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本科低年級學生人文閱讀教育問題
本文選題:人文閱讀 + 經(jīng)典名著。 參考:《圖書情報知識》2012年05期
【摘要】:本文從大學人文素質(zhì)教育出發(fā),認為"文化自覺"是其基本點,"人文精神"是其終極目標,而"人文閱讀"是其重要實踐途徑之一。本文秉持一種"大人文閱讀觀",著重闡述了其內(nèi)容與形式,并突出經(jīng)典名著的閱讀是"人文閱讀"的核心形式。最后,從學校、教師、圖書館、學生四個方面對大學本科生"人文閱讀"的實踐途徑提出了建議。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holds that "cultural consciousness" is its basic point, "humanistic spirit" is its ultimate goal, and "humanistic reading" is one of its important practical ways. This paper emphasizes on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Great Humanistic Reading", and highlights that the reading of classic masterpieces is the core form of "Humanistic Reading". Finall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practice of humanistic reading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from four aspects: school, teacher, library and student.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分類號】:G647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春雪;;春秋風雅與孔子說詩的歷史土壤[J];安康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2 陳紅娟;;法學論文的語言特點及編校策略[J];編輯之友;2012年06期
3 韓榮鈞;;《周易》對《孫子兵法》的影響[J];濱州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4 江雄;;高校人文教育體系的重構(gòu)[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9年02期
5 李靜;;君子不器——大學通識教育中經(jīng)典課程的實施[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年04期
6 馬萍;劉麗娟;;高;鶎咏虒W管理模式改革初探[J];長春大學學報;2007年09期
7 胡河寧;;一種人際傳播研究的境界與期盼——讀《人與人的相遇——人際傳播論》[J];中國地質(zh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8 李麗;漢魏注釋材料對《漢語大詞典》的補充[J];大慶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2期
9 陽旖晨;;《左傳》行人辭令藝術探析——以成公為例[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9年03期
10 蔣煒瑋;;當代大學生人文素質(zhì)的缺失危機與對策芻議[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1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陳燕;;科技與人文和諧發(fā)展下的民營企業(yè)文化創(chuàng)新[A];人文科技發(fā)展與管理創(chuàng)新——湖南省管理科學學會2009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張鶴;;《國語》《左傳》比較略論[A];《春秋》三傳與經(jīng)學文化[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白雪峰;當代中國大學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D];遼寧大學;2010年
2 侯桂運;文言小說詩化特征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呂紅光;先秦漢魏晉南北朝文體觀的生成與發(fā)展[D];浙江大學;2010年
4 孫旭輝;山水賦生成史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5 劉銘;李開先文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6 顏芳;近代學術轉(zhuǎn)型視野下的燕京大學國學教育[D];北京師范大學;2011年
7 呂海龍;《史通》與劉知幾文史觀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8 王媛;《今文尚書》文本結(jié)構(gòu)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9 趙立波;人文發(fā)展與通識教育問題初探[D];復旦大學;2008年
10 王曉東;朱自清學術思想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琳;關于語文閱讀教學中經(jīng)典文學作品閱讀的思考[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朱曉燕;中學文言文教學要加強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洪軍;陸機詩歌情感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4 魯濱;高中文言文課堂教學問題及策略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吳偉明;中學語文教材中儒家經(jīng)典選文及其教學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6 劉彥君;張伯苓中學辦學理念初探[D];重慶師范大學;2010年
7 袁芬;《文心雕龍》引《經(jīng)》書考[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包宇;論有效性教學理論指導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學[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9 于晶;《左傳》鬼神觀念及其成因考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10 彭雪琴;六朝詩歌中的服飾意象[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郁敏;;英語泛讀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傳遞[J];中國電力教育;2011年20期
2 任厚洪;;當代大學教育與人文思考[J];達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Z1期
3 覃雪梅;;閱讀素質(zhì)·人文精神·研究創(chuàng)新能力[J];中學語文;2008年27期
