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洛夫《教育學》文本闡釋的背后
本文關鍵詞: 凱洛夫《教育學》 文本闡釋 出處:《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凱洛夫《教育學》雖已成為歷史陳跡,但卻幽靈般存活于當下。在學理上,對凱洛夫《教育學》主要有四種不同或相反的闡釋,這四種不同或相反的闡釋揭示了教育理論表達的意識形態(tài)關聯(lián)性與教育理論言說相異的價值取向。
[Abstract]:Although Kailov's Pedagogy has become a historical vestige, it exists as a ghost in the present. In theory, there are four different or opposite interpretations of Kailov's Pedagogy. These four different or opposite interpretations reveal the ideological relevance of educational theory and the different value orientation of educational theory.
【作者單位】: 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2009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教育理論促進教育改革的機制與條件研究”(課題編號:DAA090137)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40
【正文快照】: 作為文本,凱洛夫《教育學》已成歷史陳跡,但作為意義,凱洛夫《教育學》卻幽靈般存活著,這種幽靈般存活的意義使其文本的闡釋具有了當下言說的必要。一、凱洛夫《教育學》的文本要義凱洛夫《教育學》分三編:教育學總綱、教學理論與教育原理,共二十一章。首先,闡述了“教育學的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鐘啟泉;概念重建與我國課程創(chuàng)新——與《認真對待“輕視知識”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1期
2 顧明遠;論蘇聯(lián)教育理論對中國教育的影響[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3 韓少功;;夜行者夢語[J];讀書;1993年05期
4 葉瀾;世紀初中國教育理論發(fā)展的斷想[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年01期
5 王策三;;“新課程理念”“概念重建運動”與學習凱洛夫教育學[J];課程.教材.教法;2008年07期
6 鐘啟泉;有寶華;;發(fā)霉的奶酪——《認真對待“輕視知識”的教育思潮》讀后感[J];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10期
7 楊大偉;;凱洛夫《教育學》:斯大林意識形態(tài)的教育代表作[J];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08期
8 朱成科;;為教育改革中的“保守主義”聲辯——一個中國現(xiàn)代教育思想史的個案考察[J];教育學報;2008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鄧璐;;關于新課改理念及其實踐適切性的思考[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1期
2 申傳勝;;“混沌”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教學設計中的應用[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3 查有梁;;三論新課程改革的“軟著陸”[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4 張家軍;后現(xiàn)代主義之于課程研究的意義與反思[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5 閻亞軍;后現(xiàn)代科學實在論及其對教育研究的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6 樂先蓮;;比較教育和社會學的關系史及其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7 鐘啟泉;概念重建與我國課程創(chuàng)新——與《認真對待“輕視知識”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1期
8 江峰;;客觀與主觀:當代課程哲學的兩種知識觀評析[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年04期
9 李潤洲;;教育科學研究的價值偏好及其澄清——解讀《教育的科學研究》[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9年02期
10 王洪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論[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倫信;;論教育研究實證化趨勢在近代中國的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2 金林祥;涂懷京;;陳鶴琴研究的世紀回顧與前瞻[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3 許瑞芳;;教育史研究的方法論透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4 鄧友超;;教育本質問題研究的反思與展望[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雷美艷;歐陽昌華;;“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手段與方法探討[A];教育部中南地區(qū)高等學校電子電氣基礎課教學研究會第二十屆學術年會會議論文集(上冊)[C];2010年
6 錢林曉;;教育經濟學的研究對象[A];2006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7 余影麗;;關于教育人類學學科發(fā)展的若干思考——從教育人類學與人類學、教育學、民族教育學的關系分析[A];“首屆中國教育人類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茶世俊;;教育政策的權力分析芻議[A];慶祝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成立20周年大會暨2003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3年
9 廖進球;譚光興;朱曉剛;;從歷史和現(xiàn)實困境看我國大學教育國際化之路的選擇[A];建設和諧文化與中國高等教育——2007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匯編[C];2007年
10 尹筱莉;;科學教育研究方法論及其反思[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17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潔;上海市郊公辦學校學生來源的多樣性對教育的影響與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陳敏華;高中教學領導力模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楊洋;求同存異:在沖突中構建和諧師生關系[D];南開大學;2010年
4 郝志軍;教學理論的實踐品格[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5 劉新民;中小學體育教學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2年
6 婁立志;論目前我國教育的主導價值[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7 侯懷銀;20世紀上半葉中國教育學發(fā)展問題的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
8 黃忠敬;知識·權力·控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9 李家成;關懷生命[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10 楊小微;社會轉型時期學校變革的方法論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紅梅;交往行為理論視角下對教育的研究[D];安徽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孫莉;中職英語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3 邱紅宇;歸因理論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作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劉曉平;問題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新課程中的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劉文;論媒介素養(yǎng)教育與高中語文教學[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戴軼;以“尊重”為價值取向的課堂文化構建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盛毓;論學校管理中的文化自覺及其運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穗;提高聽課項目實效性的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葉利娟;圖式理論對高三敘事性文本閱讀與寫作材料運用的作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張力文;高中學生社團自主發(fā)展的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鐘啟泉;;中國課程改革:挑戰(zhàn)與反思[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2 王策三;認真對待“輕視知識”的教育思潮——再評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提法的討論[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年03期
3 鐘啟泉;概念重建與我國課程創(chuàng)新——與《認真對待“輕視知識”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1期
4 陳元暉;中國教育學七十年[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1年05期
5 顧明遠;論蘇聯(lián)教育理論對中國教育的影響[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6 陳桂生;重評凱洛夫《教育學》[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8年01期
7 孫喜亭;再談“基礎教育的基礎何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年08期
8 孫喜亭;中國教育學近50年來的發(fā)展概述[J];教育研究;1998年09期
9 瞿葆奎;中國教育學百年(上)[J];教育研究;1998年12期
10 瞿葆奎;中國教育學百年(中)[J];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袁小明;[N];文匯報;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韋銘;論1958年-1960年教育革命中凱洛夫《教育學》之沉淪[J];零陵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2 王笑偉;;略論陶行知在教育理論上的貢獻[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9年03期
3 涂艷國;;科學教育理論的歷史考察[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3年04期
4 孫貴權;關于教育基本概念的創(chuàng)新探索[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5 蔣玉英;科學教育理論下的“活力課堂”[J];文教資料;2005年22期
6 趙同森;;試論教育的靈魂[J];教育與職業(yè);2006年27期
7 鄒一斌;;個人成長的新修煉[J];現(xiàn)代教學;2007年05期
8 董洪亮;;教育理論建設中的類比問題[J];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9 蔣文棣;;從杜威看教育理論的原創(chuàng)建設[J];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10 白明亮;;理論的話語與實踐的視域——教育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關系的本原性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寅平;薛曉明;;略論鄧小平的教育理論及其指導意義[A];論中國式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C];2002年
2 張瑞t,
本文編號:14483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448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