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募捐工作中應堅持的幾個原則
本文選題:高校 + 募捐 ; 參考:《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摘要】:社會捐贈已成為高校的重要財源,高校在募捐工作中必須堅持"誠信第一"、"為我所用"、"長線發(fā)展"、"互利共贏"的原則,惟有如此,才能做好募捐工作。
[Abstract]:Social don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financial resource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honesty first", "for my own use", "long-term development" and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in the collection of donations.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work of collecting donations be done well.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商學院;
【分類號】:G647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陳志琴,俞光虹,周玲;影響中美高校募捐的社會因素比較[J];高教探索;2005年05期
2 蒙有華;徐輝;;美國高校教育捐贈制度探析[J];高教探索;2006年06期
3 彭清平;;對高校募捐籌資若干問題的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7年09期
4 左成慈;簡論教育募捐的三種關(guān)系羼[J];中國高等教育;2000年24期
5 左成慈;借鑒香港高校募捐經(jīng)驗 開創(chuàng)內(nèi)地高;I資興學新路[J];中國高等教育;2001年2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小軍;范寧;;美國高校捐贈與基金會的運作及啟示[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2 滕煒;;社會捐贈在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中的作用與問題研究[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0年02期
3 李彬彬;;中美高等教育社會捐贈問題比較研究[J];長春金融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4期
4 楊倩;;美國高等教育的捐贈及其啟示[J];紡織教育;2009年03期
5 章新蓉,陳煦江;我國高?萍籍a(chǎn)業(yè)投融資對策探討[J];北方經(jīng)貿(mào);2004年12期
6 徐昌;;美國高等教育投資結(jié)構(gòu)分析及對我國的啟示[J];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年02期
7 張曉拔;;社會捐贈與高校發(fā)展的良性互動機制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年11期
8 楊丹;;中美高等教育捐贈的比較研究[J];懷化學院學報;2009年09期
9 劉志忠;;論高職院校社區(qū)化的路徑選擇[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10 言梓瑞;;中美高校教育基金會比較研究及啟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1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管艷琴;;高等教育捐贈的制度安排[A];2008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甘劍鋒;和諧社會構(gòu)建中高校貧困生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2 于楊;治理理論視域下現(xiàn)代美國大學共同治理理念與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謝永超;大學捐贈基金管理策略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4 朱體正;冠名權(quán):界說與運作[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5 李潔;大學捐贈基金運作問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呂旭峰;我國教育捐贈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紅艷;美國私立大學籌資模式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2 蒙有華;民間組織對美國高等教育的影響[D];西南大學;2007年
3 王曉娜;我國高校教育基金會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4 彭世琦;成本分擔下我國高等教育產(chǎn)品定價的效率與公平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5 蘆葦;我國高等教育捐贈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劉喻;美國私人基金會捐贈高等教育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7 楊丹;中美高等教育捐贈比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8 許嵐;高校社會捐贈[D];中南大學;2007年
9 尹琳;中國公立高校社會捐贈的經(jīng)濟學分析[D];山東大學;2008年
10 王黎;關(guān)于我國高等院;I資渠道多樣化的思考[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羅公利;李懷祖;;試論高校社會捐贈[J];東岳論叢;2005年06期
2 高洪山;美國大學如何籌措辦學資金[J];國際人才交流;2000年03期
3 張繼蓉;陳娟;;美國高校募款機制及對我國高校籌資的啟示[J];社會科學論壇;2006年02期
4 孟東軍,陳禮珍,張美鳳;中美大學教育捐贈管理比較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5年07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善慶;;我國高校社會捐贈問題與對策[J];學術(shù)界;2009年06期
2 常思亮;;美國高校社會捐贈制度的路徑依賴分析[J];教育與經(jīng)濟;2010年01期
3 劉景宏;;關(guān)于高校創(chuàng)業(yè)教育專業(yè)化問題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yè);2007年05期
4 陳陽;;高校實行學分制管理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06年27期
5 陳莉;;高校創(chuàng)業(yè)教育探析[J];教育與職業(yè);2006年33期
6 唐海波;傅建平;;關(guān)于加強高校國防心理戰(zhàn)教育的探討[J];新課程研究(職業(yè)教育);2008年12期
7 陳亮;;淺析新時期高校學生干部的培養(yǎng)[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8 嚴啟英;;高校研究性學習的“新”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08年21期
