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大學課堂需要積極心理學
[Abstract]:Positive psychology, as a new orientation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introduced into China in the new century, has been recognized by the majority of psychologists because of its purpose, content and methods, and the needs of the times. Based on the author's experience in offering lectures and elective courses on positive psychology in universities in recent years,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eded in college classrooms in China only on the basis of the ess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作者單位】: 哈爾濱學院教育科學學院;黑龍江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
【基金】:哈爾濱學院科學發(fā)展研究基金項目,項目編號為HXK200705
【分類號】:G441;G64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況志華,葉浩生;當代西方心理學的三種新取向及其比較[J];心理學報;2005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德立,馬惠霞;論心理健康素質[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4年04期
2 江雪華;申荷永;;美國積極臨床心理學的研究現(xiàn)狀[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年04期
3 崔景貴;;積極型心理教育:21世紀心理教育的主導范式[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4 鄧穩(wěn)根,姚祖才;醫(yī)學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江西醫(yī)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5 錢兵;楊孟蓮;;一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眼中的積極心理學[J];教育科學研究;2007年08期
6 謝華;;論中小學生積極心理的培養(yǎng)[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7 馬瑩;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對心理治療影響之介評[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8 王光炎,王佳,李繼國,張心雨;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年08期
9 崔麗娟,張高產(chǎn);積極心理學研究綜述——心理學研究的一個新思潮[J];心理科學;2005年02期
10 鄭紅;;運用積極心理學教育理念建構大學生壓力應對策略[J];中國健康教育;200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劉X;張昌娟;;城市公共生活空間求“趣”[A];和諧城市規(guī)劃——2007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陳芮;心理學與經(jīng)濟學的互涉[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2 方雙虎;整合與分化—威廉·詹姆斯與現(xiàn)代心理學[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3 張勇;西方心理學人文取向的生成與發(fā)展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建嶺;感戴:心理學研究的一個新領域[D];河南大學;2005年
2 周濤;從消極走向積極[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3 乾潤梅;積極心理學及其在教育實踐中的運用[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4 張運紅;網(wǎng)絡成癮青少年的心理分析及矯正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5 楊變云;積極心理教育:中學心理教育的重心[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6 李嵐;成都市鐘點女工幸福感結構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7 冉敏;大學生網(wǎng)絡成隱的成因分析及其干預措施[D];四川大學;2006年
8 劉磊;體育專業(yè)大學生專業(yè)運動技能學習中的主觀幸福感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6年
9 余佳瑩;美國綜合大學心理學系學科分布與優(yōu)勢研究領域[D];鄭州大學;2007年
10 王兆軒;高中生與高職生幸福感水平之比較及影響因素研究[D];揚州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朱祖平;高等教育使命及其質量標準探索[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2 龍佳解;論我國大學教育的終極價值理念[J];大學教育科學;2005年05期
3 李太平;論信仰教育[J];教育評論;2001年01期
4 王曉菲;淺談新時期大學生的信仰教育[J];理論界;2004年05期
5 苗元江,余嘉元;積極心理學:理念與行動[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6 任俊,葉浩生;積極:當代心理學研究的價值核心[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倩倩;田良臣;;基于積極心理學理論的有效課堂教學構建[J];教書育人;2011年18期
2 張燁;薛松;;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發(fā)[J];才智;2011年24期
3 任媛;;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年08期
4 譚志遠;朱曉丹;;淺析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積極心理學為視角[J];北方經(jīng)貿(mào);2011年08期
5 郭海波;;積極心理學視野中的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教育[J];考試周刊;2011年53期
6 戴吉;戴嘉佳;;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體系的構建[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3期
7 蔣瑛瑾;張麗瓊;;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探析[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8 王海燕;卜曉明;;積極心理學指導下的學校心理危機干預途徑探究[J];經(jīng)濟師;2011年09期
9 徐仁成;趙霞;;朋輩心理咨詢員培訓方案設計——基于積極心理學理念[J];學理論;2011年16期
10 張宥智;;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高考考生心理調適路徑分析[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白雪;繳潤凱;;試論應為大學生開設以積極心理學為導向的幸福課——由大學生頻繁自殺談起[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2 王麗;胡英君;;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心理委員培訓模式的探討[A];2011年浙江省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3 張津凡;;樂觀心理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發(fā)[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4 李暉;趙慧敏;;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大學生公民教育與人的發(fā)展[A];新規(guī)劃·新視野·新發(fā)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天津學術文庫》(中)[C];2011年
5 周雅;劉翔平;;中國大學生的性格優(yōu)勢調查:性格優(yōu)勢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宋鳳寧;;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宋玉冰;;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的高校經(jīng)濟貧困生心理教育[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8 劉一村;;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A];第三屆全國農(nóng)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9 李林英;;大學課堂自主學習教學設計實踐研究——大學課堂中對話式教學的實踐研究[A];教育技術:信息化階段新發(fā)展的研究[C];2007年
10 沈建華;徐競;;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實踐體驗模式探索[A];2011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叢;用積極心理學打造高“心”酬員工[N];工人日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龔丹韻;幸福的孩子從哪里來[N];解放日報;2010年
3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郭世佑;教出底氣、品位、價值和尊嚴[N];新華日報;2008年
4 記者 楊極思;地區(qū)五年救助四百名貧困大學生[N];吐魯番報(漢);2006年
5 本報記者 陳敏;寧波人離快樂教育越來越近[N];寧波日報;2008年
6 劉森;學生的需要 教師的可能[N];中國教育報;2007年
7 陳智勇;這堂課上我們“玩”樂器[N];中國教育報;2008年
8 記者 張向群;吉利啟動教育資助計劃[N];中國交通報;2006年
9 王新穎;教育信息化突破“電腦+投影儀”模式[N];光明日報;2006年
10 德國波鴻大學哲學系 Birgit Sandkaulen 謝永康 譯;面向自由的教育[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程科;健全人格取向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編制[D];西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奇;從積極心理學視角看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2 吳佳蕾;基于積極心理學理論的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3 乾潤梅;積極心理學及其在教育實踐中的運用[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4 龔繼峰;積極心理學與心理健康教育創(chuàng)新[D];南昌大學;2008年
5 邱勇強;貧困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向支持系統(tǒng)的構建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陳曉娟;基于積極心理學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7 張高產(chǎn);積極心理品質對大學生網(wǎng)絡成癮的預防作用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王福建;積極心理學對中學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啟示[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林清杰;積極體驗: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視角[D];黑龍江大學;2010年
10 付海東;西部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1268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2126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