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東亞書院——研究的角度和展望
[Abstract]:Under the broad vision of East Asia,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cultural tradition of the Academy reveals the great influence of Zhu Xi in the educational culture of this region and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the Academy in it. At the same time, the perspective of East Asian Academy is prospected.
【作者單位】: 日本關西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G51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慕景強;我國古代書院的教學法特色及現(xiàn)代啟示[J];當代教育論壇;2004年10期
2 冷靜;;清末武昌的三大書院[J];世紀行;2007年12期
3 吳翼鑒;古為今用話“續(xù)規(guī)”——讀《鹿洞書院續(xù)規(guī)》[J];江西教育;1982年11期
4 楊布生;“詩佛”吳嵩梁與書院教育[J];撫州師專學報;1991年04期
5 王增清;論中國古代的書院藏書[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1992年01期
6 李景文;清代河南書院藏書略論[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4期
7 洪波;書院講學、自修與研究精神及其現(xiàn)實意義[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8 朱漢民,劉平;簡論書院的學統(tǒng)[J];教育評論;2002年01期
9 朱漢民 ,肖永明;“傳統(tǒng)中國教育與二十一世紀的價值與挑戰(zhàn)”學術研討會述略[J];孔子研究;2002年05期
10 林永強;中國古代書院興盛原因考[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羅秉圭;;李渤書院戀懷[A];中國書院論壇[3][C];2002年
2 鄧洪波;;中國書院都是大學嗎?[A];中國書院論壇[3][C];2002年
3 曹運枝;;在江西省書院研究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講話[A];中國書院論壇[3][C];2002年
4 閔正國;;在江西省書院研究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講話[A];中國書院論壇[3][C];2002年
5 李才棟;;關于書院講會的幾個問題[A];中國書院論壇[3][C];2002年
6 王立賦;;吳嵩梁與鵝湖書院[A];中國書院論壇[3][C];2002年
7 江沛毅;;張煥綸與中國近代最早的新式小學[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刁山景;;理學名家與安福書院[A];中國書院論壇[3][C];2002年
9 郭宏達;;江西省書院研究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在白鹿洞書院召開[A];中國書院論壇[3][C];2002年
10 張雪梅;江志紅;劉曉東;李愛華;蘭博文;;東亞地區(qū)夏季水汽輸送推進過程的氣候特征[A];中國氣象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寧;橫山書院修舊如舊[N];大連日報;2005年
2 記者 劉顯仁 通訊員 林明生、潘曉毅;蕭崗村民自籌93萬修復百年書院[N];廣州日報;2005年
3 禾麗采;古代的“書院”[N];云南政協(xié)報;2004年
4 記者 盧子能邋實習生 田毓琳;松洲書院“!痹诘┫N];閩南日報;2008年
5 楊元崇 田紹源;孔子雕像落成吉首oU溪書院[N];湖南日報;2008年
6 朱文全;“蓬萊”氣度[N];樂山日報;2009年
7 朱文全;樂山書院的緣起與命名[N];樂山日報;2009年
8 王丹丹 邱志華 陳芳;尚林書院:三坊七巷的一顆明珠[N];中國企業(yè)報;2009年
9 宋太平;在蓮池“后三景”竣工慶典暨市政協(xié)書畫聯(lián)誼會、蓮池書院研究會、保定畫院揭牌儀式上的講話(摘要)[N];保定日報;2009年
10 記者 劉建業(yè) 通訊員 張愛民 王瑞卿 喬海元;尼山圣源書院奠基暨儒學名家圣源論道開幕[N];濟寧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兵;書院與科舉關系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2 張建平;東亞產(chǎn)業(yè)關聯(lián)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3 陳時龍;明代中晚期講學運動:1526—1626[D];復旦大學;2004年
4 向宇;論東亞經(jīng)濟合作中的領導問題[D];北京大學;2005年
5 王金艷;沙塵模式優(yōu)化與東亞沙塵天氣量化分級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6 金炷森;近代以來世界經(jīng)濟秩序變遷與東亞作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7 韓友德;20世紀90年代東亞地區(qū)的生產(chǎn)分工與貿(mào)易結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吳丹;東亞區(qū)域內(nèi)貿(mào)易發(fā)展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9 沈紅芳;東亞主要發(fā)展中經(jīng)濟體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10 張莉;全球海氣耦合模式對東亞降水模擬的檢驗[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志亨;論“10+3”自由貿(mào)易區(qū)之路[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3年
2 江磊;國際資本流動與銀行監(jiān)管[D];吉林大學;2006年
3 趙s,
本文編號:23380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2338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