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戀愛傷害實證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 大學生戀愛傷害 傷害致因 創(chuàng)傷征象 傷害規(guī)避教育 出處:《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對我國中部地區(qū)不同類型、層次20所高校在校本科生戀愛傷害狀況的調(diào)查顯示:復雜多樣的戀愛動因,家庭、學校對學生戀愛引導缺失,以及情感心智教育、性教育角色責任的缺位等,導致高校大學生戀愛出現(xiàn)較多傷害,且受傷害人數(shù)比例較高、程度較重;大學生性觀念、性行為與戀愛傷害有顯著相關(guān)性;大學生戀愛創(chuàng)傷征象具有外顯性,高校戀愛傷害惡性事件的發(fā)生具有一定的可預見性和可控制性。家庭、學校、社會應(yīng)承擔起大學生情感心智教育、性教育的角色責任,有效控制或規(guī)避大學生戀愛傷害現(xiàn)象。
[Abstract]: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injury of undergraduates in 20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China shows that: complex and diverse love motivation, family, lack of love guidance from school, and emotional and mental education. The absence of the role responsibility of sex education leads to more injuries in lov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number of injured people is higher and the degree is more seriou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sexual concept, sexual behavior and love injur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The symptoms of college students' love trauma are extraneous, and the occurrence of malignant incidents of love inju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predictable and controllable. Families, schools and society should undertake emotional and ment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he role responsibility of sex education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or avoid the phenomenon of college students' love injury.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政治學研究院;上饒師范學院政治與法律學院;江西師范大學新聞信息中心;
【基金】: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重點研究課題“當代大學生戀愛傷害問題研究”(06ZD049)
【分類號】:G641
【正文快照】: 一、問題的提出及研究方法(一)問題的提出戀愛傷害是指戀愛當事人由于戀愛問題,出現(xiàn)超過常人生理、心理耐受水平的行為,或者出現(xiàn)違背當事人主觀意愿或人際交往道德底線的行為,造成戀愛一方或雙方身體或心理或精神的損害。2010年3月31日,因為戀愛情感糾葛,四川某重點大學發(fā)生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程毅;;當代大學生性觀念形成機制及其優(yōu)化路徑——基于學校社會工作理論的獨特視角[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2 徐輝;彭秀芳;梁凌寒;;90后大學生的自我狀態(tài)分析[J];中國青年研究;2011年05期
3 文旭平;;新時期大學生戀愛心理危機現(xiàn)狀及其對策研究——基于某高校近五年的心理咨詢案例[J];科技資訊;2011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忠;;翻轉(zhuǎn)的程序與顛倒的當事人——正當程序理論的電影文本解讀[J];北大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2 張宇慧;;“角色空間”的建構(gòu)——大學教師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J];北京市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3 高瀾玲;;和諧校園建設(shè)中大學生心理和諧的構(gòu)建[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9年08期
4 楊丹妮;論推銷人員的印象整飾[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5 王次富;苗志娟;;新疆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哈漢民族關(guān)系解讀[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6 楊丹妮;論推銷人員印象管理的內(nèi)在整飾[J];商業(yè)研究;2005年11期
7 楊丹妮;論推銷人員印象管理的外在整飾[J];商業(yè)研究;2005年12期
8 孫曉燕;顏素珍;;加強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必要性芻議[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8期
9 徐瑩瑩;;從“消費”兒童到“生產(chǎn)”兒童——幼兒園“六一”慶;顒愚D(zhuǎn)變的社會學分析[J];當代學前教育;2009年04期
10 靳琰;楊昊昕;;自然語言的網(wǎng)絡(luò)再造[J];電化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洋;求同存異:在沖突中構(gòu)建和諧師生關(guān)系[D];南開大學;2010年
2 白蕓;理解學生文化[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馬和民;社會化危機及其出路[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孔偉;信息技術(shù)視域中的社會生產(chǎn)方式[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5 劉丹鶴;賽博空間與網(wǎng)際互動——從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到人的生活世界[D];復旦大學;2004年
6 李明偉;媒介形態(tài)理論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5年
7 林德全;論教育敘事[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康永久;知識輸入還是制度重建[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章妮;三城文學“都市鄉(xiāng)土”的空間想像[D];山東大學;2006年
10 海闊;大眾傳媒與中國現(xiàn)代性[D];浙江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9條
1 張寶君;;90后大學生心理特點解析與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年04期
2 程毅;;性觀念:當代中國大學生的實際走向與現(xiàn)狀——基于上海若干高校實證調(diào)查的研究和分析[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3 賴小林,劉發(fā)榮;當代大學生戀愛心理調(diào)查分析[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3年05期
4 劉欣;;大學生自我心態(tài)圖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年05期
5 楊楠;;學校社會工作介入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意義[J];理論與當代;2009年06期
6 龍迪;心理危機的概念、類別、演變和結(jié)局[J];青年研究;1998年12期
7 劉援朝,汪潔;對大學生性觀念的網(wǎng)上問卷調(diào)查情況分析和思考[J];中國性科學;2003年03期
8 于家明;;“90后”青年群體特點及教育對策探析[J];中國青年研究;2010年01期
9 孫志鳳,王婧,冒榮,曲銘峰,張紅霞;1874名大學生對艾滋病相關(guān)問題認識調(diào)查[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年01期
,本文編號:14717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71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