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視野下“班級公共生活”的構建
本文關鍵詞:公民教育視野下“班級公共生活”的構建
更多相關文章: 公共生活 班級 公民教育 公民權利 公民意識 中小學生 民主平等 學生參與 學生權利 班主任
【摘要】:正民主是一種人類公共生活的形式,是一種值得追求的良性形式。沒有公共生活,就沒有真正的民主;沒有公共生活的歷練,就無從培養(yǎng)公共精神和民主理性,也就無從誕生真正的公民。《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努力使學生具有理想信念、公民意識、健康身心
【作者單位】: 上海市松江區(qū)教師進修學院;
【分類號】:G41
【正文快照】: 民主是一種人類公共生活的形式,是一種值得追求的良性形式。川沒有公共生活,就沒有真正的民主;沒有公共生活的歷練,,就無從培養(yǎng)公共精神和民主理性,也就無從誕生真正的公民!渡虾J兄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任一2020年)》提出,要“努力使學生具有理想信念、公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向明;實踐性知識: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知識基礎[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1期
2 陳尚達;語文綜合性學習與學生主體性發(fā)展[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3 劉寶存;;理性主義與功利主義大學理念的沖突與融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4 沙琦,馮建軍;論主體間性及其教育[J];濱州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5 曹前貴,黃孝玉;新課程視野下教師角色的重塑[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6 陳大偉;教師的專業(yè)生活與教師的實踐性知識——兼談教師教育課程改革[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7 王志定;;IT環(huán)境下會計教學模式的探索[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5年12期
8 王驥;課程評價改革趨勢探微[J];成人教育;2004年09期
9 薛煥玉;;對學習共同體理論與實踐的初探[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10 李子運;;教育技術學若干問題的反思——兼論開展教育技術哲學研究之必要性[J];電化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賀素芝;;從教師成長的角度談教育價值[A];2007“校本培訓”主題論壇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曉敏;對話教學的意義和策略[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范文貴;數(shù)學探究學習內涵與策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劉黔敏;德育學科課程:從理念到運行[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4 王全林;“知識分子”視角下的大學教師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5 邵燕楠;走向“情境”與“問題”[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張利萍;教育與勞動力流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7 陶能祥;高等教育內分流模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8 徐輝富;教育研究的現(xiàn)象學視角[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王艷霞;課程中的文化選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10 劉黎明;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學中人之問題再認識[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懿琛;美國擇校政策分析及其啟示[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任海賓;論教科書話語[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3 朱麗;論教師的實踐智慧及其生成[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4 陳國慶;知識觀的現(xiàn)代轉變與語文基礎教育改革[D];貴州師范大學;2004年
5 王翠微;讓人文回歸初中生物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6 牟忠彥;生命教育觀若干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7 韓萬志;教育管理創(chuàng)新的哲學視界[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8 呂紹嫻;李普曼兒童哲學中學校德育理論與實踐探析[D];云南師范大學;2004年
9 李義勝;當代教師的文化使命[D];安徽師范大學;2004年
10 汪昌華;班級學生社會分層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張亞澤;;公共精神與和諧社會的公民之維[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6年03期
2 施雪華;黃建洪;;公共理性、公民教育與和諧社會的構建[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3 李萍;論公民道德與構建和諧社會[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袁軍輝;;家里的“民主生活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年03期
2 樊天寶;;提高閱讀量 增強學生習作能力[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年01期
3 王雄;陳先枝;;注重養(yǎng)成教育 培養(yǎng)合格人才[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年03期
4 王紅軍;;班主任工作與公正團體法[J];世紀橋;2010年03期
5 方筱莉;;談課堂生成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年01期
6 呂峗;;青年教師成名過早未必是好事[J];教學與管理;2010年02期
7 周妙苗;;警惕兒童閱讀的三種不良傾向[J];教育科研論壇;2010年01期
