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育技術論文 >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在四川震后中學生團體心理輔導中的應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2-24 16:10

  本文關鍵詞: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在四川震后中學生團體心理輔導中的應用研究 出處:《中國特殊教育》2010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 團體心理輔導 中學生 災后心理重建


【摘要】:運用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取向的團體心理輔導方法,采用準實驗研究中的"不相等控制組前測后測設計",以928名災區(qū)中學生為樣本,對實驗組(進行為期3個月的積極團體心理輔導)和控制組(不進行干預)進行對比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團體輔導后心理健康水平表現(xiàn)出顯著的差異。與控制組相比,在學習壓力、焦慮、情緒不穩(wěn)、人際敏感等較為突出的心理問題上,實驗組學生有明顯改善;尤其是中度和重度心理問題得到了顯著改善。
【作者單位】: 四川綿陽東辰國際學校;西南科技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B844.2
【正文快照】: 1問題提出5.12汶川大地震造成災區(qū)學生傷亡慘重,幸存下來的青少年學生也由于親歷同學死傷、家人罹難等創(chuàng)傷性事件,身心均遭受沉重打擊。既有研究表明,災后30%-50%的兒童會出現(xiàn)情緒問題和行為問題[1]。汶川地震后的調查研究也發(fā)現(xiàn),學生在震后相當長的時間內仍然存在諸多地震后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吳萍娜;;積極心理學與災后心理重建[J];福建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2 王極盛;李焰;赫爾實;;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編制及其標準化[J];社會心理科學;1997年04期

3 官群;孟萬金;John Keller;;中國中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編制報告[J];中國特殊教育;2009年04期

4 王新波;;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顧與展望——孟萬金教授“積極心理健康教育”進程述評[J];中國特殊教育;2009年10期

5 張靜;張沖;官群;;四川地震災區(qū)中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調查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9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柯;;高校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4期

2 石曉琳;;論大學生的心理教育與團體心理輔導[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3 胡嵐;劉翠翠;秦紅霞;;大學新生心理普查后不同形式的心理干預效果評價[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4 李兆臣;;高職高專學校體育與學生身心健康之我見[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5 王國英;張輝;;強化高師?飘厴I(yè)生心理素質的有效對策[J];保定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6 宋倩;;談高職院!秷F體心理輔導》選修課程的開設[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0年11期

7 李紅霞;龐愛蓮;;運用團體心理輔導提高學習自我效能感的研究[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1年07期

8 甄志平;張瑛秋;邢文華;;中國學生體質測試指標體系演進與發(fā)展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年07期

9 索紅杰;劉志鵬;孟娟;毛偉琴;張玉玲;張龍斐;;團體訓練對高校大學生人格影響的研究——以上海理工大學網(wǎng)球教學課為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10 李文峰;唐學鋒;舒逍;丁杰;韋偉香;;四川地震災后心理干預的有效性研究[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王慧琳;;活動滲透式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與實踐[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年會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2 劉一村;;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A];第三屆全國農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張芝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與模式[A];2010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汪國琴;;試論課程化團體心理輔導中需要平衡的幾組關系[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年

5 郭曉薇;;團體咨詢式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實踐探索[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年

6 張可;張建華;;發(fā)展性團體咨詢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7 楊曉英;鄭皓;;理工科大學貧困生心理特點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8 徐麗;王敬群;胡潔;;大學生尋求專業(yè)性心理幫助態(tài)度的實證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9 張毅;;青少年心理健康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研究——以南通地區(qū)為例[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六屆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全國心理咨詢師大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洪波;礦難后礦工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趙崇蓮;廣東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構建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楊魯靜;品格優(yōu)勢的評估及其在心理臨床中的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梁瑛楠;大學生自殺意念的影響因素與干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曉萍;婚前輔導及其有效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6 方宏建;大學生人格培育的機理與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7 甄志平;體育與健康教育對中學生心理健康干預的實驗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4年

8 張芳;局級領導者群體整體效能的心理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趙梅;婚姻沖突及其對青春期子女的影響[D];北京師范大學;2005年

10 楊曉云;醫(yī)科大學生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生成、歸因及干預實驗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梅;基于社會性軟件的教師專業(yè)成長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正;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的現(xiàn)狀、問題和對策[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樓青;女性性服務工作者負性情緒狀況及相關因素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4 薛長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5 廖永華;大學生網(wǎng)絡道德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6 肖瑞;初中生英語考試焦慮的干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李興乾;初三學生考試焦慮的系列輔導[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李冬卉;學校團體輔導:場域的營造與慣習的重構[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9 楊陽;親子三角關系在初中生知覺父母婚姻沖突與心理健康間的中介作用[D];河南大學;2011年

10 牛竹青;高職新生同伴關系對學校適應的影響及其干預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思想[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7年12期

2 任俊,葉浩生;積極人格:人格心理學研究的新取向[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3 張高產(chǎn);;積極心理品質培養(yǎng):心理教育的重要價值取向[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4 孟萬金;;論積極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5 趙勇,高武勝,郭玉賓;水利院校大學生的應付方式和社會支持與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2年03期

