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以來“有效教學”研究述評
本文關鍵詞:20世紀90年代以來“有效教學”研究述評
【摘要】:文章采用內容分析法,以"有效教學"為關鍵詞,從研究文獻量與研究內容兩個維度對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和優(yōu)秀碩、博士論文數據庫進行檢索分析。研究發(fā)現:1990年以來,"有效教學"研究的文獻量逐年增大,研究內容主要圍繞"有效教學"的內涵、影響因素、策略、評價及標準4個方面展開。在此基礎上,文章展開了總結與反思,指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有效教學研究的發(fā)展方向。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教育學院;
【關鍵詞】: 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研究 內容分析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2007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課程實施方式與有效教學的關系研究”(DHA070158)
【分類號】:G420
【正文快照】: 自有教學以來,人們即追求教學的有效性。但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作為一種理念,則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中國的有效教學研究可上溯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在近30年的發(fā)展歷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并伴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而逐漸蓬勃興盛。本研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覃澤宇;林銘;;復雜適應系統(tǒng)視域中的有效教學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2 龍寶新,陳曉端;有效教學的概念重構和理論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年04期
3 王淑芳;類淑河;王洪欣;;大學有效教學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4 姚利民;;影響有效教學的教師因素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4年01期
5 劉良華;什么是有效教學[J];廣東教育;2004年07期
6 呂渭源,葉顯發(fā);大學有效教學評估研究[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7 姚利民;略論大學教師的有效教學[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2年04期
8 沈小碚;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個基本條件[J];教學與管理;2000年10期
9 嚴云堂;教師教學有效性的制約因素分析[J];教學與管理;2004年33期
10 楊學良;;有效教學的標準和評價策略[J];教學與管理;2007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啟迪;邵偉德;;論體育教學的有效性與正當性[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2 許忠宇;;實驗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組織策略[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3 徐曉軍;;淺議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分析[J];才智;2010年31期
4 劉穎;;有效教學下的高職教學質量提升研究[J];才智;2010年34期
5 徐家明;;新課標下高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探討[J];才智;2011年10期
6 宋海燕;;關于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實施“有效教學”研究及教學啟示[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年07期
7 李穎;曹云清;;有效教學根植于教師的轉變[J];成才之路;2008年10期
8 鄭曉宇;;關于物理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08年19期
9 盧加英;;談新課標下高中物理的有效教學[J];成才之路;2009年04期
10 蔣艷;;外語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途徑探討[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8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艷平;;試論有效性教學[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楊秀清;;淺談有效教學的心理能力[A];福建師大福清分校2003年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3 凡芳紅;;新課程背景下初中化學有效教學的理念與策略[A];甘肅省化學會二十六屆年會暨第八屆中學化學教學經驗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4 岳樺;;教學設計——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主要途徑[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交流論文集[C];2002年
5 呂華;;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年
6 寧本濤;方琴;;有效課堂教學的時間配置策略探析[A];2008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7 張玲;屈代洲;;關于提高地方高校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探索[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錢建新;樊維倫;;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江蘇卷)[C];2010年
9 彭滟;;淺談大學物理中的幾點教學策略[A];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7)[C];2010年
10 ;Discussion about the Validity of Practical Teaching for Universities[A];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ptics, Photonics and Energy Engineering (OPEE 2010) (Volume 2)[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春瀛;高校教師專業(yè)化成熟度測評體系構建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2 張希希;論有效的課堂交往[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3 朱德全;問題系統(tǒng)教學設計探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4 姚利民;有效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孫亞玲;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孟琦;課堂信息化教學有效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劉萬海;重返德性生活[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何善亮;有效教學批判[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9 龐坤;GX實驗的再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10 邱莉;教師課堂情緒調節(jié)能力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褚旭;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薛金;關于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同柏;有效教學課例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邊洪偉;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5 陳平;職高數學有效教學的實踐與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6 張群英;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教學有效性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7 朱穎;函數教學中信息技術應用的有效性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8 李紅珍;初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行為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9 張建國;中學思想政治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10 孫浩華;高中美術鑒賞“有效教學”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曉端,Stephen Keith;當代西方有效教學研究的系統(tǒng)考察與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2 鐘志賢;;傳統(tǒng)教學設計范型批判[J];電化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3 龍寶新,陳曉端;有效教學的概念重構和理論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年04期
