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應對方式及其催眠干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1-12 07:09
本文關鍵詞:大學生的應對方式及其催眠干預研究
【摘要】: 大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的加速成長期,心理發(fā)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調(diào)節(jié)和自我控制能力還不強,面對來自學習、戀愛和就業(yè)等方面的種種壓力,常常出現(xiàn)內(nèi)心矛盾沖突,如果學生采用了不適當?shù)膽獙Ψ绞?使負面影響急劇擴大,帶來消極的心理體驗,就會產(chǎn)生心理障礙,損害身心,導致嚴重的后果。因此,大學生采取并形成什么樣的應對方式,從而使壓力事件的負面影響減至最小,怎樣的心理干預才能提高大學生的心理應對能力,已經(jīng)成為心理學界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而以往的研究多側(cè)重在應對方式的調(diào)查研究上,為數(shù)不多的應對干預研究也都是以意識層面團體輔導的方式開展的,干預模式單一,因此本研究試圖先通過大樣本的調(diào)查了解現(xiàn)階段大學生應對方式的特點,再通過具體的實驗干預(團體催眠干預、一般團體干預),比較意識層面的團體輔導與無意識層面的催眠團體輔導的治療效果,并就哪一種干預更佳作進一步探討,為高校開展大學生應對方式干預活動提供實踐依據(jù)。 在本研究范圍內(nèi),可以得出以下結(jié)論: (1)大學生應對方式的使用頻次從高到低依次為:解決問題,求助,退避,幻想,合理化,自責;成熟應對方式的使用占51%,不成熟應對方式的使用占49%; (2)大學生在求助應對方式上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女生比男生更多地選用求助的應對方式;本科院校的學生與大專院校的學生相比,在解決問題因子上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本科院校學生更加傾向于選擇解決問題這一應對方式; (3)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在解決問題、自責兩個因子上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在幻想、退避、合理化三個因子上也存在差異,即獨生子女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傾向于選擇解決問題的應對方式,而非獨生子女傾向于選擇自責、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應對方式。城鎮(zhèn)組的學生與農(nóng)村組的學生相比更容易選擇幻想的應對方式; (4)不同年級大學生在自責這一因子上的得分存在顯著差異,一、二年級的大學生與三、四年級大學生相比更多地使用自責應對方式,其他維度上年級差異不顯著。應對方式呈現(xiàn)年級變化曲線,即出現(xiàn)成熟應對方式的使用隨著年級的遞增而遞增,不成熟應對方式遞減的趨勢,但畢業(yè)班的大學生又出現(xiàn)成熟應對方式下降,不成熟應對方式上升的態(tài)勢; (5)實驗組團體催眠干預之前應對方式各因子與對照組無差異;干預后,實驗組組所有因子都得到改善,對照組部分因子得到改善,實驗組和對照組各因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即團體催眠組比一般團體心理干預組的干預效果更顯著。 (6)三個月后的追蹤測查,實驗組仍然具有良好的愈后效果,而對照組追蹤后測雖然與對照組后測沒有差異,但整體出現(xiàn)成熟應對方式應用下降、不成熟應對方式應用上升的趨勢。
【學位授予單位】:揚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B844.2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梁向陽;;應對方式的研究綜述[J];華章;2012年3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強明;高職生人際關系困擾的研究[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2年
2 趙玉婷;初中生學習挫折應對方式現(xiàn)狀及干預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1748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17484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