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的歷史發(fā)展與現(xiàn)實選擇
本文關鍵詞: 現(xiàn)代大學制度 建設 制度分析 路徑選擇 出處:《蘭州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本文以時間為記敘線索,以史料為來源,以制度分析為理論基礎,從我國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在不同時期的發(fā)展入手,梳理了自中華民國以來我國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的歷史變遷,總結其歷史演進的軌跡與特點,分析其存在的問題與取得的成績,提出我國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的路徑選擇。 我國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的歷史演進分為:民國時期的制度建設確立發(fā)展階段,共和國時期的借鑒蘇聯(lián)模式的轉折階段,文革時期的制度破壞階段、新時期的完善和探索提升階段四個大的階段。中華民國的創(chuàng)立,是我國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的初步發(fā)展的起點。這一時期,我國大學教育在國內政局動蕩的形勢下,經過民國初期的高等教育改革、復古教育運動的推行、新教育運動、新文化運動等,在宏觀的法令框架與微觀的具體辦學實踐兩個層面得到共同推進,開始步入我國大學制度現(xiàn)代化發(fā)展軌道;國民政府時期的中國大學教育在曲折中,逐步定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我國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是在借鑒蘇聯(lián)模式基礎上開展的,這一時期,成為我國現(xiàn)代大學制度的轉折時期。文革時期我國大學制度遭到破壞;20世紀以來,伴隨著“改革大學內部治理結構,建設現(xiàn)代大學制度”的試點工程的開展,我國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進入完善發(fā)展的時期?v觀僅百余年來我國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的變遷歷程,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就制度起源而言,我國現(xiàn)代大學制度是移植外生加精英設計的混合,具有較強的政治導向;就制度變遷的過程而言,不同時期,各個利益主體不同,政治力量、學術力量、法律力量沖突下,經過博弈,實現(xiàn)制度的變遷;從整個制度演進的歷程而言,迂回曲折;其制度路徑是斷裂與連綿的交織。 我國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的變遷歷史啟示今天的具體制度設計者:現(xiàn)今的現(xiàn)代大學制度打上了我國歷史的烙印,制度的設計完善不能自斷歷史,完全“理性設計”,要使制度在歷史上得到延續(xù)。同時我國要想真正建立現(xiàn)代大學制度,必須注重互動博弈,警惕不斷涌現(xiàn)的“理性設計”,使其在連續(xù)性、開放性、本土性中得到容生相長。
[Abstract]:Based on the historical material as the source and the system analysis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changes of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hina ' s modern university since the Republic of China , summarizes the track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ts historical evolution , analyzes its problems and achievements , and puts forward the path cho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 in China .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 ' s Republic of China ,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 ' s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reference to the Soviet model .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 ' s Republic of China ,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hina ' s modern university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reference to the Soviet model . In terms of the origin of the system , the system of modern university in China is mixed with the elite design and has strong political guidance . In the process of system change , the system changes under the conflict of political power , academic power and legal force . The change histor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 in our country shows today ' s specific system designer : today ' s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 plays the brand of our country ' s history , the design and perfection of the system can ' t self - break the history , the complete " rational design " should make the system continue in history . At the same time , we should focus on the interactive game , be alert to the constantly emerging " rational design " , and make it long in continuity , openness and local nature .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64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少華;大學理念與現(xiàn)代大學制度[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S1期
2 趙修渝;田明;馮業(yè)棟;;現(xiàn)代大學制度是和諧校園建設的制度保障[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3 常艷芳;;我國現(xiàn)代大學制度創(chuàng)建的文化困境與路徑依賴[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4 陳廷柱;陳靜;;建立現(xiàn)代大學制度必須克服四種傾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5 杜馳;大學理想與現(xiàn)代大學制度創(chuàng)新[J];高教探索;2004年02期
6 彭江;初論現(xiàn)代大學制度的本質及邏輯[J];高教探索;2005年06期
7 許杰;;彰顯、復歸學術權力:中國現(xiàn)代大學制度構建的根基[J];高教探索;2011年01期
8 盧曉梅;董澤芳;;我國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研究現(xiàn)狀及反思[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9 汪慶華;;從組織的視角來審視現(xiàn)代大學的制度創(chuàng)新——評馬廷奇《大學轉型:以制度建設為中心》[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10 樸雪濤;大學制度創(chuàng)新與21世紀中國高等教育跨越式發(fā)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亞玲;論我國學術轉型與現(xiàn)代大學制度的建立[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趙博頡;現(xiàn)代大學制度下的大學內部治理結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5年
2 王剛;我國現(xiàn)代大學制度中政府與高校關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李應招;論現(xiàn)代大學制度的構建[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4 陳靜;建立我國現(xiàn)代大學制度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4714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71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