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生成性教學的內涵和特點
本文關鍵詞:試論生成性教學的內涵和特點
【摘要】:生成性教學是在把握教學藝術性的基礎上,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注重教師與學生,尤其是學生的主體性與創(chuàng)造性,進而有效地理解教學內容與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教學。它重視教學活動的過程、關系、創(chuàng)造、個性、非理性等特點。其實質為敢于打破教學過程中的唯規(guī)律性,尊重師生的主體性,追求教學的藝術性。歷史上,人們力圖通過多學科綜合的角度,或從教學內部,或從教學外部,來較全面深入地探討生成性教學的內涵及特點。生成性教學特點表現(xiàn)在教學主體、教學內容、教學情境的不確定性;教學過程的開放性、互動性、情境性;教學方法的生成性、有效性、趣味性等方面。生成性教學和預設性教學是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
【作者單位】: 西北師范大學西北少數(shù)民族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
【關鍵詞】: 生成性教學 生成性教學特點 預設性教學
【基金】:甘肅省高等學;究蒲袠I(yè)務費項目“現(xiàn)代教學與課程論學科建設問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420
【正文快照】: 一、生成性教學的內涵(一)生成的內涵“生成”即生長、成為,是現(xiàn)代哲學的最強音。[1]從詞源上講,它是德文“werden”的意譯,是德國哲學家黑格爾《邏輯學》中的一個范疇,是發(fā)展之義。黑格爾猜測到普遍發(fā)展變化的原則,指出“生成”是“有”(或“存在”)和“無”(或“非存在”)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8條
1 馬志生,敬海新;哲學思維方式的嬗變:從預成論到生成論[J];北方論叢;2003年06期
2 卜湘玲;生成課程與預設課程之比較及其反思[J];重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3 遲艷杰;教學本體論的轉換——從“思維本體論”到“生成論本體論”[J];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4 羅祖兵;;生成性教學及其基本理念[J];課程.教材.教法;2006年10期
5 王鑒;張曉潔;;論教學的二重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6 鄒廣文,崔唯航;從現(xiàn)成到生成——論哲學思維方式的現(xiàn)代轉換[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7 王鑒;;論課堂的歷史形態(tài)及其變革[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8 李文閣;生成性思維:現(xiàn)代哲學的思維方式[J];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羅祖兵;從“預成”到“生成”—境遇性教學導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陳尚達;語文綜合性學習與學生主體性發(fā)展[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2 杜軍虎;;后現(xiàn)代主義對“人類中心論”的批判[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3 陳素霞;課堂教學中的心理教育初探[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4 吳順安;案例教學法在法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5 賀佩蓉;;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綜述[J];安康師專學報;2005年06期
6 傅炳熙;個性化教育與語文課程改革[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7 梁書鳳;;隱性課程:新課程改革目標的重要資源[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8 葉增編;;教學范式的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9 張宏薇,陸作生;學校教育中各層次目標特點及關系的分析[J];北方論叢;2003年04期
10 王篤勤,卜煥芳;自主學習與教材把握[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朱德全;問題系統(tǒng)教學設計探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2 張希希;論有效的課堂交往[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3 鄔烈炎;藝術設計學科的專業(yè)基礎課程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1年
4 何齊宗;走向審美人格[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5 劉新民;中小學體育教學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2年
6 黃忠敬;知識·權力·控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7 傅建明;我國小學語文教科書價值取向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8 劉承波;信息時代高等學校教學過程的變革及其運行機制[D];廈門大學;2002年
9 王春燕;中國學前課程百年發(fā)展、變革的歷史與思考[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10 周建平;追尋教學道德[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王福明;河西地區(qū)中學教師素質問題調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2 朱亦一;馬克思“現(xiàn)實的個人”范疇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3 熊毅;強化學生主體地位,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D];四川師范大學;2007年
4 于海波;語文課堂文化生成性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5 張紅燕;思想品德課對健全人格培養(yǎng)的教學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6 蔣開明;生命生成與多邊互動[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7 薛春雷;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轉化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8 孫琦;大學生英語閱讀觀念分析與教學設計改進[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9 陳向平;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10 王木水;新課程與學校師生關系的重新構建[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馬志生,敬海新;哲學思維方式的嬗變:從預成論到生成論[J];北方論叢;2003年06期
2 黃偉,謝利民;教學機智:跳蕩在教學情境中的燧火[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1期
3 卜湘玲;生成課程與預設課程之比較及其反思[J];重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4 靖國平;論智慧的涵義及其特征[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年02期
5 張?zhí)煅?論校長教育政策體驗的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年06期
6 郭曉明;從“圣經”到“材料”——論教師教材觀的轉變[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7 何旭明;課堂教學中的人際關系[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1年01期
8 夏小剛;略論教師的教學自主權[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9 母小勇,薛紅霞;后現(xiàn)代高校課程:回到人類活動的“原點”[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10 郝德永;從本質主義到生成性思維——課程探究邏輯的后現(xiàn)代轉換[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3條
1 周潤智;被規(guī)約的教師職業(yè)[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2 吳德芳;論“后現(xiàn)代思想”視野下的教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劉慶昌;論教育思維[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于冬青;幼兒園生成課程及實施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2 殷曉靜;課堂教學中的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馮智慧;;預設性教學與生成性教學統(tǒng)一的原則及運用[J];北方經貿;2010年12期
2 王鑒;張曉潔;;論教學的二重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朱建華;生成性教學的案例分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7296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729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