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出生順序和性別差異對教育人力資本的影響——一個基于家庭經濟學視角的分析
本文關鍵詞:子女出生順序和性別差異對教育人力資本的影響——一個基于家庭經濟學視角的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性別 子女個數(shù) 出生順序 教育 人力資本
【摘要】:本文使用CHNS數(shù)據(jù)對子女個數(shù)、出生順序及其性別結構與子女受教育程度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本文的主要發(fā)現(xiàn)有:第一,子女出生順序(值從小到大代表子女由先而后出生)對子女受教育程度的效應為正,即,子女越晚出生,其受教育程度平均越高;第二,在農村地區(qū),出生順序效應顯著為正,且男孩平均效應大于女孩,說明子女出生順序效應在性別上存在結構性差異,次序歧視是存在的;而這些現(xiàn)象在城鎮(zhèn)地區(qū)均不顯著。
【作者單位】: 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關鍵詞】: 性別 子女個數(shù) 出生順序 教育 人力資本
【基金】:中央財經大學211工程3期國家重點學科建設基金資助
【分類號】:G40-053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世界各國,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家庭內部的不平等問題廣泛存在,子女受教育機會的不公平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由于在子女受教育的過程中,家庭需要花費大量的資源和投入(溫海瀅、李普亮,2009),在資源投入總量有限的情況下,家庭中子女的個數(shù)越多,有限資源在子女間分配的不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A.克瓦沙 ,黎汶;確定人口政策的目標[J];國外社會科學;1982年06期
2 閻全山;;寧夏人口結構初析[J];西北人口;1982年01期
3 沈冰于;對渡口市和三明市人口及經濟結構的分析[J];人口與經濟;1984年01期
4 虞永平;幼兒教師應男女并有[J];早期教育(教師版);1985年06期
5 顧月琴;;請男教師來園上課好[J];早期教育(教師版);1986年10期
6 蘇頌興;吳端;陳樹恒;;關于青年工作學的思考(續(xù))[J];當代青年研究;1986年08期
7 岳青;甘肅人口性別結構演變及對婚姻家庭的影響[J];甘肅社會科學;1987年03期
8 浙江省社聯(lián)勞務輸出課題組;浙江勞務輸出探析[J];浙江社會科學;1988年02期
9 林成策;談談棗莊市的人口性別結構[J];人口研究;1988年05期
10 成鳳皋;安徽人口性別結構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1988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淑珍;;控制人口與社會經濟協(xié)調發(fā)展同時提高人口素質搞好“三優(yōu)”教育[A];’96全國優(yōu)生科學大會大會學術講演與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1996年
2 朱培謙;程書榜;曹家慶;;直腸癌術中腫瘤腸段破裂與術后局部復發(fā)的關系[A];2001'全國腫瘤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3 辛怡華;;炎黃部族與漢民族——從考古學文化、人口學性別結構看炎黃部族與漢民族之關系[A];炎帝與漢民族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4 江波;楊暉;;貧困山區(qū)農村社會性別關系調查與分析[A];社會性別與發(fā)展在中國:回顧與展望[C];2002年
5 趙群;;初探社會性別與農村實用技術推廣[A];社會性別與發(fā)展在中國:回顧與展望[C];2002年
6 江波;;促進利于農村婦女能力增長的參與性方案——丹鳳縣社會性別培訓與婦女參與社區(qū)調查分析[A];社會性別與發(fā)展在中國:回顧與展望[C];2002年
7 方立;肖煥禹;;上海市體育人口結構現(xiàn)狀調查研究[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8 肖煥禹;方立;;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與體育人口結構的研究[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9 徐箐;肖煥禹;;從上海市體育人口的性別結構透視其婦女體育的開展[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10 ;營養(yǎng)教育(小學)終末調查結果報告[A];浙江省推廣發(fā)展健康促進學校項目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建安 聶麗潔;關注會計人的性別結構[N];中國財經報;2001年
2 廣州市越秀區(qū)民政局 楊芳;塑造居委會自治功能[N];中國社會報;2002年
3 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 鄭真真;從第五次人口普查看我國的掃盲問題[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
4 鐘媛媛;豐臺50%街道處級干部調整崗位[N];北京日報;2004年
5 高文書;我國出生性別比失調之探析[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6 記者 黎蘅、文遠竹 通訊員甘利軍;粵新生兒性別比全國第二高[N];廣州日報;2004年
7 杜書明 楊里亞;《中國基金經理報告》發(fā)布[N];市場報;2004年
8 解朝軍;西安市出生性別比攀升的勢頭基本遏制[N];西安日報;2004年
9 張翼;中國人口會達到16億嗎[N];北京日報;2005年
10 東北師范大學城市與環(huán)境科學院 王殿華;俄羅斯人口現(xiàn)狀與新方針的制定[N];中國人口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劉寶;人群自報健康的水平與分布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2 王承寬;21世紀我國人口和計劃生育管理問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燕輝;流動人口對經濟發(fā)展的影響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02年
2 春喜;內蒙古人力資源開發(fā)與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3年
3 孫百亮;清代山東地區(qū)的災荒與人口變遷[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4 劉金華;關于初中教師群體合理結構的研究——以大連市金州區(qū)為例[D];遼寧師范大學;2001年
5 劉朝輝;朝陽市初中專任教師群體結構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3年
6 蘇琴;湖北人才資源流動中的負效應及對策研究[D];南京工業(yè)大學;2004年
7 杭梅;南京市育嬰員隊伍建設之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8 左雄中;湖北省銀杏樹資源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5年
9 劉平;幼兒園教師性別結構的問題及對策[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10 劉守義;河北省尚義縣農村家庭教育投資行為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6年
,本文編號:9415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941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