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新生心理需求調查與對策探討
本文選題:大學新生 切入點:心理需求 出處:《當代教育科學》2010年2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采用自編的具有較高信效度的《大學新生心理需求調查問卷》,對重慶大學城五所大學的大一新生共600人進行調查,結果表明:(1)大學新生心理需求由強到弱主要表現(xiàn)為人際交往需求、成就目標需求、學習方法需求、影響力需求;(2)在學習方法需求上表現(xiàn)出顯著的專業(yè)和性別差異,文科高于理科,女生高于男生,其他需求差異不顯著;(3)非獨生子女相對于獨生子女在四種心理需求上都顯著較高;(4)在生源地上各方面需求差異均不顯著。根據(jù)本調查結果提出了相應的教育對策,以期對學校開展大學新生教育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幫助和借鑒,使大學新生能夠更快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
[Abstract]: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on the psychological needs of freshmen with high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600 freshmen from five universities in Chongqing University C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sychological needs of freshmen from strong to weak are mainly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needs, achievement goal needs, learning method needs, influence needs. 2)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major and gender in learning method needs. Arts are higher than science, girls are higher than boys, Other demand differences were not significant (3) the four psychological needs of non-only childre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nly children. 4)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ll aspects of demand in the source areas of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urvey, the corresponding educational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targeted help and reference for the college freshmen education, so that the freshmen can adapt to the university life faster and better.
【作者單位】: 重慶師范大學應用心理學實驗室;
【基金】:重慶市教委教改重點項目(0823100)“應用心理學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改革研究與實踐”
【分類號】:B84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徐虹;大學新生的心理特點及教育對策[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2 時建樸,王瑾;關于當代大學生需要發(fā)展的調查研究[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徐莉莉;淺析大學入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05年06期
2 雷五明;;心理咨詢員的素質結構與個人成長[J];高教發(fā)展與評估;2006年03期
3 王婷;穆建亞;余蘭;;當代大學生反學校文化形成的原因分析[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6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劉學敏;王海民;李希亮;吳長友;;軍隊工科院校研究生需要特點的調查研究[A];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蕾;自我效能感理論在大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中的應用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2 張燕;借鑒與創(chuàng)新:大學生精神狀態(tài)提升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3 李燕;大學生常見心理健康問題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4 張艷娜;山東財政學院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5 文雋;我國大學生自主管理的理論分析及實證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6 孫永泰;山東省大學高水平運動員、體育專業(yè)學生、普通專業(yè)學生心理健康的比較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6年
7 高亞席;大學生自我概念和人際關系的相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8 張英書;德育環(huán)境的發(fā)展對大學生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延邊大學;2006年
9 羅香群;大學生責任心問卷的編制與應用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10 王翼如;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高師中實施的可行性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羅海鷗;教育的還原與更新——試論教育本身[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2 王萍,張寬裕;九十年代我國大學生需要結構的發(fā)展研究[J];中國地質教育;1997年04期
3 時建樸,王瑾;關于當代大學生需要發(fā)展的調查研究[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4 黃希庭,張進輔,張蜀林;我國大學生需要結構的調查[J];心理科學;1988年02期
5 孫寶志,景匯泉;大學生需要理論的二十年追蹤研究[J];心理科學;2001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廷畢;;點亮心靈之燈[J];基礎教育;2005年11期
2 徐愛華;;關注大學新生適應障礙[J];大眾心理學;2005年02期
3 賈清;;心理契約視角下的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河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4 趙莉莉;肖麗娟;;大學新生適應研究綜述[J];林區(qū)教學;2011年08期
5 劉幸娟;紀偉;;心理學視角下大學新生自我和諧與自我同一性的相關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1年07期
6 張春艷;;大學新生心理問題現(xiàn)狀及應對措施[J];林區(qū)教學;2011年09期
7 呂敘杰;;淺析影響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對策[J];行政事業(yè)資產(chǎn)與財務;2011年10期
8 魏學飛;;大學新生的心理困惑及其對策[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1年02期
9 袁佳瑜;;青少年對偶像劇的心理需求分析[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1年07期
10 張莉;;大學新生心理適應問題探析及教育對策[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姚彩琴;;大學新生心理適應性教育探析[A];2009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趙會春;;大學新生常見心理問題產(chǎn)生原因及相應教育策略[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年會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3 魏軍妹;王秀娜;;多維IRT模型在大學新生適應性數(shù)據(jù)中的探索性應用[A];全國教育與心理統(tǒng)計與測量學術年會暨第八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4 李曉波;詹麗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5 李悅;柯本忠;;大學新生的挫折心理分析和應對策略[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年會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6 張繼明;;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經(jīng)驗芻議[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年
7 張柏華;;大學新生中獨生與非獨生子女的人格和心理狀況比較研究[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8 徐銀兒;陳毓麒;;140例大學新生癥狀自評量表調查結果分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9 陳張彩云;張燕明;何鏡煒;;香港浸會大學新生中新移民對心理素質、生活技巧及學習能力的自我評估[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yè)委員會全國第七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暨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十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C];2001年
10 田曉紅;;少數(shù)民族大學新生心理問題及對策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化研究——第八屆全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楊翠敏 通訊員 劉巖;順義近八百困難大學新生獲救助[N];北京社區(qū)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郭妍 實習生 韋政希;大學新生如何度過情緒焦慮期[N];陜西日報;2010年
3 記者 李瓊燕 通訊員 張鵬飛;我省設“扶殘助學基金”資助 貧困殘疾大學新生完成學業(yè)[N];陜西日報;2011年
4 記者 楊媛媛;貧困大學新生可獲6000元救助[N];烏魯木齊晚報(漢);2011年
5 記者 吳杰文;457名大學新生喜摘“星”[N];潮州日報;2011年
6 記者 童曙泉;貧困大學新生救助金增至4500元[N];北京日報;2011年
7 本報記者 蔡威;300余萬元 助貧困大學新生夢圓“象牙塔”[N];樂山日報;2009年
8 記者 嚴運濤 通訊員 黃宣 實習生 陳瑜 朱蕓霞;卓爾1000萬元資助貧困大學生[N];湖北日報;2011年
9 記者 張德智;2010寧夏“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啟動[N];華興時報;2010年
10 韋琨;1993名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獲資助[N];南寧日報;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文華;當代大學新生適應不良問題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2 佘丹丹;大學新生適應性調查及適應不良群體的干預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3 何爽;大學新生分離—個體化與家庭親密度、學校適應的關系[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時艷陽;社交自我效能感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劉芹妹;大學新生支持系統(tǒng)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6 楊宇;大學新生自我同一性與學校適應性的關系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7 司秀玲;大學新生的角色適應與心理健康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8 黃巖弟;大學新生依戀、情緒智力及學校適應的相關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朱湘虹;網(wǎng)絡對大學新生心理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中南大學;2004年
10 李曉科;大學新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6035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603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