6 耿愛英;;社會支持在災后心理危機干預中的作用[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7 任俊,葉浩生;積極:當代心理學研究的價值核心[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8 任俊,葉浩生;積極心理治療思想概要[J];心理科學;2004年03期

9 張沖;孟萬金;;國內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述評[J];中國特殊教育;2006年03期

10 孟萬金;;和諧社會呼喚特殊兒童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學習領會“十七大”報告精神,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創(chuàng)新[J];中國特殊教育;2008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瑞芹;曹繼云;何榮鋒;;團體心理輔導對重點中學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年08期

2 覃源滋;唐秀璜;;團體心理輔導:促進德育心育協(xié)調發(fā)展[J];大眾心理學;2005年01期

3 楊彥平;胡雁;;網(wǎng)絡成癮學生的團體心理輔導[J];大眾心理學;2003年09期

4 羅芳;堅持育人為本促進職校生心理健康發(fā)展[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S1期

5 王金鳳;楊學權;;中學心理輔導的新嘗試[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01期

6 牟蘇娜;;義務教育初中階段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林區(qū)教學;2011年02期

7 秦_g;大學新生的團體心理輔導[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6期

8 楊敏毅;;寄宿制重點高中發(fā)展性團體心理輔導的實踐與探索[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09期

9 葉玉清;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新生適應入學的作用[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4年34期

10 劉紅艷;王會軍;;高校開展團體心理輔導的思考[J];石家莊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翟一飛;;中學生體育鍛煉自我妨礙行為的調查研究[A];第五屆全國青年體育科學學術會議、第二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程軍;;宣泄與健康——淺談班主任在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導作用[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四)[C];2009年

3 程軍;;宣泄與健康——淺談班主任在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導作用[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江蘇卷)[C];2010年

4 孟四清;;中學生問題行為量表的理論構建與編制[A];新規(guī)劃·新視野·新發(fā)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天津學術文庫》(中)[C];2011年

5 汪之頊;楊振宇;蔭士安;;不同性別中學生青春期前后學習成績變化的分析研究[A];中國營養(yǎng)學會第五屆婦幼營養(yǎng)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6 黃盈;馬麗莉;梁寶勇;;對中學生生活應激和困擾癥狀的調查[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7 龔翠萍;張捷;;包頭市宏志班學生與普通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對照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8 徐方忠;馮年琴;;聽力殘疾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9 陳先獻;錢躍升;武軼農;蘇軍英;劉海燕;;中學生嘗試吸煙者的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摘要)[A];第12屆全國吸煙與健康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煙草控制框架公約論壇論文集[C];2005年

10 李國瑞;;上海市中學生心理健康自評量表的研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成雄 王玉國;市三運會暨第二屆中學生運動會閉幕[N];天水日報;2009年

2 趙文;中學生為何不認技校這條路[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7年

3 商州二職中 王小亞;當代中學生心理及行為淺析[N];商洛日報;2006年

4 朱劍慧;以色列中學生:成績不是生活的中心[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5 石雨川;穿要名牌 吃要精美 用要高檔觀[N];雅安日報;2008年

6 黃艾禾;一個另類中學生的寫作世界[N];光明日報;2008年

7 孟民 祝嘉;完不成社會實踐 中學生不能畢業(yè)[N];寶雞日報;2009年

8 記者 邵涌河;我市一中學生發(fā)明英文規(guī)范 書寫訓練方案獲國家專利[N];赤峰日報;2010年

9 高密市第五中學 吳賓;新課標下中學生體育課學習興趣的探究[N];學知報;2010年

10 ;迷失在“伊甸園”[N];自貢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陸洋;中學生擔憂的一般傾向性和內容特殊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肖漢仕;中學生非理性信念量表編制及非理性信念干預[D];中南大學;2007年

3 鄭淮;場域視野下的學生社會性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4 趙瑞情;中學生社團生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亓圣華;中學生羞恥感與身體鍛煉之間的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張月娟;中學生學習能力傾向測驗的初步編制[D];中南大學;2002年

7 楊小洋;中學生個人認識論的特點及與自我提問、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關系[D];北京師范大學;2006年

8 張倩;學校心理輔導的效果評價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9 楊彥平;中學生社會適應量表的編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翟一飛;中學生鍛煉自我妨礙行為及其相關心理因素的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余仙平;基于家庭治療的中學生網(wǎng)絡成癮矯治的實證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2 顧敏敏;團體心理輔導對中學生人際交往的干預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2年

3 邱銳;中學生出路與國民政府教育改革(1930—1937)[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4 魏彬;中學生人際關系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及教育引導[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郭新平;中學生數(shù)學自我效能感及其培養(yǎng)策略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6 張齡;中學生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7 惠進志;當代中學生感恩教育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8 王鵬;中學生道德情緒判斷與歸因特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王璇;培養(yǎng)中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方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10 李偉鋒;河南某縣中學生艾滋病知識知曉情況分析[D];鄭州大學;2010年

,

本文編號:132903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32903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5fb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