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學與研究》總目錄
本文選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切入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出處:《教學與研究》2010年1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
[Abstract]:Orthodontic ~
【分類號】:Z8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新年寄語[J];學習與探索;2010年01期
2 謝曉娟;;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互動關系[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年02期
3 孫素娟;宋嵐峰;孫琦;;大學生就業(yè)指導工作探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年03期
4 張峰;;思想政治理論課工程系統(tǒng)中政府主體的地位與作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年02期
5 吳國清;葛笑如;;“思政課”改革小議[J];江蘇高教;2010年01期
6 王玉英;楊金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教學改革的思考[J];商業(yè)經濟;2010年01期
7 漆志平;;“概論”課程教學主線探微[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年02期
8 李小艷;;淺析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難點及對策[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年01期
9 朱冠艾;;加強高校思想政治課建設[J];人力資源管理;2010年01期
10 李光莉;徐曉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面臨的矛盾及其對策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艷玲;;全球化視角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流變[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孔祥云;;關于開設好《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的思路與措施[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3 李啟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A];全國高等財經院!顿Y本論》研究會2008年第25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李靜靜;;非公有制經濟的發(fā)展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A];全國高等財經院校《資本論》研究會2008年第25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張弘政;姜曉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和本質新探——以近一個世紀中國現代化發(fā)展為中心[A];第六期中國現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8年
6 孫偉平;;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路徑選擇——從“結合論”走向“創(chuàng)建論”[A];毛澤東研究——“現代化視野中的毛澤東思想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俞思念;賀金浦;;毛澤東建黨思想從傳統(tǒng)文化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轉變[A];毛澤東研究——“現代化視野中的毛澤東思想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李永春;;蔡和森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探索[A];毛澤東研究——“現代化視野中的毛澤東思想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楊瑞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中的幾個哲學問題[A];毛澤東研究——“現代化視野中的毛澤東思想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胡為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須深入的五個方面[A];毛澤東研究——“現代化視野中的毛澤東思想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海濤;牢牢把握廣播影視宣傳方向營造良好思想輿論環(huán)境[N];中國電影報;2005年
2 姜建成 吳建廠;編寫一本什么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新教材?[N];中國教育報;2005年
3 記者 海濤;建設馬克思主義堅強陣地為繁榮發(fā)展哲學社會科學做出貢獻[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4 ;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重要平臺[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5 宋閩旺;提高黨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執(zhí)政能力[N];福建日報;2005年
6 楊曉平;一部研究鄧小平理論的力作[N];光明日報;2005年
7 中宣部副部長、中央文明辦主任 胡振民;合力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報;2005年
8 ;中國社科院確定今年科研方向[N];光明日報;2005年
9 吳雄丞;認識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N];光明日報;2005年
10 崔偉航、李文閣;辯證法理論的當代反思[N];光明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茜;新民主主義社會論形成和放棄的理論探源[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2 王占仁;共產國際、聯共(布)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1919-1943)[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梁繼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蘇共因素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王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起源語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阮東彪;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9年
6 孔朝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早期探索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鄭海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育[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8 王浩斌;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9 周連順;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D];北京大學;2006年
10 陳亞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起源語境[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彪;科學發(fā)展觀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chuàng)新[D];吉林大學;2009年
2 吳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3 梅田生;新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特點及啟示[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09年
4 潘高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若干問題探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于海飛;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chuàng)新依據及軌跡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李炳齋;民主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思想中國化的理論與實踐[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王連花;土地革命前期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探索[D];中共湖南省委黨校;2009年
8 王曉政;對新時期我國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探索[D];內蒙古大學;2009年
9 劉慧潔;對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探索[D];內蒙古大學;2009年
10 郜薇;創(chuàng)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D];中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6295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629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