4 陳興明;恰當運用講授教學法[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S1期
5 姚利民;略論大學教師的有效教學[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2年04期
6 劉必清;從創(chuàng)新教育的要求看大學教師角色的變化[J];江蘇高教;2003年02期
7 吳德芳;論教學之復雜性——后現代視野下的教學觀[J];教育導刊;2004年12期
8 鐘鵬明;;重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1年04期
9 張璐;略論有效教學的標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年11期
10 張璐;再議有效教學[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高長俊;胡世清;;我國虛擬學習社區(qū)研究現狀及趨勢分析[J];遠程教育雜志;2011年04期
2 申曉月;胡中鋒;;教師實踐性知識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基于內容分析法[J];基礎教育;2011年03期
3 李凌云;王海軍;李星;;虛擬學習社區(qū)中知識共享研究[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4 吳驊;;基于內容分析法的教育技術現狀研究[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2期
5 王郢;;運用內容分析法考察小學數學教材的特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年23期
6 畢經美;;我國精品課程資源研究的內容分析[J];順德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7 高智;;網絡學習中異步交互的分析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1年27期
8 李智娜;;在線品牌社群的互動關系及相關活動研究——以網頁內容分析為視角[J];蘭州學刊;2011年07期
9 唐智松;張小國;;網絡成癮問題研究的回顧與前瞻[J];邢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10 黃映玲;;國內Moodle研究之內容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1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杜屏;李琳琳;;基于內容分析法的我國學校效能研究綜述[A];2008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2 柳士順;凌文輇;;企業(yè)CEO的執(zhí)行力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靳知勤;邱怡貞;;從臺灣學位論文分析來看臺灣社會變遷中的環(huán)境教育[A];2007年海峽兩岸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劉陽;李朝旭;;“震時老師先逃跑引爭議”—探究互聯網折射的民間心態(tài)[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5 陳成忠;王暉;;從國內學術論文看1992年來長江中下游河湖濕地研究進展[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胡金生;黃希庭;;古籍中的自謙:中國人維持和追求自尊的證據[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史曉慧;吳垠;;基于熵值法的公共危機事件政府行政傳播管理評價[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崔燕;鄭頻頻;傅華;楊順英;羅妍;符英英;;上海某地段醫(yī)院醫(yī)務人員參與控煙干預的態(tài)度及影響因素的定性調查(摘要)[A];第12屆全國吸煙與健康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煙草控制框架公約論壇論文集[C];2005年
9 金武剛;;博士生人文精神群體性缺失與學術制度修正——基于博士學位論文“致謝”的內容分析[A];中國的前沿 文化復興與秩序重構——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10 薛靳;;論電視體育營銷的核心要素[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記者 韓曉玲 通訊員 黨波濤;為華中師大提供新研究內容[N];湖北日報;2009年
2 北京大學學報編輯部 劉曙光;研究內容轉向“揚棄”[N];社會科學報;2008年
3 ;大氣綜合監(jiān)測技術與分析理論有哪些主要研究內容?[N];中國氣象報;2005年
4 曉利 摘編;備戰(zhàn)2004 2008 奧運會重點領域科研任務[N];中國體育報;2002年
5 藺津;自治區(qū)政協召開《寧夏地震災害與對策研究》課題啟動會[N];華興時報;2008年
6 ;大氣化學理論與技術有哪些主要研究內容?[N];中國氣象報;2005年
7 鋅言;思維的真諦[N];中國圖書商報;2000年
8 李茂長;關于個性化郵票研究內容的思考[N];中國集郵報;2010年
9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劉國華;飼料科技研發(fā)更應關注環(huán)境保護[N];中國畜牧報;2004年
10 王愛娥;農藥創(chuàng)制工程擬設8個課題[N];農資導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小波;潰瘍性結腸炎中醫(yī)辨治理論模型的重構與初步確證[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2 黃剛;應用內容分析法統(tǒng)一重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中醫(yī)辨治規(guī)律[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3 龐秋華;絕經綜合征病證評定量表的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4 莫長煒;降低成本的途徑對產品創(chuàng)新速度的影響[D];廈門大學;2008年
5 老膺榮;構建類風濕關節(jié)炎中醫(yī)復雜干預方案的方法學初步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6 王曰芬;文獻計量法與內容分析法的綜合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7年
7 連鳳梅;“隨癥施量”關鍵要素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8 宋歌;中醫(yī)酒病證治理論總結與解酒方實驗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9 孫繼龍;體育標語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10 張挺;區(qū)域品牌的價值評估[D];復旦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左琳;華文平面廣告創(chuàng)意形式和創(chuàng)意內容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2 殷飛;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管理教育碩士學位論文內容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3 黃婉怡;基于內容分析法的急性缺血性中風證候臨床研究現狀及趨勢探討[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4 任亞南;質化方法在教科書研究中運用的現狀分析及問題反思[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龍韻如;2008年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競選廣告[D];廈門大學;2009年
6 張韻;智力資本報告在我國應用的可行性研究[D];東華大學;2007年
7 宋子侖;臺灣地區(qū)十年間(1996~2005)人力資源管理研究分析[D];暨南大學;2007年
8 許菲;中美電視商業(yè)廣告的文化價值對比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9 陳維靜;臺灣“總統(tǒng)”競選廣告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10 丁長偉;新農村建設圖象的傳媒建構[D];蘇州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7782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778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