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育技術論文 >

兒童收養(yǎng)研究中的心理學問題

發(fā)布時間:2018-03-04 07:07

  本文選題:收養(yǎng)兒童 切入點:心理適應 出處:《心理科學進展》2010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國外關于兒童收養(yǎng)的心理學研究主要集中在收養(yǎng)兒童的心理適應、認知發(fā)展及人格發(fā)展等方面,研究呈現了不同收養(yǎng)年齡、不同收養(yǎng)前經歷、不同收養(yǎng)背景下的兒童不同的發(fā)展態(tài)勢,并做了原因探析和干預機制的探索。但國外該領域的心理學研究仍存在樣本區(qū)分不明確、對原因的探討相對薄弱等問題。國內兒童收養(yǎng)的心理學研究應更關注未經歷剝奪環(huán)境的大齡兒童,從親屬與非親屬收養(yǎng)、保密型與開放型收養(yǎng)的利弊對比等方面有針對性的開展本土化研究。
[Abstract]:Foreign psychological studies on child adoption mainly focus on the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of adopted children. The children in different adoption backgrounds have different development trends, and have made the reason analysis and the intervention mechanism exploration, but the foreign psychology research in this field still exists the sample distinction not to be clear, The psychological research on the adoption of children in China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older children who have not been deprived of the environment and adopt them from relatives and non-relativ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onfidential and open adoptions are contrasted and so on.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心理學院 認知與人格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基金】:教育部重大攻關招標課題“中國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現狀及對策研究”(05JZD00031) 西南大學國家重點學科建設基金重大課題(NSKD06011) 西南大學心理學院震災研究專項基金(SWXLX08018)
【分類號】:B84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崔麗娟,吳明證;寄養(yǎng)家庭屬性對寄養(yǎng)兒童生活滿意度的影響研究[J];心理科學;2002年04期

2 崔麗娟,楊志勇;家庭寄養(yǎng)對孤兒社會成長作用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邵朝竹;家庭寄養(yǎng)對孤殘兒童社會適應行為的作用[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1期

2 曾凡林;孤殘兒童家庭寄養(yǎng)政策制定的基礎[J];社會福利;2002年07期

3 吳魯平,韓小雷,劉文斌;孤殘兒童家庭寄養(yǎng)效果的實證研究——對北京大興區(qū)禮賢鎮(zhèn)的調查分析[J];青年研究;2005年06期

4 張興貴,何立國,鄭雪;青少年學生生活滿意度的結構和量表編制[J];心理科學;2004年05期

5 曾凡林,季玉華,魯容芳;寄養(yǎng)孤殘兒童的特殊教育狀況調查[J];中國特殊教育;2002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王麗芬;福清市中學留守孩心理健康狀況及教育對策[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2 李麗;幼兒心理理論與適應行為發(fā)展關系的初步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3年

3 胡瑜;溫州市寄托兒童人格及其它心理特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陳賽真;自我價值感、社會支持對職校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5 常青;農村留守兒童人格特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賴素瑩;全面發(fā)展與多元支持[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謝玉蘭;農村留守兒童情緒性問題行為及影響因素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8 董偉武;我國艾滋孤兒環(huán)境缺失問題研究[D];貴州大學;2007年

9 王家強;青少年社會適應及其相關因素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寧生,榮卉;殘疾兒童的父母如何調適心路歷程[J];心理科學;1997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發(fā)斌;李杰;胥連生;吳萍;甘生龍;周宜;郭永發(fā);;大一新生心理特點淺析與干預措施探討[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0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康艷芬;;被收養(yǎng)兒童問題行為在園干預的個案研究[A];第二屆中青年心理衛(wèi)生學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王玉林 劉碧英;心理調適六法[N];湖南科技報;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李興乾;初三學生考試焦慮的系列輔導[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王建美;高職新生人格特征、應對方式和學校適應關系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趙莉莉;大學新生自我概念、應對方式與學校適應的關系研究[D];長江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56462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56462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170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