8 陳莉;;試卷哪里去了[J];江蘇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9 楾瑩;;“費心”的學!K州市吳中區(qū)蘇苑實驗小學印象[J];江蘇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10 黃藝;;淺談新生班級的管理[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奕;傅紀波;葉琳;;急性出血性結膜炎暴發(fā)控制措施效果評估分析[A];華東地區(qū)第十次流行病學學術會議暨華東地區(qū)流行病學學術會議20周年慶典論文匯編[C];2010年
2 朱云霞;;基于圖著色算法的教務排課算法模型的研究[A];天津市電視技術研究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齊麗麗;翟翠娟;;探尋新形勢下中專德育教育的突破口[A];中國職教學會德育教育工作委員會德育教學研究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李洋;;民主實驗和新聞改革——美國公共新聞事業(yè)思想評析[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吳鏑鳴;;論“云計算”與網絡中立性原則[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彭良健;;因責任而傳播——寫在2009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召開之際[A];第五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論文集[C];2009年
7 齊衛(wèi)平;陳朋;;網絡公共論壇:虛擬空間中的協(xié)商民主實踐[A];社會主義與中國現(xiàn)代化 政治·法律與社會: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9年
8 朱寧;李鵬;;城市道路景觀設計淺析[A];現(xiàn)代建設工程應用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9 馬迎華;齊建國;王雁;王鳳清;張芯;;技能為基礎的學校預防艾滋病教育高中題庫設計與應用[A];轉型期的中國公共衛(wèi)生:機遇 挑戰(zhàn)與對策——中華預防醫(yī)學會第三屆學術年會暨中華預防醫(yī)學會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世界公共衛(wèi)生聯(lián)盟第一屆西太區(qū)公共衛(wèi)生大會、全球華人公共衛(wèi)生協(xié)會第五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10 沈愛軍;甘文燁;馮景強;劉海燕;黃純健;盧珊;;一起侵襲性大腸桿菌疫情暴發(fā)的調查[A];轉型期的中國公共衛(wèi)生:機遇 挑戰(zhàn)與對策——中華預防醫(yī)學會第三屆學術年會暨中華預防醫(yī)學會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世界公共衛(wèi)生聯(lián)盟第一屆西太區(qū)公共衛(wèi)生大會、全球華人公共衛(wèi)生協(xié)會第五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評論員 丁永勛;一個村莊的故事何以引發(fā)城里人共鳴[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2 本報記者 王慶環(huán);網絡時代:兩代人共成長[N];光明日報;2011年
3 教軍章 黑龍江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探尋行政主體與公共制度整體融合的途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4 耿任;寬容和呵護未成年人比吸引眼球更重要[N];光明日報;2010年
5 記者 談燕 實習生 袁博;21個居委會自治家園揭曉 世博期間向全球游客開放[N];解放日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林曉蔚;該怎么調動民眾的參與[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7 記者 康逸;英國取消議員第二套房補[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8 葉成柳 華燈平;樂平三項措施強化學生安全意識[N];人民公安報·交通安全周刊;2010年
9 本報記者 張婷;該給孩子什么樣的班級生活[N];中國教育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計琳 實習生 徐星;萬瑋:一部“兵法”闖“江湖”[N];中國教育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成守勇;禮樂生活[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勝玉;平等和參與[D];吉林大學;2010年
3 趙志勇;論市民社會與國家二分架構[D];吉林大學;2010年
4 劉勤;自我、主體性與村莊[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5 楊光;基督清教與美國政治文化的形成[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6 汪建達;在敘事中成就有德性有品格的人[D];浙江大學;2005年
7 陳紅梅;網絡傳播與公眾表達[D];復旦大學;2005年
8 劉宏斌;認真對待平等[D];復旦大學;2004年
9 朱曉宏;學校對學生道德成長影響之檢討[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10 呂卓紅;川西茶館:作為公共空間的生成和變遷[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婷婷;上海市中學生網絡成癮預防實驗及個案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2 倫濟昀;街道公共陰角空間的價值和設計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譚燕;高中化學元素化合物知識教學建模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徐健;自然狀態(tài)學說諸問題[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5 張睿;托克維爾的“社會結社”理論及其民主法治價值[D];黑龍江大學;2010年
6 和慶剛;康德公民倫理思想探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趙紅霞;長春市初中數(shù)學教師職業(yè)壓力調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趙雯;基于價值流理論的上海市水資源價值量核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曹中海;阿倫特公民思想研究[D];揚州大學;2010年
10 葉曉武;農村普高高三學生數(shù)學學習習慣的調查與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1418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141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