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的大學信息素養(yǎng)教育進展
本文選題:澳大利亞 + 高等教育 ; 參考:《大學圖書館學報》2012年02期
【摘要】:采用文獻調(diào)研法和網(wǎng)絡調(diào)查法,梳理了澳大利亞信息素養(yǎng)教育發(fā)展歷程。然后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信息素養(yǎng)國際發(fā)展報告》為線索,調(diào)查分析了澳大利亞部分高校信息素養(yǎng)教育在線課程的現(xiàn)狀和特點,歸納了三種評估模式。
[Abstract]:This paper comb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Australia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network investigation.Then, based on the UNESCO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port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nline course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some Australi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oncludes three evaluation models.
【作者單位】: 西安工程大學圖書館;
【基金】:陜西省教育廳“國外大學生信息素養(yǎng)教育進展”項目(2010JK129) 西安工程大學博士啟動項目“大學生信息素質(zhì)在線培訓及標準化評估平臺研究”(BS0921)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類號】:G64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敏;;大學生信息素養(yǎng)教育與文獻檢索課教學改革[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2 向虎躍;;澳大利亞教育之印象及其啟示[J];六盤水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2期
3 劉春艷;林杰;;高校圖書館開展在線信息素養(yǎng)教育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4 劉建國;李剛;吳靜瀾;;天津市高校信息素養(yǎng)教育現(xiàn)狀調(diào)查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08年08期
5 姜月飛;;澳大利亞VET與高等教育之間的溝通銜接研究[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教通訊);2008年11期
6 孫海英;王杰英;陳焱;;當前我國大學生信息素養(yǎng)教育之蠡測與實務[J];現(xiàn)代情報;2010年11期
7 李一;;澳大利亞高校工學結合(WIL)教育模式的發(fā)展及啟示[J];教育教學論壇;2011年03期
8 張東恩;;基于大學生信息素質(zhì)培養(yǎng)的文獻檢索課程教學改革之我見[J];甘肅科技;2010年22期
9 呂明;;高校文獻檢索課改革的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08年11期
10 趙云潔;梁廣;王怡;;淺談中國與澳大利亞高等教育之差異[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渝欽;;公共財政理論與城市高等教育[A];城市管理世紀論壇2001會議學術文集[C];2001年
2 ;2010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A];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與建設高等教育強國——2010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10年
3 王小梅;;構建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思想體系的實踐探索——10年來高等教育國際論壇的回顧與總結[A];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與建設高等教育強國——2010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王義遒;;志存高遠 行始足下——寫在“高等教育國際論壇”滿十年之際[A];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與建設高等教育強國——2010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張偉江;;高度、思維、境界和視野——憶十屆高等教育國際論壇有感[A];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與建設高等教育強國——2010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10年
6 張晉峰;;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舉辦十年有感[A];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與建設高等教育強國——2010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10年
7 朱秋白;;高等教育總供求矛盾的經(jīng)濟與社會效應及其宏觀管理[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公共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1年
8 張偉江;;重視系統(tǒng)化研究 確立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的科學理念——以高等教育系統(tǒng)化特性為視角[A];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與建設高等教育強國——2010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10年
9 周遠清;;從“理論要點”到“高教強國”,再到“思想體系”[A];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與建設高等教育強國——2010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10年
10 吳立保;;做強省級高等教育:資源配置的視角[A];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與建設高等教育強國——2010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張海志;中國知識產(chǎn)權高等教育,更待山花爛漫時[N];中國知識產(chǎn)權報;2008年
2 本報記者 李們;松綁國有大學 財務自主助推產(chǎn)學研一體[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9年
3 東北師范大學商學院 曲秉春 金喜在;擇業(yè)能力培養(yǎng)需要創(chuàng)新[N];光明日報;2009年
4 北師大珠海分!爸楹8叩冉逃母锾貏e試驗區(qū)”課題組 于風政;在珠海設高教特別試驗區(qū)謀廣東高教新的重大突破[N];珠海特區(qū)報;2009年
5 孟麗娟;高等教育:我們拿什么和歐美PK[N];科技日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王軻真 馮慶 劉秋偉;澳門與橫琴校園將由隧道連接[N];深圳特區(qū)報;2009年
7 記者 董超文 通訊員 虞海霞;河套地區(qū)將主要發(fā)展高等教育[N];深圳商報;2010年
8 記者 羅霞;我省與東南亞國家高等教育合作多領域拓展[N];云南日報;2011年
9 記者 劉宏;我省高等教育突飛猛進[N];江西日報;2003年
10 本報記者 丁光清;蔡敬民:質(zhì)量是高等教育生命線[N];安徽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兆宇;19世紀英格蘭高等教育轉(zhuǎn)型研究[D];河北大學;2007年
2 張繼林;共軛動力系統(tǒng)分析及其在高等教育專業(yè)結構管理中的應用[D];天津大學;2009年
3 石磊;研究生教育質(zhì)量評價與質(zhì)量保障體系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4 崔愛林;二戰(zhàn)后澳大利亞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5 盧晶;專業(yè)認證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6 朱迎春;區(qū)域“高等教育——經(jīng)濟”系統(tǒng)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7 何振海;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統(tǒng)化發(fā)展研究(1850-1960)[D];河北大學;2008年
8 吳越;中國高校聯(lián)盟運行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9 謝俊;大學的學術自由及其限度[D];西南大學;2010年
10 孟麗菊;基于生態(tài)位理論的大學—政府—市場關系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陶立;以色列高等教育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2 董有志;對高等院校評價認證機構的認可的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姜婷婷;我國女性高等教育機會平等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0年
4 衛(wèi)婷婷;我國中央政府促進高等教育均衡發(fā)展的財政責任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0年
5 譚曉玲;近十年我國農(nóng)村家庭高等教育收益問題研究[D];山東經(jīng)濟學院;2011年
6 勞麗靜;現(xiàn)階段我國社會分層對高等教育機會均等的影響[D];重慶大學;2010年
7 于海曼;大眾化進程中的高等教育學費制度改革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8 侯若冰;高等教育質(zhì)量評價體系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山西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9 劉戀;哈珀高等教育思想與實踐初探[D];河北大學;2011年
10 董新美;擴招以來高等教育政府間財政責任的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7740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774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