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學校道德教育話語權(quán)的式微
[Abstract]:The right of speech is not only the right and power of speech, but also the authority of discourse. At present, the discourse right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s declining day by day, mainly beca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of Chinese society, the dual separated moral education model and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of the main body of education. School education should adapt to the needs of moral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djust the educational methods and contents in time, and make great efforts to perfect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cultivating the practical moral spirit of the educated.
【作者單位】: 東南大學人文學院;
【分類號】:G410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強昌文;弱勢群體權(quán)益法律保護意義論綱[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2 李靜;;陪審制度的文化解讀——兼論我國新陪審制度[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3 周開寧;;契約精神與和諧社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4 陳治國;論羅爾斯正義觀的三個理論向度及其表征[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5 王文科;經(jīng)濟全球化、全球問題與全球倫理[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6 奚瑋,何艷芳;“治愈”抑或“緩解”:死刑復核程序改革論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7 王大鵬;羅爾斯“正義國家”理論初探[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8 楊春芳;?略捳Z理論的文化解讀[J];安康師專學報;2005年04期
9 張啟樹,陳修梅;博爾諾夫非連續(xù)性教育思想及其啟示[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10 高榕;;試論弱勢群體媒介話語權(quán)的維護[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建華;經(jīng)濟正義論[D];復旦大學;2004年
2 劉驚鐸;道德體驗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3 邱本;自由競爭與秩序調(diào)控[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余涌;道德權(quán)利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吳瀚飛;中國公開選拔領(lǐng)導干部制度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李茹;政府干預(yù)市場的倫理分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陳海光;中國法官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8 郅庭瑾;為何而教[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9 尹麗;民辦高等學校的發(fā)展: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D];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
10 朱家存;走向均衡[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勇華;簡易程序論[D];湘潭大學;2002年
2 彭鵬;論社會正義[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3 付陽;司法公正與輿論監(jiān)督[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4 曾國文;論我國市場經(jīng)濟下勞資關(guān)系的法律調(diào)整[D];蘇州大學;2001年
5 劉超良;類精神:當代教育的應(yīng)然追求[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6 張朝云;高中物理課堂四段教學模式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7 趙文靜;試論責任與責任教育[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8 楊超;里考納品格教育思想述評[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9 孟利民;取得時效制度存廢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10 王富博;合同格式條款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郭毅然;;交往理性與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更新[J];理論與改革;2007年01期
2 邢思珍;社會學視角下的教師話語權(quán)[J];當代教育科學;2004年07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曉莉;別讓學生有靠山[J];基礎(chǔ)教育;2004年12期
2 胡志堅;;探討教育功能問題的一篇力作——評《教育功能的偏失與匡正——學校教育角色化問題反思》[J];當代教育科學;2011年14期
3 呂愛軍;;學校教育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歸宿[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年27期
4 王蕊;;教育中知與行的關(guān)系——從學生學的角度[J];技術(shù)與教育;2011年01期
5 楊梅;;從需要層次理論談留守兒童的學校教育[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1年06期
6 蔣春梅;;“位育”之道——學校教育路向[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年06期
7 謝巍;李穎;高眾輝;;學校對再婚家庭學生的教育策略[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1年08期
8 謝政軒;;同沐春風 共享陽光——淺談農(nóng)民工子女的學校教育策略[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1年06期
9 徐景彩;;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認識——基于“藥家鑫事件”[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1年07期
10 孫寶玲;叢永柱;;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曉東;黃連芳;;新時期農(nóng)村學生家訪的策略[A];中國管理科學文獻[C];2008年
2 李剛;;小心,學生“自殺性”行為[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shù)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3 李春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學校心理衛(wèi)生及健康教育淺析[A];第二屆中青年心理衛(wèi)生學者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秦玉友;;農(nóng)村小規(guī)模學校教育資源使用效率衰減問題研究——以中南某縣為例[A];2010年農(nóng)村教育高端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胡辛人;;關(guān)于寫作《淺論華中敵后的干部學校教育》一文的幾點體會[A];上海市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jù)地歷史研究會第二屆年會紀念特刊[C];1985年
6 李光輝;;新時期學校教育與公民道德建設(shè)[A];2004烏蒙論壇論文集(三)[C];2004年
7 史新瓊;;淺談教育科研檔案管理[A];新時期檔案工作論文集[C];2005年
8 劉傳德;;外國學校管理史話(三)——古希臘羅馬的學校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9 張捷夫;;清代山西的學校教育和科舉考試[A];三晉文化研究論叢(第一輯)[C];1994年
10 李榮斌;;論心理輔導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A];邁向21世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學術(shù)會議優(yōu)秀論文集[C];199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上海市學業(yè)管理與評價所 凌兆福;學校教育應(yīng)以“大學業(yè)”為中心[N];中國教育報;2005年
2 周潤智;健全的學校教育[N];光明日報;2000年
3 張耕山;加大學校教育力度[N];江西日報;2004年
4 白石洲中英文學校校長 蘭金仁;學校教育應(yīng)當做些什么?[N];深圳商報;2004年
5 冉文園;學校教育有四難[N];保定日報;2006年
6 市委教育工委書記 市教育局局長 宋呂銀;當下學校教育的應(yīng)有情懷[N];泰州日報;2009年
7 記者 趙青 楊士龍;加拿大:快樂與自由,基于遵守規(guī)則與紀律[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8 萊蕪四中校長 張士軍;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 促進學校教育事業(yè)又好又快發(fā)展[N];萊蕪日報;2010年
9 陳 婷;淺談學校教育與道德建設(shè)[N];中國教師報;2004年
10 吳康寧;從“社會規(guī)限”到“人的解放”[N];天津教育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俐蓉;信息技術(shù)與學校教育關(guān)系的反思與重構(gòu)[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李家成;關(guān)懷生命[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3 鐘以俊;美學視野中的學校教育及其變革[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4 姜月;遮蔽與解蔽[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田道勇;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理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周志平;學校教育中的知識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王彩霞;二十世紀中國學校校訓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王琴;學校教育中師生沖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楊進;論美好生活與學校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10 李醒東;事件·場景·交往[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漢珍;丁丁為什么在家上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楊明朝;梁漱溟的教育思想(1915-1945)[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3 劉朝暉;城市流動人口子女教育調(diào)查與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4 馮綺云;我國目前流動人口子女義務(wù)教育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D];北京師范大學;2008年
5 馬麗燕;宗教對學校教育的影響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王芳;學校服務(wù)社區(qū)的功能缺失與對策[D];吉林大學;2009年
7 關(guān)玉芝;義務(wù)教育階段學校教育與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培養(yǎng)的關(guān)系[D];南昌大學;2008年
8 吳繼軍;明代學校教育及其功能的拓展[D];西南大學;2009年
9 林海玲;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比較[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10 劉玉俠;學校考試與學校教育關(guān)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3759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2375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