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步與發(fā)展之路——開放遠程教育與信息通信技術在中國的應用
本文選題:開放遠程教育 + 信息通信技術; 參考:《開放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摘要】:報告從三方面展開,第一部分介紹中國的國情和教育發(fā)展背景;第二部分介紹主要的利益相關者,以及他們在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和開放遠程教育滿足多樣化的國家發(fā)展和大眾發(fā)展需求方面采取的策略及發(fā)展模式;最后指出中國的開放遠程教育政策、學校的主要行動和社會認可三方面的保障和問題。
[Abstract]:The report starts from three aspec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background;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main stakeholders. And their strategies and models for using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nd open distance education to meet the diverse national and mass development needs; and finally pointing out China's open distance education policy, The school's main action and social recognition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security and problems.
【作者單位】: 上海電視大學;
【分類號】:G43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華林;楊春明;;開放教育環(huán)境下小組學習有效組織的個案分析[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2 魯艷;;開放大學學習支持系統(tǒng)比較研究[J];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3 殷丙山;;北京廣播電視大學舉辦“國際視野中的開放遠程教育”學術交流會[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4 哈瑪?shù)隆D埃;;2025年,一個上海人的一天[J];當代學生;2010年Z3期
5 陳信;翁朱華;孫耀庭;;開放遠程教育辦學系統(tǒng)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開放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6 陳信;王曉軍;顧愛紅;孫耀庭;;開放遠程教育辦學系統(tǒng)教育質量評價的實施與完善——上海電視大學的實踐與探索[J];天津電大學報;2010年03期
7 李玉靜;;東盟新象——第二屆東盟職教與培訓研究和網絡國際會議綜述[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0年33期
8 李金鳳;;“問題”設計三環(huán)節(jié)[J];現(xiàn)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09年01期
9 王泰群;李方紅;;亞洲與國際開放遠程教育的新進展、新趨勢、新使命——亞洲開放大學協(xié)會(AAOU)第22屆年會綜述[J];農民科技培訓;2009年02期
10 徐芳;吳智勇;;人類的警鐘已敲響[J];地理教育;200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宋迎法;尹紅;;電子治理的戰(zhàn)略環(huán)境透析——基于SWOT-PEST分析模型[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第20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湯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的電子政務問題初探[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第20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楊景才;王繼生;李全生;;神東礦區(qū)1.5~2.0m煤層自動化開采關鍵技術研究與實踐[A];2010內蒙古煤炭工業(yè)科學發(fā)展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郜振國;吳全鑫;;信息技術在煤炭企業(yè)節(jié)能減排中的作用[A];創(chuàng)新·融合·發(fā)展——創(chuàng)新型煤炭企業(yè)發(fā)展與信息化高峰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夏洪林;蔣子龍;朱大可;周明軍;曹永勝;;淺談張鋼棒材軋制技術進步與發(fā)展[A];2010年全國軋鋼生產技術會議文集[C];2010年
6 高惠瑛;王璇;;我國城市災害預警系統(tǒng)建設的思考[A];第三屆全國城市與工程安全減災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左梁;;信息通信技術時代的學術交流模式——虛擬會議[A];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四卷)[C];2010年
8 鄭宏劍;宋波;;ICT的低碳發(fā)展之路探討[A];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一卷)[C];2010年
9 ;前言[A];中國地質工作發(fā)展規(guī)律研究[C];2010年
10 邢海峰;;中國風景名勝區(qū)信息化建設模式探索與實踐[A];和諧共榮——傳統(tǒng)的繼承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0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培清 記者 王春;專家呼吁以世博模式提升交通“綠色效率”[N];科技日報;2011年
2 記者 曾小清;“十二五”末基本實現(xiàn)行政村通寬帶[N];四川日報;2011年
3 李培清 記者 王春;專家呼吁以世博模式提升交通“綠色效率”[N];科技日報;2011年
4 記者 曾小清;“十二五”末基本實現(xiàn)行政村通寬帶[N];四川日報;2011年
5 呂品田;手工勞動的當代訴求[N];光明日報;2011年
6 本報記者 陳磊;向著爭創(chuàng)西部一流目標,陜西再出發(fā)[N];人民公安報;2011年
7 本報記者 楊兆敏;轉型從高管集體“織圍脖”開始[N];工人日報;2011年
8 記者 時蘇建;發(fā)揮獨特優(yōu)勢 讓移動信息化廣惠民生[N];菏澤日報;2011年
9 記者 寧風;中國移動撐起村通工程“半壁江山”[N];人民郵電;2011年
10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 何偉;跨越“數(shù)字鴻溝” 促進均等化發(fā)展[N];人民郵電;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明哲;20世紀90年代以來歐洲經濟增長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胡武婕;中國信息通信產業(yè)技術標準競爭與策略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0年
3 高蕾娜;老年慢性病無線監(jiān)控遠程關懷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4 孟繁東;信息通信技術非恒定影響標準擴散模型及其應用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5 蔡曉豐;城市風貌解析與控制[D];同濟大學;2006年
6 李巧鑾;幾類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解的性質[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7 張耀寰;通信技術演進中的市場模式變革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6年
8 吳虹;技術負荷政治的哲學追問[D];東北大學;2006年
9 劉蕓;基于經濟視角的國際數(shù)字鴻溝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10 秦U,
本文編號:20084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2008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