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主義道德教育思潮及其對當代中國學校道德教育的啟示
[Abstract]:There is an inevitable and inherent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ity,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ure. As a reference of foreign culture, the trend of thought of relativism moral education adheres to the pluralistic moral orientation, pays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moral judgment and choice ability, and opposes indoctrination and teacher authority. Although this responds to the heterogeneous and pluralistic moral reality, highlights the subject essence of morality and moral education, and helps to improve students' adaptability to moral situation, it also contains paradox, separates content and form, and blurring moral evaluati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rend of thought of relativism moral education suggest that moral educ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schools should take moral consensus as the bottom line, the generation of moral wisdom as the purport, adhere to morality, and take life as the basic way.
【作者單位】: 山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一五”規(guī)劃教育學青年課題《全球化、文化變革與學校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課題編號:CEA080237)
【分類號】:G410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毛禮銳;論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2 陳景磐;論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3 ;什么叫“終生教育”[J];商業(yè)研究;1980年01期
4 梁忠義;;關(guān)于日本的終身教育問題[J];外國教育研究;1980年01期
5 趙家驥;孔子德育思想初探[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02期
6 丁裕超;;試論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04期
7 池本洋一 ,司蔭貞;世界職業(yè)教育的動向[J];比較教育研究;1982年05期
8 ;蔡元培的道德教育思想[J];四川教育;1982年11期
9 何國華;;李大釗論道德和共產(chǎn)主義道德教育[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年03期
10 李定仁;要素主義教育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1983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玉春;;試談“兩館”在終身教育體系中的特殊職能及作用[A];不老的長江——第二屆長江沿岸城市群眾文化發(fā)展論壇論文選[C];2001年
2 邱士剛;侯清華;;建設(shè)培養(yǎng)培訓一體化的教師教育體系[A];全國高等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1年
3 趙玉春;;試談“兩館”在終身教育體系中的特殊職能及作用[A];荊楚文化與民俗論叢——1997—2001湖北省群眾文化獲獎?wù)撐膮R編[C];2001年
4 李巍;;教有法、而無定法——關(guān)于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實踐[A];高等學校藝術(shù)教育研究[C];2003年
5 徐毅鵬;;關(guān)于當前高等教育研究的幾個問題[A];回顧與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論文集[C];2003年
6 翟振明;;以人為本——對實踐理性倒錯的克服[A];康德哲學及其現(xiàn)代意義——紀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劉曙輝;;駁道德相對主義[A];首屆國際道德哲學會議論文集[C];2004年
8 祖嘉合;;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問題及其改進[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設(sh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劉茲梅;;從“生活教育”到“素質(zhì)教育”是歷史的必然[A];紀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20周年——陶研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10 東升;韓鑫;;高職院校繼續(xù)教育的定位及發(fā)展對策[A];科學發(fā)展觀與成人教育創(chuàng)新——2004年中國成人教育協(xié)會年會論文集(Ⅰ)[C];200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余海波;美國中小學教師的多元文化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0年
2 許科 賀春蘭;德育研究的拓荒[N];人民政協(xié)報;2000年
3 李佳;把德育教育滲透到生物教學中[N];西藏日報;2000年
4 朱國仁;道德:來自比較的智慧[N];中國教育報;2001年
5 顧明遠;學習化時代的全民教育[N];光明日報;2001年
6 徐小洲;近代義務(wù)教育研究的扛鼎之作[N];中華讀書報;2001年
7 高子陽(作者單位系江蘇省邳州市教師進修學校);教師:請書寫您的“論語”[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8 ;終身教育與社會進步[N];光明日報;2002年
9 高華程;終身教育:保護學習權(quán)[N];中國教育報;2003年
10 顧明遠;用教育新理念武裝教師[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蓉;中國近代民眾教育思潮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2 劉宇文;社本主義教育反思[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燕良軾;教學的生命視野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關(guān)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5 張夫偉;迷失與追尋[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6 侯威;要素主義教育理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7 喻春梅;長沙《大公報》(1915-1927)與湖南社會思潮[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8 張波;美國藝術(shù)教育思想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李蒙;賽博技術(shù)的倫理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10 張伯晉;法家倫理思想體系的最終建構(gòu)[D];吉林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國民;評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2 夏莉;道德的內(nèi)在實踐與理性認知——孔子和蘇格拉底道德教育比較[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3 張保明;論德育灌輸[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4 張興東;當前重慶市職業(yè)中學學生的道德問題及學校德育對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5 趙雪霞;諾丁斯關(guān)心理論的道德教育初探[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6 劉蔚;杜光庭《道德真經(jīng)廣圣義》道德培養(yǎng)思想研究[D];中南大學;2002年
7 于康平;人文教育:概念辨析、歷史發(fā)展及現(xiàn)實切入點[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8 曹儒;人本主義教育理論與語文教學改革[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9 劉祥平;黃炎培的職業(yè)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10 彭忠信;當代中國社會轉(zhuǎn)型與道德教育模式的轉(zhuǎn)變[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4830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2483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