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性知識與知識教學的詩性建構
本文關鍵詞:詩性知識與知識教學的詩性建構
【摘要】:當前的知識教學實踐中,個體的知識學習往往被理解為抽掉自身生命的私人性和豐富性而形成"共相"的過程,這一認識遮蔽了知識學習的深層價值意蘊,導致知識教學中諸多不良傾向的產生。改善知識教學實踐,必須揚棄那種追逐"共相"的知識教學模式,由面向"形而上"的知識教學轉向弘揚"詩性"的知識教學。知識教學的建構,不僅在于提高教學績效,更在于注重知識的詩性生成、觀照個體的詩性生活、提升個體的詩性境界、營構詩性的求知境遇,將知識、個體、境遇等教學要素整合為充盈詩性的交互體系。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關鍵詞】: 詩性知識 知識學習 知識教學
【分類號】:G420
【正文快照】: 當前的教學變革,眾語爭鳴,知識教學以其背負的使命和因襲的痼疾而處于首當其沖的位置。在大量的意見和建議中,“知識學習”乃是我們提及最多、使用最廣的概念,但正如黑格爾所說:“熟知并非真知”,[1]在人們無數(shù)次的使用中,“知識學習”逐漸被泛化為一個其實在很多時候都未經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楊莉君;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創(chuàng)造教育的負面影響[J];教師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2 姜國鈞;;創(chuàng)造教育三題[J];中國大學教學;2007年07期
3 龐維國;;創(chuàng)新性學習:生成論的視角[J];當代教育科學;2007年Z2期
4 賀來;;“詩性”的自我創(chuàng)造與個人生活的目的[J];社會科學研究;2009年02期
5 趙汀陽;知識,命運和幸福[J];哲學研究;2001年08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子超;;雙重孤獨之后的幻影——談《聊齋志異》中的狐鬼戀[J];蒲松齡研究;2006年04期
2 趙洋;;羌族釋比羊皮鼓舞的美學思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3 張富文;;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產黨宣言》為中心的考察[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4 趙曦;趙洋;;羌藏文化對話發(fā)展中的羌族釋比文化——論中西多元文化對話中的羌族釋比文化(下)[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5 張舜清;;論儒家“生”之倫理的理論淵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3期
6 董龍昌;;蘇格拉底“美在效用說”新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年01期
7 蔡庸禮;;寫作文化精神論[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年02期
8 周琦;;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的剖析及其當代意義[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9 王曉崗;;審美意識形態(tài)論是第一原理嗎——對文學理論教學的一個想法[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10 楊增和;論佛教對日本物語文學思維圖式的影響[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春雁;;構筑和弘揚地方先進檢察文化——面對新時期的理性思考[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杜早華;;論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道德危機——從自律與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3 吳永遠;;中小學校長職業(yè)幸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平陽縣為個案[A];教育領導研究(第二輯)[C];2012年
4 周國文;;人文奧運與公民倫理[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5 歐陽國華;;基于分子生物學的快感人假設論綱[A];2005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二部分)[C];2005年
6 陳勝祥;;中國農民土地所有權幻覺探析[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艾翔;;換個符號,美在人間天堂——淺析空間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的視覺符號[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上)[C];2010年
8 曾鷹;;現(xiàn)代性悖論與技術文化的批判策略探略[A];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與和諧社會建設研究——第二屆全國“科技與社會發(fā)展”中青年南方論壇論文集[C];2007年
9 孫波;;自然辯證法的黑格爾哲學淵源[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10 王麗;;技術中的符號[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凱波;屈騷評論與漢代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向海英;學前教育課程創(chuàng)生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義;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研究:概念、歷史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4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伍學進;城市社區(qū)公共空間宜居性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6 陳麗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縣長發(fā)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7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倫價值的重構[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魏曉虹;《閱微草堂筆記》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李鴻雁;唐前敘事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賈麗穎;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文化的重新理解與建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周珊珊;馬克思實踐本體論問題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宋志杰;上海市小學3-5年級體育教育健康促進教學案例的設計與實踐[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4 呂云濤;學校教育中不當懲罰問題探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丹璐;中學德育活動課程實施的現(xiàn)狀及對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韓冬雷;論高中歷史校本課程開發(fā)中的實施策略[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園;信息化時代教育技術人文精神的缺失與重構[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8 劉耀庭;中學寫作教學中學生讀者意識培養(yǎng)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9 祝孚;傳統(tǒng)魚紋圖案在現(xiàn)代設計中的應用[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10 秦峗;“來訪者中心”理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進[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李世雁,曲躍厚;論過程哲學[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2 多拉·豪維爾王爽;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推動知識社會前進的主要動力[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2期
3 劉曉東;兒童教育中的南轅北轍——兼評幼兒讀經現(xiàn)象[J];學前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4 葉秀山;哲學還會有什么新問題?[J];哲學研究;2000年09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子其;;從新知識觀談歷史知識教學[J];中國教育學刊;2008年10期
2 熊生貴;;定位“能力為重”教學常態(tài)巨變[J];四川教育;2011年Z1期
3 繆有章 ,劉志英 ,孫茂川 ,錢軍武;含山東方紅學校加強基礎知識教學的幾點做法[J];安徽教育;1978年08期
4 李秀蘭;充分發(fā)揮“兩題”作用 提高新知識教學水平[J];黑龍江教育;1996年03期
5 施丕興;漢語知識教學應注重隨文點撥[J];中學語文教學;2003年02期
6 劉小兵;;課改環(huán)境下的語文知識教學[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8年05期
7 王維安;;大學體育課的體育基本知識教學[J];體育學刊;1987年00期
8 韓暉;;一次教學失誤給我的啟迪[J];語文教學通訊;1991年09期
9 郭震;數(shù)學基礎知識教學應突出整體聯(lián)系的觀點[J];天津教育;1994年10期
10 李惠琳;關于外語院校中開展民族傳統(tǒng)體育知識教學淺談[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1996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宏柱;;新課程理念下的化學知識教學[A];第四屆全國中學化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三)[C];2004年
2 張傳燧;;孔子“學習中心”教學論思想及其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高明堂;;加強藥學專業(yè)學生新藥研究與開發(fā)知識教學的探索[A];第六屆全國藥理學教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4 游志榮;;知識教學與學科能力培養(yǎng)——關于歷史教學任務淺探[A];教研擷華——青海師大附中建校45周年論文集[C];1999年
5 趙建設;;語文應扎根基礎——淺談語文基礎知識教學[A];河南省學校管理與學校心理研究會第九次年會交流論文論文集[C];2004年
6 孫文梅;姚梅林;許華;;職業(yè)學校學生知識學習策略的特點分析[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黃楓;徐鐘庚;;知識及其學習與運用的過程——安德森的思維適應性控制理論評述[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王俊彪;趙昌葆;邱f^;;基于分層實例的智能工藝設計系統(tǒng)研究[A];探索創(chuàng)新交流--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論壇文集[C];2004年
9 朱寶象;龐e,
本文編號:8659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865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