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育技術論文 >

醫(yī)學院校大學新生人格特征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1-16 02:27

  本文關鍵詞:醫(yī)學院校大學新生人格特征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 出處:《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醫(yī)學院校 大學新生 人格 心理健康


【摘要】:目的探討醫(yī)學院校大學新生人格特征與心理健康的關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問卷(EPQ)修訂版(88個項目)和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337名大學新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 1內外傾向(E)與心理健康呈顯著負相關(r=-0.329,P0.01),神經質(N)和精神質(P)與心理健康呈顯著正相關(r=0.643,P0.01;r=0.352,P0.01);2多血質類型的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得分最低,其次是粘液質類型的大學新生,膽汁質和抑郁質類型的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得分最高(F=49.16,P0.01)。結論醫(yī)學院校大學新生的人格特征影響心理健康水平。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mental health of freshmen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thods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 revised edition (88 items) and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were us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337 freshmen. Results (1)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r = -0.329).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0.01N and P0.01) and mental health. Ru 0.352 (P0.01C); (2) the scores of mental health of freshmen with multiple blood types were the lowest, followed by those with mucous type, and those with bile and suppressive tulips with the highest scores of 49.16. Conclusion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freshmen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fluence 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作者單位】: 中國·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唐山);
【分類號】:B844.2
【正文快照】: 人格是反映個體差異的普遍的相對穩(wěn)定的行為傾向指標,是遺傳和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結果[1]。當今時代,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大學生的健康人格已經成為高校的重要目標之一,心理學家認為人格類型與心理健康關系密切,從人格入手對大學生進行有針對的心理健康教育會起到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曼華,楊鳳池,周梅;醫(yī)學生心身狀況與人格因素關系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0年02期

2 崔伊薇;大學青年心理健康狀況及其與人格特征相互關系的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1996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秀芬;大學生人格障礙的流行病學調查[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2 況利,蘭長安,李進,張琪,楊德蘭,黎雪梅,汪仲春;大學生人格特征4年動態(tài)觀察[J];重慶醫(yī)學;2004年06期

3 鄭眾;;當前教育體制下大學生心理障礙成因與對策[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7年Z1期

4 曾武;影響學習成績的心理衛(wèi)生因素[J];福建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5 井坤娟,王彥,王艷茹,王琳,甘恒志,西征;三年制高職護生焦慮狀態(tài)與應對方式相關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5年10期

6 張柏芳;錢蔚珍;余巍;宋娟;;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個性及防御方式的相關研究[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2006年03期

7 葉明志,王玲 ,溫盛霖 ,陶炯;不同個性特征醫(yī)學生自我評價水平比較[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3年05期

8 賀君,謝海燕,李先濤,溫澤淮,梁偉雄,陳云波;優(yōu)秀醫(yī)學畢業(yè)生的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狀況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年02期

9 張彤,齊艷;醫(yī)院聘用護士焦慮、抑郁情緒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年03期

10 王雁,梁虹,宋玉萍,孫宏偉;高護女生人格、防御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年05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靜;安徽省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分析[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1年

2 曾武;醫(yī)學生心理健康對學習成績影響的統(tǒng)計技術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2年

3 劉丙元;影響高中學業(yè)不良生學業(yè)成就心理因素的探索性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4 尹慧;影響蒙古族初中學生學業(yè)成績的性格特征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3年

5 丁愛芝;福建省衛(wèi)校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狀況調查與教育途徑[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6 籍青林;班級合作小組管理模式對學生學習的影響的實驗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7 謝艷;中等衛(wèi)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干預實驗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4年

8 鄒華;醫(yī)學生心身健康狀況及其相關因素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5年

9 李靜;貧困大學生人格因素、社會支持和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6年

10 季巧英;麗水市公務員心身反應特點及其與應激有關因素的相關性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涂曉輝;我國醫(yī)學生人格特征研究的回顧與思考[J];西北醫(yī)學教育;2000年03期

2 霍金芝,芮秀文,張?zhí)熘?周文君;人格和心理素質與醫(yī)學生學習成績的相關研究[J];醫(yī)學與社會;1999年02期

3 唐文,申克飛,王綿帆;優(yōu)秀醫(yī)學生人格特征研究及對醫(yī)學教育的啟示[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0年01期

