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荀子教師觀看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本文選題:荀子 + 教師觀 ; 參考:《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0年04期
【摘要】:教師是社會文化的傳遞者,教師不僅是一種行業(yè),更是一種專業(yè),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是指教師個體在專業(yè)知識、專業(yè)能力、專業(yè)精神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發(fā)展過程。荀子充分認識到教師的重要性,并對教師的選拔、任用以及專業(yè)知識等方面都做了詳細的論述,其中不少思想都給當代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給予了很大的啟示,告訴我們無論在何時,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到什么程度,作為教師都應在行為規(guī)范、言語表達以及教學能力方面具備相當?shù)膬渑c水平。只有這樣,才能走上或者說在這條路上走的更加專業(yè)。
[Abstract]:Teachers are the conveyors of social culture, teachers are not only a profession, but also a profession.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teachers' individual development from immature to mature i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professional ability, professional spirit and so on. Xunzi is ful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teachers, and has made a detailed exposition on the selection, appointment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teachers. Many of these ideas have given great inspiration to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teachers, telling us that no matter when, As a teacher, teachers should have considerable reserve and level in the aspects of behavior norm, speech expression and teaching ability.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walk or walk more professionally along this road.
【作者單位】: 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分類號】:G451.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金景芳;戰(zhàn)國四家五子思想論略——儒家孟子、荀子,墨家墨子,道家莊子,法家韓非子[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0年01期
2 李華;略論儒家思想的歷史作用[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2期
3 馬嘯風;戰(zhàn)國政治與百家爭鳴[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4 吳海若;期思陂考——安豐塘的來歷[J];江淮論壇;1980年01期
5 束際成;《墨經》的認識論[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6 周自厚;關于《廉頗藺相如列傳》的幾條注解[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7 鄭其龍;孔子教育思想引論(下)[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0年03期
8 高惠珠;對先秦關于人性問題爭論的幾點看法[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9 嚴北溟;要正確評價孔子[J];齊魯學刊;1980年06期
10 楊偉立;“盜跖思想”辯[J];社會科學研究;198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承明;;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A];中國經濟史上的天人關系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9年
2 王中和;;比喻的思維發(fā)展軌跡[A];跨世紀的中國修辭學[C];1999年
3 李根蟠;;“天人合一”與“三才”理論——為什么要討論中國經濟史上的“天人關系”[A];中國經濟史上的天人關系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9年
4 邵景元;丁文富;;“一國兩制”構想是當代哲學思辨的巨大成果[A];百年滄桑論香港——江蘇省暨南京市各界舉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7年
5 劉莉玲;;試論鄧小平的教師觀[A];廣西高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廣西高教研究》創(chuàng)刊十周年(1985-1995)論文選集[C];1996年
6 張德鑫;;數(shù)字“七”的文化內蘊[A];第四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3年
7 韓德民;;“禮法”范疇與荀子對儒家社會理想學說的發(fā)展[A];儒學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化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7年
8 韓德民;;君子人格:荀子社會理想的主體呈現(xiàn)[A];面向二十一世紀:中外文化的沖突與融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9 劉毓慶;;民族文化的三次大交匯[A];面向二十一世紀:中外文化的沖突與融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10 劉敏;;先秦兩漢自然觀發(fā)展軌跡描述[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胥茜 記者 唐青林;重塑“兩課”新形象[N];中國教育報;2000年
2 徐州教育學院中文系研究生 史春燕;《寶劍記》聲腔管窺[N];中國文化報;2000年
3 吳乃恭;中國古代無神論思想的演進(上)[N];吉林日報;2000年
4 張豈之;先秦哲學關于“天道”與“人道’問題[N];人民日報;2000年
5 香港孔教學院院長 湯恩佳博士;儒教思想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6 王杰;人性:中國文化的永恒課題[N];人民政協(xié)報;2000年
7 ;中職教育呼喚高水平的師資[N];文匯報;2000年
8 韓慶祥;探索儒家文化研究的新途徑[N];學習時報;2000年
9 教育部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中心 夏偉東;“明禮誠信”談[N];中國教育報;2001年
10 金開誠;中國書法藝術與傳統(tǒng)文化[N];中國藝術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論[D];西北大學;2001年
2 韓高年;頌詩的起源與流變——三代詩歌主流的邏輯推演與實證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3 張琳;荀學三論[D];復旦大學;2003年
4 袁世杰;禮學重構中的荀子性惡論文藝觀[D];蘇州大學;2003年
5 喬安水;荀子禮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江心力;二十世紀前期的荀學研究[D];西北大學;2004年
7 梁錫鋒;鄭玄以禮箋《詩》研究[D];鄭州大學;2004年
8 馬小蘭;《內經》病因病機學說源流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9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論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10 魯六;《荀子》詞匯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萬紹和;孟子荀子政治哲學比較研究[D];湘潭大學;2000年
2 李杰;論荀子的禮學思想[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3 王偉;荀子性惡論人學與美學[D];鄭州大學;2000年
4 彭歲楓;《荀子》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理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5 朱志光;民辦教育觀念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6 李朝春;教育觀念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造性課堂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7 張秀玉;儒道人性論與治國理論的關系[D];西北大學;2001年
8 池楨;戰(zhàn)國君主論探析[D];鄭州大學;2001年
9 鄭蔚萍;論葉圣陶的語文教育思想[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10 李雅琴;荀子的人性論與人格教育心理思想探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9202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920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