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深知識的生產(chǎn)變革與高等教育績效評價
本文選題:知識生產(chǎn)模式 + 彌散式知識管理 ; 參考:《復(fù)旦教育論壇》2012年06期
【摘要】:目前針對高等學校實施績效評價在理論上是否合理的研究主要借鑒的是管理學和經(jīng)濟學等對企業(yè)實施績效評價的研究。然而,高等教育自身的獨特性、復(fù)雜性和內(nèi)隱性決定了在高等學校中實施績效評價與在企業(yè)中實施績效評價有著根本性的不同。本文以高等教育的邏輯起點——高深知識——為切入點,結(jié)合高等教育系統(tǒng)的內(nèi)外部特征,通過梳理知識生產(chǎn)模式變化與高等教育質(zhì)量管理訴求變遷的關(guān)系,揭示了在當今高等教育領(lǐng)域中實施績效評價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Abstract]: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n wheth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reasonable in theory is main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to imple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enterprises. However, the uniqueness, complexity and recessive na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determine that there is a fundamental difference betwee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enterprises. Taking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higher education-advanced knowledge-as the starting point, combined with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his paper comb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mode and the demands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It reveals the inevitability and rationality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重點課題“高?冃гu價研究”(ALA090007)
【分類號】:G647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超,郄海霞;西方大學拓展交往功能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2 張建新;走向多元——英國高校分類與定位的發(fā)展歷程[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3 陳超;;大學的專業(yè)建構(gòu)范式及其效用[J];比較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4 張建新,陳學飛;從二元制到一元制——英國高等教育體制變遷的動因研究[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3期
5 張學文;;大眾化背景下大學使命的重新審視[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6 董澤芳,李曉波;高等教育公平觀與高等教育分流[J];中國地質(zh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7 鄭存庫;論經(jīng)營大學之理念[J];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2005年06期
8 柯森;大學城內(nèi)高校校際合作辦學探究[J];高教探索;2003年04期
9 杜馳;大學理想與現(xiàn)代大學制度創(chuàng)新[J];高教探索;2004年02期
10 陸華;也論民族國家與高等教育國際化[J];高教探索;2005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眭依凡;;改造大學 大學校長不能放棄的責任[A];慶祝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成立20周年大會暨2003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映雄;高等教育質(zhì)量精細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葉信治;提高大學課程實踐自覺性的哲學探討[D];廈門大學;2003年
3 汪懌;大學知識管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張安富;合并型多校區(qū)大學融合過程中的管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5 劉亞敏;大學精神探論[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6 馬廷奇;大學組織的變革與制度創(chuàng)新[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7 陳利民;哈佛大學辦學理念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8 楊如安;知識管理視角下的大學學院制改革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9 張玉;戰(zhàn)后美國聯(lián)邦高等教育弱勢扶助政策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10 吳瓊;“文本”到“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轉(zhuǎn)換研究[D];復(fù)旦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柳倩華;論美國高等教育后大眾化時期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質(zhì)量的提高[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2 李曉波;教育公平觀視野下的高等教育分流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3 蔣茂東;高校和企業(yè)合作培養(yǎng)人才研究[D];河海大學;2004年
4 孫孝文;合并高等學校管理優(yōu)化[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5 傅金蘭;終身教育與社會正義[D];曲阜師范大學;2004年
6 王梅;高等學校學科建設(shè)若干問題的探討[D];天津大學;2003年
7 孫勇;我國高校辦學模式多樣化趨勢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8 高軍;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生群體的特征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9 王曉陸;建立并實施研究生培養(yǎng)淘汰機制的研究[D];河海大學;2005年
10 趙本全;調(diào)整和改進高等學校本科的專業(yè)設(shè)置與專業(yè)結(jié)構(gòu)[D];河海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惠;;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 促進跨學科研究——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經(jīng)驗[J];世界教育信息;2011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浩友;轉(zhuǎn)型期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生產(chǎn)模式的轉(zhuǎn)換及其限制[D];吉林大學;2010年
2 項瑞芳;山西大學本科人才培養(yǎng)的現(xiàn)實選擇[D];山西大學;2011年
3 程真;高等教育的專業(yè)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9683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968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