4 夏蕾;;文以人傳 人以文傳——淺談語文教學內(nèi)容中的經(jīng)典名著[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6年09期
5 李成;;中國古典戲曲名著教學與大學生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年01期
6 于得仁;發(fā)展課程內(nèi)涵、寓人文精神于課程教學過程之中[J];遼寧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7 黃菊屏,陳湘舸;評目前人文精神研究工作的幾種不良傾向[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8 高玉;人文精神討論中的文學理論批評述評[J];襄樊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9 王琪;素質(zhì)教育應當重視人文精神滲透[J];人民教育;2000年05期
10 許啟賢 ,劉晨曄;人文精神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福華;;人文精神在住院處工作中的應用[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內(nèi)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2 任向陽;;人文精神——知識經(jīng)濟的營養(yǎng)液[A];2002中國未來與發(fā)展研究報告[C];2002年
3 孫冬梅;;現(xiàn)代醫(yī)院管理要提倡人文精神[A];山東省醫(yī)學倫理學學會第四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徐軍;朱永康;張勇志;陳柏松;;試論人文精神與圖書館[A];圖書館與人文精神——陜西省社會科學信息學會第八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5 姚昆田;;五緣文化與中華傳統(tǒng)人文精神[A];五緣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緣文化研究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6 王兆德;;倡導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融合——構(gòu)建有利于科技創(chuàng)新的文化環(huán)境的一點思考[A];發(fā)展篇——上?萍枷到y(tǒng)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會論文選編第十輯[C];2004年
7 郭講用;肖煥禹;;體育傳播人文精神的缺失與弘揚[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8 王世誼;;科學發(fā)展觀與人文精神的提升[A];第八屆暨第七屆全國人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楊亮生;;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人文精神滲透[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10 胡高榮;王毅;;弘揚人文精神,深化寫作教學改革[A];貴州省寫作學會2004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乾海;“人文讀本”,塑造人文精神[N];福建日報;2006年
2 中信銀行大連分行職工 遼寧大連 王景峰;厚積薄發(fā) 融會貫通[N];桂林日報;2007年
3 本版編輯 黑龍江商業(yè)職業(yè)學院 沈鳳姣 牡丹江醫(yī)學院 薛寧 牡丹江市第一高級中學 趙旭 牡丹江師范學院 高鵬超 黑龍江省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職業(yè)學院 李懿嫻 牡丹江市委宣傳部 陳再重;鑄就精氣神[N];牡丹江日報;2007年
4 本報記者 辛聞;讓人文精神滲入人們的心靈[N];天水日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陳明;用人文精神塑造獨特的城市品格[N];中國建設報;2003年
6 市委宣傳部理論處;打造“軟實力” 化為“精氣神”[N];重慶日報;2006年
7 邵康慶;重慶人文精神與圖書館[N];中國文化報;2006年
8 記者 謝小芬;“桂林人文精神解讀”網(wǎng)上論壇“開談”[N];桂林日報;2007年
9 金涌邋滕禮 劉偉 羅雪燕 邱晶晶;讓人文精神成為深圳獨特氣質(zhì)[N];深圳特區(qū)報;2007年
10 張同吾;走向人文精神的高地[N];文藝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娜;人文精神的消隱與回歸[D];復旦大學;2010年
2 宮福清;醫(yī)學生醫(yī)學人文精神培育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3 黃紅生;論虛擬技術的人文價值[D];東北大學;2008年
4 王玉柱;當代醫(yī)學人文精神的反思與重建[D];吉林大學;2012年
5 張利;宋代司法文化中的“人文精神”[D];河北大學;2008年
6 宋承祥;教育結(jié)構(gòu)元視野中的高等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劉旭東;現(xiàn)代課程的價值取向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0年
8 吳笛;人文精神與生態(tài)意識[D];浙江大學;2004年
9 楊瑛;走向反思建筑設計學——建筑設計知識批判與重建[D];重慶大學;2004年
10 劉子貴;論“兩種文化”矛盾與人文精神的構(gòu)建[D];吉林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文;人文精神與教師管理[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王慧;九十年代文學中人文精神的內(nèi)在理路及具體呈現(xiàn)[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3 劉錦玲;現(xiàn)代人文精神的文化反思[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4 顏廷鳳;人文精神與師生關系的重建[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邰哈斯其木格;科學發(fā)展觀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D];內(nèi)蒙古大學;2005年
6 唐超;關于教育中人文精神缺失問題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7 朱琳;歷史教學改革中的人文精神[D];重慶師范大學;2004年
8 范宜濤;論武警學員人文精神的培育[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9 牛福;我國人文精神對職業(yè)籃球運動員競技水平影響的理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10 張英楠;儒家文化在語文教育中的價值及實現(xiàn)[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9591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959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