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自我表露”研究現(xiàn)狀概述
本文關鍵詞:中外“自我表露”研究現(xiàn)狀概述
更多相關文章: 自我表露 人際關系 研究現(xiàn)狀
【摘要】:"自我表露"是人際交往當中重要的行為表現(xiàn),是表達和衡量親密關系的重要指標.有關"自我表露"方面較有代表性的心理學理論非常豐富,中外學者從社會心理學、臨床心理學、人際關系學等領域對"自我表露"進行了大量研究.其中包括自我表露的相互性、朋友和戀人間的自我表露、自我表露的性別差異、表露創(chuàng)傷性經歷等,目前中國學者的研究方向和成果與國外大致相同.另外,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對"自我表露"的影響成為研究的發(fā)展方向并受到廣泛關注.
【作者單位】: 河北科技大學理工學院;河北科技大學團委;石家莊學院學生處;
【關鍵詞】: 自我表露 人際關系 研究現(xiàn)狀
【分類號】:B844.2
【正文快照】: 心理學家強調,人際關系是1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人際關系是否融洽對1個人的行為、人格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自我表露是人際交往當中重要的行為表現(xiàn),是表達和衡量親密關系的重要指標.個體自我表露的內容和自我表露的方式都反映了人們在人際交往當中的特點.因此,個體如何在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李林英;大學生自我表露的比較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2 李林英;對大學生自我表露認識的訪談分析[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3 孫悅亮;王貴林;;自我表露在心理咨詢中的價值及啟示[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4 譚銳;周暉;;父母表露與青少年人際能力的關系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8年02期
5 李林英,陳會昌;大學生自我表露與人格特征、孤獨、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3年10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郎銀雪;;從人格結構理論透視《金鎖記》中的曹七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3期
2 陳觀黔;;自我效能感在高校教師心理素質中的作用及策略[J];安順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3 王紅瑞;孟發(fā)軍;;學校體育視野下的雙性化人格養(yǎng)成[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4 安芹;;心理咨詢師的自我表露在心理咨詢與治療中的運用[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5 潛沉香;付超;高虹;;大學體育武術考試影響因素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6 王財玉;;廣告中女性形象設計的新模式解析[J];包裝工程;2009年04期
7 張?zhí)N啟;冉超鳳;;高職新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及自我成長能力研究[J];成都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8 寧喬保;;網絡對成年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4期
9 教育部《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tǒng)》課題組 ,鄭日昌,鄧麗芳,張忠華,郭召良;《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編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年02期
10 吳靜;孫靈魁;;青少年家庭網絡道德教育缺失研究[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李琳;;10~24歲男女學生的神經系統(tǒng)特性研究[A];第8屆全國運動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2 李林英;;自我表露——心理咨詢中的重要因素[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化研究——第八屆全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3 曾芳;丁成標;;弗洛伊德人格理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4 陳銳;;大學生星座文化接觸行為研究——消費文化下的青年時尚透析[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家強;整體醫(yī)學方法論與中醫(yī)心理學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2 章羽;非理性在個體道德養(yǎng)成中的作用[D];復旦大學;2008年
3 郝志紅;尋求專業(yè)性心理幫助的預測模型與干預實驗[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4 王玉花;中國傳統(tǒng)人格思想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5 白曉君;員工心理邊界影響因素實證研究[D];遼寧大學;2009年
6 廖茂忠;學生貸款違約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7 晏碧華;青少年印象管理的外顯與內隱加工模式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8 楊秀蓮;論人格的文化生成[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李琳;不同年齡射擊運動員的運動水平與神經系統(tǒng)特性及其氣質類型的關系[D];北京體育大學;2006年
10 楊銳;論“自我”觀念歷史發(fā)展的三個階段[D];吉林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薇怡;“85后”大學生心理成熟度、歸因方式與人格的相關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楊冬;大學生成人依戀現(xiàn)狀及其與家庭環(huán)境和人格特質的關系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3 徐宏武;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英語學習成就動機信念考察[D];湘潭大學;2009年
4 周晶莉;病理敘事的存在詩學[D];汕頭大學;2009年
5 譚清華;當代土家族農村地區(qū)嬰兒養(yǎng)育方式的變遷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09年
6 宋喜霞;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7 李新民;大學生成人依戀、自我表露與抑郁狀態(tài)的關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馮佩佩;教師自我有露與學生課程興趣、溝通動機的關系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9 雷輝;“西部計劃”中大學生志愿者自我價值感的調查與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10 龔勛;湖南省高校大學生心理壓力感、人格特征與應對方式及其關系的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楊曉莉,鄒泓;青少年親子溝通的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年01期
2 汪光珩;;我國青少年親子溝通研究綜述[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3 李林英,陳會昌;大學生自我表露的調查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4年03期
4 李紅梅;隱藏還是開放——心理治療中的兩難問題[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5 李林英,陳會昌;大學生自我表露與人格特征、孤獨、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3年10期
,本文編號:6927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692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