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研究
本文選題:“90后”大學生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 參考:《湖南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zhì)體現(xiàn),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nèi)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因此,我們要按照黨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切實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90后”大學生目前已成為了我國高校的新生代力量。但是,由于他們出身于我國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的社會轉(zhuǎn)型時期,他們在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價值選擇方面表現(xiàn)出了與其前輩的明顯差異性。面對這種形勢,我國廣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據(jù)“90后”大學生的特點,通過創(chuàng)新教育內(nèi)容、方法和手段,,認真搞好對這一特殊群體所進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從而增強他們對這一價值體系的認同感。 本文根據(jù)調(diào)查問卷數(shù)據(jù)資料,對“90后”大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狀況進行了詳細分析,指出了他們在對這一價值體系認同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提升他們對這一價值體系的認同度的具體原則和措施。在筆者看來,由于社會、學校、家庭、個人等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目前“90后”大學生在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上存在著認知認同的片面性、情感認同的不平衡性、行為認同與情感認同的脫節(jié)性。要增強“90后”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感,必須遵循的原則主要包括:主導性與多樣性相結(jié)合原則、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jié)合原則、學校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jié)合原則、理想性與現(xiàn)實性相結(jié)合原則;必須采取的具體對策主要包括:著重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充分發(fā)揮社會實踐教育的基礎性作用,努力打造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網(wǎng)絡平臺。
[Abstract]: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s the essence of socialist ideology, the roo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culture, the inner spirit of the socialist system and the soul of life. Therefore, we should integrat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national educ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pirit of the Seven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We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effective ways to guide social thoughts wit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and enhance the attractiveness and cohesion of socialist ideology.
The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have become the new generation of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because they are born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ition in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y show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ir ideas, lifestyles and value choices. Facing this situ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of our country'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in the face of this situ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innovative education content, methods and means, we should do a good job in the educ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for this special group, so as to enhance their sense of recognition of this value system.
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questionnaire,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the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to identify wit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ir identification of the value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principles and measures to enhance their recognition of the value system. In the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of social, school, family, personal and other factors,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ost - 90s generation have a one-sided recogni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the unbalance of emotional identity, and the disjointing of behavior identification and emotional identity. In the same sense, the principles must be followed: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dominance and diversity,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theoretical learning with social practice,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school education with self education,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ideality with reality, and the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that must be taken mainly: giving emphasis to the main channel rol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We should vigorously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ive full play to the basic role of social practice education, and strive to build a network platform for core values education.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6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吉泓冰;;試析大學生黨員的繼續(xù)教育[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2 朱強;;與大學生黨員談心[J];西南工學院高教研究;2000年04期
3 林春宇;;大學生黨員和積極分子教育問題的思考[J];遼寧教育研究;1991年S1期
4 谷良峰;努力做好新時期大學生黨員發(fā)展工作[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2000年02期
5 劉同剛;對提高大學生黨員發(fā)展質(zhì)量的思考[J];萊陽農(nóng)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6 賈秋虹;大學生黨員應如何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7 吳金貴;在大學生中發(fā)展黨員問題的探索[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年01期
8 ;努力構(gòu)建大學生黨員發(fā)展工作的長效機制[J];思想.理論.教育;2004年02期
9 馮雅潔,周濤;“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啟迪大學生黨員教育工作新思維[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S2期
10 趙靜;;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萌萌;歐陽勝權;熊玲;;淺議大學生黨員角色認同與先鋒模范作用的發(fā)揮[A];2011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凌靜;;論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在構(gòu)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A];第二屆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3 王毅;;中小學體育教師對新課程改革認同感問題研究[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4 劉小菊;;在大學生中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問題分析及對策[A];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問題研究——重慶市研究生馬克思主義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嚴貴華;鄭引;鄭建陽;;大學生黨員示范承包制初探[A];福建省高校輔導員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壇優(yōu)秀論文匯編[C];2008年
6 黃麗;陳維政;;組織氛圍對工作疏離感和組織認同感影響研究[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1年
7 趙曉谷;;穩(wěn)定安全工作是學院的生命線[A];中國民辦教育家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8 杜勇敏;高蓬明;;對大學生黨建工作網(wǎng)絡信息化管理路徑的思考——以貴陽學院基層黨組織建設為例[A];新中國60周年與貴州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寒聲;;山西區(qū)域社會史的區(qū)域界定與認同感分析——兼論語言與山西區(qū)域社會文明[A];山西區(qū)域社會史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10 湯莉莉;;知、信、行的三位一體教學目標——對新一輪中職德育課課改的思考[A];中國職教學會德育教育工作委員會德育教學研究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連山;春節(jié):最大限度地促進全民族的認同感[N];北京日報;2005年
2 記者 賀鵬;香港榕籍青年福州訪問團訪榕[N];福州日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臧云鵬;吳敏 讓認同感控制企業(yè)[N];中華工商時報;2002年
4 記者 崔凌云;增強市民認同感 提高城市影響力[N];蘭州日報;2010年
5 記者 王力;一場關于價值觀的全民對話[N];杭州日報;2011年
6 陳龍;認同感經(jīng)濟時代的品牌代言人[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02年
7 新華社記者 曾志堅;城里人說:和民工交朋友,沒有搞錯吧?[N];新華每日電訊;2004年
8 肖萬春 袁智華;讓流動農(nóng)民對城市有歸屬感認同感[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05年
9 中央財經(jīng)大學金融學院 毛靜 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何瑛;大學生黨員要成為“五個表率”[N];光明日報;2010年
10 記者 鐵錚;北林大學生黨員比例達18.4%[N];中國綠色時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會寧;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大學生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李大芳;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3 劉崢;大學生認同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4 李炎清;基于項目管理的大學生活動管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5 邱鈺斌;我國當代大學生政治信仰培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6 劉江寧;當代中國大學生信仰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7 周婷;認同視野中大學生個體組織化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8 江志斌;新時期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李春苗;軍隊士氣模型、影響因素及其激勵機制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10 巫陽朔;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較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兵;“90后”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2 趙華;加強新疆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國家觀教育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3 蔣嬌龍;當代大學生黨員繼續(xù)教育創(chuàng)新機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4 李瑞彩;大學生感恩教育問題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5 田經(jīng)q
本文編號:17835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783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