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模式對高職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wo teaching models on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68 students with posi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ere studied by symptom Checklist (SCL-90). The mental health of 65 students who were taught by traditiona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ode and 60 students who were not taught in clas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Results 1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the students after posi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eaching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eaching students (P 0.05), and the scores of each factor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UH 312.5% P 0.05,) 2 the students who had passed the mental health teaching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who had not attended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mental health.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students in mental health course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UF 332.2 P 0.05). Conclusion the teaching mode of posi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posi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be the leading direc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作者單位】: 中國·昆明冶金高等?茖W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文理學院;
【分類號】:B84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秦瑞蓮,曹曉平;遼寧省三千名大學生SCL-90測定結果分析[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7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軍,朱存梅,趙峰;工科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2 錢麗,王守娥,王敏;術前護理干預對外科手術患者焦慮心理的影響[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3 張熙君,張淑芳;關于聾啞兒童人格特質的實驗研究[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5年03期
4 陶加平,倪世美;針灸門診神經癥患者特點分析與針刺療效觀察[J];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5 王志宏,白文佩,郭艷巍;圍絕經期門診患者抑郁焦慮癥狀調查分析[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6 楊本生,趙鵬洲,歐英雄,譚社練,方勝,趙伯端;腦震蕩患者心理障礙的探討[J];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2005年10期
7 王琪;趙建軍;;疏肝解郁法為主治療腦卒中后抑郁90例臨床觀察[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8 劉慶武,周大現,王向日,楊小春,周少平,李軍;護士的生活質量狀況和生活事件的相關性研究[J];郴州醫(yī)學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4期
9 朱璐蘭,栗明,范獻珍,文衡萍;NICU住院患兒入出院時親屬的心理狀況及健康教育需求的調查[J];湘南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2期
10 邱彩鳳,李光儀;產婦在新生兒轉科治療后的心理分析及護理[J];當代護士;2004年08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學廉;腦立體定向手術用于戒毒治療的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2年
2 馮正直;中學生抑郁癥狀的社會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3 何仲愷;體質與健康關系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1年
4 馬斌;中風病不同時點臨床評價指標的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4年
5 孫東輝;圍手術期病人心理應激的臨床心理學和精神免疫學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6 鄧振華;女性更年期憂郁癥流行病學、體質分析與內分泌關系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7 殷盛明;海馬CA1區(qū)NSF與空間學習記憶障礙關系的實驗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5年
8 胡明;中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簡易篩查量表的編制及其篩查參考值、影響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學;2007年
9 趙路清;老年人不寧腿綜合征的流行病學研究及帕金森病合并不寧腿綜合征的臨床特點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8年
10 田慧;滋腎調肝法治療ADHD共患TD及其中樞單胺類機制的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萬霞;圍絕經期綜合征中醫(yī)證候規(guī)范化及計量診斷的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4年
2 王洪彬;絕經期綜合征的臨床辨證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3年
3 嚴曉靜;個人特征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4 王靜;安徽省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分析[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1年
5 黃盈;大、中學生生活應激評定量表的編制[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6 孟安啟;慢性前列腺炎征候群相關因素的調查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2年
7 陳青紅;肝郁證的宏觀診斷標準與客觀指標檢測的初步探討[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3年
8 陳麗萍;多發(fā)性硬化患者認知功能及情感障礙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3年
9 劉政疆;維漢兩族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癥狀的比較[D];中南大學;2003年
10 潘瓊;長沙市大學生病理性互聯網使用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中南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熊燕;彭萍;胡一秋;;大學生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年06期
2 楊杰;;高職高專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與對策思考[J];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4期
3 秦瑞蓮,曹曉平;遼寧省三千名大學生SCL-90測定結果分析[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7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付曉云;課堂上“愛接下茬”的學生[J];心理與健康;2005年11期
2 王蓉;;高職院校課堂教學中的心理學應用[J];魅力中國;2010年17期
3 李維;奧特曼·希舍爾的學習理論[J];心理科學;1987年03期
4 賀志海;淺論課堂教學中的心理教育[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5 周度;關于課堂教學心理場的構建[J];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05期
6 劉陳陵;朱從書;;論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湖北社會科學;2006年11期
7 開俊林;;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J];職業(yè)技術;2006年22期
8 白淑娥;;多種途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甘肅教育;2009年11期
9 李志宏;;關于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策略的思考[J];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6期
10 潘菊芬;;教態(tài)的心理效應與課堂教學[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龐維國;;課堂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性學習:生成論的視角[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柳恒超;;初中生評價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楊雪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方法探討[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化研究——第八屆全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4 蘇柯南;;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環(huán)境[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5 謝本珉;;大學生性格特點的調查研究[A];全國第五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84年
6 張雅君;;基于學生個性培養(yǎng)的心理學教學模式初探[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年會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7 鄭正文;沃建中;韋義平;;小學數學自主支持課堂教學策略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袁鷹;;淺談網絡環(huán)境下的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四)[C];2009年
9 陳效宏;;情感圖式與教學的情感目標[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羅桑平措;;西藏高校心理活動課程模式的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關注青少年心理問題 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N];聯合時報;2008年
2 濰坊市體校 王秀芹;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N];證券日報;2006年
3 記者 張策;課程安排要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發(fā)展[N];天津教育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孫文鷹;網癮≠精神病[N];人民法院報;2008年
5 上海奉賢區(qū)古華中學 陳蔚 傅華強;及時消除心理障礙[N];中國體育報;2009年
6 記者 周名猛;我市首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機構掛牌成立[N];郴州日報;2011年
7 記者 徐媛;搭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平臺[N];黑河日報;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琳;教師創(chuàng)造性人格問卷的初步編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2 林芊芊;城郊初中心理品質課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3 余霞;“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何麗;文學審美賞析對中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5 王磊生;教師語速、學生工作記憶對課堂學習的影響[D];河南大學;2008年
6 張書幃;教師/演講者對學生注意狀態(tài)的表情識別和應對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7 劉建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與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8 任彤婕;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9 付英華;對中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幸福感的調查及教學建議[D];吉林大學;2012年
10 邴倩;表揚、兒童的能力理論與其失敗后反應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2478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2247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