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的科學素養(yǎng)的評價思考——以2006年PISA科學評價為例
本文選題:科學素養(yǎng) 切入點:PISA科學評價 出處:《教育科學研究》2010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2006年PISA采用基于情境的測試方法,在個人、社會和全球的背景中評價學生的知識、能力與態(tài)度。與PISA評價相類似,新課程也要求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為依據,全面評價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介紹與分析基于情境的PISA科學素養(yǎng)評價,并對新課程的實施進行思考。
[Abstract]:In 2006, PISA adopted a situational approach to evaluate students' knowledge, abilities and attitudes in personal, social and global contexts. Similar to the PISA evaluation, the new curriculum also requires knowledge and skills, processes and methods, and emotions. Based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goal of attitude and values,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s the students' scientific literacy, introduces and analyzes the situation-based evaluation of PISA's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thinks ab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作者單位】: 上海師范大學生命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
【分類號】:G42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啟和;張碧暉;;科學教育結構的幾個問題[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1980年02期
2 羅恒];;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物理教師;1980年Z1期
3 劉炳f;設計和改進物理演示實驗的體會[J];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81年04期
4 程永亮;提高人口素質與加強大學生德育教育[J];人口學刊;1982年02期
5 方遇順;;加強大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J];教育發(fā)展研究;1982年01期
6 ;教學文摘[J];寧夏教育;1984年08期
7 朱正坊;工科普通物理如何貫徹傳授知識與發(fā)展智力相統(tǒng)一的教學原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4年01期
8 施永平;王代貞;;我們對改進有機化學實驗教學的幾點作法[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4年01期
9 楊德湯;怎樣指導學生物理課外閱讀[J];昭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85年S1期
10 董志剛;面向未來 開展生物課外科技小組活動[J];課程.教材.教法;198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曼莉;;論科普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2 匡志強;;科普編輯素質的時代變遷[A];新時期編輯活動特點探討——中國編輯學會第六屆年會論文選[C];2001年
3 張德萍;;關于莆仙人“地方普通話”中的語音錯誤和對策的探討[A];福建省語言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4 劉華杰;;整合兩大傳統(tǒng):兼談我們所理解的科學傳播[A];科技傳播與社會發(fā)展——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第七次學術年會暨第五屆全國科技傳播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5 金兼斌;;科學素養(yǎng)的概念及其測量[A];科技傳播與社會發(fā)展——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第七次學術年會暨第五屆全國科技傳播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6 姜秀珍;;從縮小信息差距,看我國科技傳播所面臨的挑戰(zhàn)和機遇[A];科技傳播與社會發(fā)展——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第七次學術年會暨第五屆全國科技傳播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7 蔡建文;;試論科技新聞的平民化取向[A];科技傳播與社會發(fā)展——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第七次學術年會暨第五屆全國科技傳播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8 傅愛軍;;守住生存底線——中國科技報發(fā)展的遠景思考[A];科技傳播與社會發(fā)展——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第七次學術年會暨第五屆全國科技傳播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9 鄭保章;;淺談科教類電視節(jié)目的組織與策劃[A];科技傳播與社會發(fā)展——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第七次學術年會暨第五屆全國科技傳播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10 張基香;;科學思想教育與中小學創(chuàng)造教育目標的融合[A];首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è)家論壇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北京市科委、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美蘭德信息公司聯(lián)合調查組;北京市公務員科學素養(yǎng)調查[N];北京科技報;2000年
2 王春枝;科學素養(yǎng)高于公眾[N];北京日報;2000年
3 記者 劉帆;聽科學家講述科學[N];中國教育報;2000年
4 丁鋒;提高社會科學素養(yǎng)[N];中國教育報;2000年
5 趙小雅;為了明天,打好科學的基礎[N];中國教育報;2000年
6 劉西琳;理解科學 國脈所系[N];光明日報;2000年
7 記者 苗家生;沈陽 抽樣調查公眾科學素養(yǎng)水平[N];光明日報;2000年
8 本報記者 練玉春;構建中國科學教育現(xiàn)代平臺[N];光明日報;2000年
9 趙致琢;高素質學科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和方法[N];計算機世界;2000年
10 記者 尹傳紅;繁榮科學文藝迫在眉睫[N];科技日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學福;模擬視角下的探究教學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2 于海波;科學課程的文化闡釋與時代建構[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3 裴新寧;面向學習者的化學教學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段治文;當代中國的科學文化變革[D];浙江大學;2004年
5 潘蘇東;從分科走向綜合[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侯新杰;物理學史與物理教學結合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馬宏佳;以科學探究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教學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8 李江林;高師理科專業(yè)教育改革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9 黃都;關于復雜學習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楊廣軍;高中物理教材設計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雪梅;高中化學教學中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途徑及評價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1年
2 高闖;科技活動課程理論與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01年
3 林英;《論在幼師物理教學中如何進行科技教育》[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4 程U,
本文編號:15776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577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