9 張緒忠;;人文關(guān)懷視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J];職業(yè)時空;2008年11期
10 張輝;龐海云;;試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審美性[J];黑龍江史志;2009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柏宏媛;張建國;;淺析現(xiàn)代高校的法制教育[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加強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建設(shè)服務型政府”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8·理論專刊)[C];2008年
2 楊敏;;高等學校貴重儀器設(shè)備開放共享機制的思考[A];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技術(shù)物資研究會第十二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吳永志;杜愛明;董榕;;推進高校教育技術(shù)管理網(wǎng)絡(luò)化[A];中國教育技術(shù)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沈自友;;論高校輔導員戰(zhàn)略人力資源管理原則[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zhì)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5 吳丹梅;王健;;加強領(lǐng)導干部作風建設(shè) 深入推進高校反腐倡廉工作[A];高等學校紀檢監(jiān)察工作研究(六)[C];2008年
6 李九麗;;以高校廉政文化推動和諧校園建設(shè)[A];北京教育紀檢監(jiān)察工作研究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韓富;鄭福平;田媛;;高等學校大型儀器設(shè)備共享平臺建設(shè)研究[A];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技術(shù)物資研究會第十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王立軍;翟敬;;高校房地產(chǎn)資源的有效利用[A];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技術(shù)物資研究會第十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安怡;馮文全;徐安興;;高校無形資產(chǎn)的內(nèi)涵及其保護管理對策研究[A];2006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10 秦紅嶺;;試析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路徑[A];“傳承人文奧運精神,,推進精神文明建設(shè)科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楊代金;高校的CPA培養(yǎng)之路[N];財會信報;2005年
2 本報記者 楊代金;高校的CPA培養(yǎng)之路[N];財會信報;2005年
3 ;高校存儲漸成熱點[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5年
4 本報記者:徐殿龍 實習生:劉曉陽;高校:門雖開費“坎”高[N];經(jīng)濟參考報;2005年
5 本報記者 李源;高校編輯出版學教育:跋涉在革新路上[N];中國圖書商報;2005年
6 施戀林 王萬隆;高校BBS呼喚貼心服務[N];文匯報;2005年
7 福州 廖文;給高校更名潑點兒冷水[N];中國信息報;2005年
8 記者 柯進 通訊員 錢海濤 實習生 黃磊;我省高校首例校內(nèi)申訴案審結(jié)[N];長江日報;2005年
9 楊桂青;高校:在對話中反思道德責任[N];中國教育報;2005年
10 實習生 韋媚 記者 黃蓉;高校“禁租令”解禁有人歡喜有人憂[N];桂林日報;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江文清;高校國有資產(chǎn)經(jīng)營管理論[D];四川大學;2004年
2 趙君;新時期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隊伍建設(sh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3 樊本富;中國高校自主招生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4 周文泳;高?蒲匈|(zhì)量改進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5 樊明成;中國普通高校專業(yè)選擇的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6 楊紅霞;營利性高等學校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郝運;美國高校服務學習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鄧達;知識論域下的高校德育課程[D];西南大學;2008年
9 宋永剛;自我發(fā)展:高校學術(shù)人員管理的新視野[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10 李詠梅;新時期高校意識形態(tài)控制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袁寒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討[D];中南大學;2008年
2 張雨田;高校網(wǎng)絡(lu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安波;高等學校創(chuàng)業(yè)教育模式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桂敏;中國高校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現(xiàn)狀研究與構(gòu)建模式的思考[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5 陳洪林;目標管理在高校辦公室中的運用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6 沈夢潔;高校教師新入職階段專業(yè)發(fā)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年
7 董銳;高校虛擬科研組織中Cyberinfrastructure建設(shè)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8 楊盛花;制度分析理論視角下我國高校教學管理制度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9 黃長洵;導生制在我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應用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10 張曉敏;高校精神成人問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9272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927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