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應用教學理論的誤區(qū)與出路
本文選題:教學理論 + 教學實踐性知識; 參考:《課程·教材·教法》2010年10期
【摘要】:不少教師在應用教學理論時存在著直接模仿、套用和演繹教學原理、模式等誤區(qū),其根源在于認識上落入了理性主義的陷阱。教師避免誤區(qū)的正確路徑應該是:與教學理論展開深入的"對話",在"對話"中獲得"啟發(fā)",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實踐性知識;與此同時,通過熟悉化應用、綜合化應用和解釋性應用等途徑,正確而有效地應用教學理論。
[Abstract]:Many teacher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theory there are direct imitation, application and deduction of teaching principles, models and other misunderstandings, its root lies in understanding fell into the trap of rationalism.The correct way for teachers to avoid mistakes should be to carry out a deep "dialogue" with the teaching theory, to gain "inspiration" from "dialogue",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improve their own practical knowledge of teach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apply it through familiarization.The teaching theory is applied correctly and effectively through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nd interpretive application.
【作者單位】: 紹興文理學院;
【分類號】:G42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鮑嶸;論教師教學實踐知識及其養(yǎng)成——兼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基礎[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阮成武;教師專業(yè)化與教師形象的重塑[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2 阮成武;走向共生:教師教育與基礎教育關系的重構[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3 吳玲,郭孝文;論教師專業(yè)化的拓展與推進策略[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4 李子華;教師的教育機智及其培養(yǎng)[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5 阮成武;整合與分化:中小學教師教育專業(yè)化的比較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6 鐘啟泉;概念重建與我國課程創(chuàng)新——與《認真對待“輕視知識”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1期
7 單玉;政治教育:從灌輸走向?qū)υ抂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8 姚蕾;對體育隱蔽課程與體育顯性課程關系及其內(nèi)容的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年04期
9 黃愛峰,吳昊,顧淵彥;新課改下的體育教師教育問題透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10 王波;;影響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教師因素分析與對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劉春花;;教師文化:教師專業(yè)成長之應有視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會第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承波;信息時代高等學校教學過程的變革及其運行機制[D];廈門大學;2002年
2 葉信治;提高大學課程實踐自覺性的哲學探討[D];廈門大學;2003年
3 鄒玉玲;主體性體育及其課程觀探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4 唐麗芳;課程改革中的學校文化[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5 張奎明;建構主義視野下的教師素質(zhì)及其培養(yǎng)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岳欣云;教師研究的反思與再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沈曉敏;對話教學的意義和策略[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趙海濤;基于問題的校長培訓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羅堯成;我國研究生教育課程體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余進利;五向度課程領導框架的構建[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亞紅;我國農(nóng)村教育體制創(chuàng)新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2 傅樹京;PDS:美國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政策性選擇[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3 劉慶華;英國示范學校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3年
4 周慧霞;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李淑俊;現(xiàn)代國際教育貿(mào)易探論[D];曲阜師范大學;2003年
6 劉慧群;交往的心理學審思及其在教育改革中的理性定位[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7 黃曉羽;教師教學自主權及其實現(xiàn)現(xiàn)狀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8 閆興亞;基于網(wǎng)絡的自主學習模式設計與應用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9 袁小慶;電工電子技術網(wǎng)絡課程設計與開發(fā)[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4年
10 劉漢霞;論教師的實踐知識及其生成[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程紅艷;教師形象:從“師范人格”到“非師范人格”[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邱柏生;;試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綜合教學實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年01期
2 雷鳴;;在教學反思中促進教學智慧的生成[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3 何克抗;;教育技術專業(yè)人員如何創(chuàng)新?——2009全國教育技術學博士生論壇上的講話[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0年03期
4 南臘梅;;試論合作學習中生生交往的實現(xiàn)[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年02期
5 胡愛月;;試談新課程背景下化學說課比賽的準備工作[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年03期
6 王春永;;培養(yǎng)師范生教學技能的探索[J];職業(yè)時空;2010年02期
7 張忠華;陳林;;營造教學質(zhì)量文化 喚醒教師育人激情[J];中國高等教育;2010年01期
8 石光宇;;我國體育教師培訓的現(xiàn)狀分析[J];科技資訊;2010年05期
9 商偉霞;;評課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略論[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10 姜巍巍;;教學有效性提升的基本路徑——反思性教學的視角[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胡淵;;一次冷場的校本研修后的思考——形成教師需要的研修[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2 楊莉;;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西卷)[C];2010年
3 姚宇;;引領學生走進數(shù)學世界[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東卷)[C];2010年
4 羅德成;;初中數(shù)學自主學習教法初探[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5 劉金峰;;高中骨干教師培養(yǎng)之我見[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江蘇卷)[C];2010年
6 王書艷;;轉(zhuǎn)變英語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全面成長[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7 蔡章樹;;淺談高中數(shù)學教學模式的實施與發(fā)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重慶卷)[C];2010年
8 李恒德;;高中數(shù)學“串線式教學”模式研究[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重慶卷)[C];2010年
9 沈?qū)毴A;;多學 多評 多上 多寫[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10 張麗萍;;學不可以已——讀有關“青藍工程”文摘有感[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大方縣黃泥鄉(xiāng)黃泥中學 羅遠萍;對農(nóng)村學校管理的幾點建議[N];貴州民族報;2010年
2 房超平;享受教育實驗的幸福[N];中國教育報;2010年
3 江蘇省翔宇教育集團寶應縣實驗小學 苗培林;模仿·反思·超越[N];江蘇教育報;2010年
4 兩當縣香泉小學教師 李潤梅;淺談小學作文教學[N];隴南日報;2010年
5 武珍;學生在興趣中學習信息技術[N];伊犁日報(漢);2010年
6 ;“七環(huán)相扣·和諧互動”[N];周口日報;2010年
7 記者 王橙澄;“最牛家訪老師”20年家訪樂無窮[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8 本報記者 孫惠楠;“校地聯(lián)姻”共育社工人才[N];貴陽日報;2010年
9 安徽舒城師范學校 鐘能文;以哲學方式問思教學方法[N];中國教育報;2009年
10 記者 甘R嘉,
本文編號:17452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745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