;伽羅瓦及其理論傳播史[D];西北大學;2006年
9 劉曉英;虛擬科技孵化網(wǎng)絡構建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10 董說平;晚清時期日文史書在中國的翻譯與傳播[D];北京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余習惠;“五四”時期湖南《大公報》副刊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2 羅艷秋;明前《木蘭詩》接受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馮雅姝;以圖式理論分析企業(yè)精神傳播模式[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4 金日山;《老鼠嫁女》故事研究[D];延邊大學;2005年
5 王紅;手機流行語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6 李薇;試論3G對傳播的影響[D];武漢大學;2005年
7 楊強;服裝的媒介功能及其相應形態(tài)的開發(fā)與設計[D];東華大學;2005年
8 蘇t$;流行時裝在第四媒體中的傳播[D];東華大學;2006年
9 謝斌;兩漢圖書事業(yè)簡論[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10 申重實;《儒林外史》刊刻傳播及藝術說略[D];蘭州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1433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143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