4 趙靖平,沈其杰,鄭延平;低年級醫(yī)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87年02期

5 季建林,徐俊冕,夏鎮(zhèn)夷;83例大學生心理咨詢分析[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0年01期

6 解亞寧,張育昆,于濤,金雪梅,趙靖平;生活事件因素與中國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和多元回歸分析[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3年04期

7 蔡則環(huán),,陳桂兵, 李松;淮陰地區(qū)大學新生精神衛(wèi)生現(xiàn)狀調查分析[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5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莉莉;肖麗娟;;大學新生適應研究綜述[J];林區(qū)教學;2011年08期

2 劉幸娟;紀偉;;心理學視角下大學新生自我和諧與自我同一性的相關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1年07期

3 余建林;;大學新生不適應心理的主要表現(xiàn)及應對策略探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09期

4 李遠貴;;淺談大學新生的心理矛盾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03期

5 張春艷;;大學新生心理問題現(xiàn)狀及應對措施[J];林區(qū)教學;2011年09期

6 呂敘杰;;淺析影響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對策[J];行政事業(yè)資產與財務;2011年10期

7 魏學飛;;大學新生的心理困惑及其對策[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1年02期

8 張莉;;大學新生心理適應問題探析及教育對策[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年08期

9 路紅顯;;增強大學新生適應能力研究[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10 嚴立寧;馬靜濤;于聰;;關于輔導員如何開展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肖海雁;;雁北師院大學新生SCL-90量表測查結果的比較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yè)委員會全國第七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暨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十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C];2001年

2 趙會春;;大學新生常見心理問題產生原因及相應教育策略[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年會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3 李曉波;詹麗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4 李悅;柯本忠;;大學新生的挫折心理分析和應對策略[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年會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5 張繼明;;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經驗芻議[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年

6 張柏華;;大學新生中獨生與非獨生子女的人格和心理狀況比較研究[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7 徐銀兒;陳毓麒;;140例大學新生癥狀自評量表調查結果分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8 郭志平;潘燕;李正中;;大學新生鍛煉行為《階段變化問卷》的檢驗及應用[A];“改革開放與心理學”學術研討會——湖北省暨武漢心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陳張彩云;張燕明;何鏡煒;;香港浸會大學新生中新移民對心理素質、生活技巧及學習能力的自我評估[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yè)委員會全國第七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暨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十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C];2001年

10 田曉紅;;少數(shù)民族大學新生心理問題及對策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化研究——第八屆全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楊翠敏 通訊員 劉巖;順義近八百困難大學新生獲救助[N];北京社區(qū)報;2009年

2 傅北水;大學新生如何度過心理失衡期[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3 記者 王暉;16.2%的大學新生有“心病”[N];河南日報;2006年

4 中國礦業(yè)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 項麗娜;大學新生如何適應新生活[N];中國教育報;2007年

5 張學英 本報記者 周芝敏;一切從“心”開始[N];黑河日報;2010年

6 記者 吳巧君;新學期用心準備[N];天津日報;2004年

7 周勝華;大學新生當防適應性障礙[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2年

8 通訊員 曾理邋記者 張國圣;新生要“調心”“老生”要“收心”[N];光明日報;2007年

9 本報記者 趙永宏;大學生成長第一課該上什么?[N];大同日報;2006年

10 北京回龍觀醫(yī)院心理醫(yī)生 武雅學;大一新生易患三種心病[N];健康時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周婧;社會上的心理咨詢服務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文華;當代大學新生適應不良問題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2 佘丹丹;大學新生適應性調查及適應不良群體的干預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3 何爽;大學新生分離—個體化與家庭親密度、學校適應的關系[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時艷陽;社交自我效能感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楊宇;大學新生自我同一性與學校適應性的關系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6 司秀玲;大學新生的角色適應與心理健康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7 黃巖弟;大學新生依戀、情緒智力及學校適應的相關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李曉科;大學新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魏艷哲;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新生適應性與人格的相關性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10 李樹軍;市屬高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與應對方式及其關系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43115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43115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a08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