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雜性科學視野下的課堂教學行為研究:反思與重構
本文關鍵詞:復雜性科學視野下的課堂教學行為研究:反思與重構
更多相關文章: 復雜性科學 課堂教學行為 簡單性范式 復雜性范式 行為研究 教師思維 反思與重構 復雜巨系統(tǒng) 本體論模型 認知研究
【摘要】:教師效能研究的消隱以及教師認知研究和教師生態(tài)研究的復興表明,課堂教學行為研究從簡單性范式向復雜性范式的轉變是大勢所趨。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行為研究的效益,在本體論模型上要實現(xiàn)從"簡單小系統(tǒng)"向"復雜巨系統(tǒng)"的回歸;在價值觀操守上要實現(xiàn)從"探究普適性的客觀規(guī)律"向"尋求情境化的教學意義"的轉變;在方法論準則上要實現(xiàn)從"還原論方法"向"系統(tǒng)論方法"的升級。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化學教育研究所;
【關鍵詞】: 復雜性科學 課堂教學行為 簡單性范式 復雜性范式 行為研究 教師思維 反思與重構 復雜巨系統(tǒng) 本體論模型 認知研究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08JA880013) 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GH08070) 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08BJYX05) 東北師范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特色研究項目(NENU-SKC2007012) 河北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W2009Y35)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420
【正文快照】: 如果把1896年6月美國學者克雷茨(H.E.Kratz)在《教育論壇》上發(fā)表“兒童公認的優(yōu)秀教師的特征”[1,2]視為開端,到目前為止,課堂教學行為研究已經(jīng)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從哲學的角度看,可以把這一百多年的研究歸結為兩種范式:簡單性范式和復雜性范式。簡單性范式建立在有序、分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S·埃德爾 ,G·默里 ,張武升;不同系科在課堂教學行為與學生的教學評定關系上的差異[J];高等教育研究;1988年02期
2 朱紅文;當代哲學的形態(tài)與方法[J];社會科學家;1991年03期
3 王宏維;;復雜性:規(guī)律觀念轉型的關鍵[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1年05期
4 白藍;;“微格教學”簡介[J];生物學通報;1991年02期
5 周躍良;科學中的簡單性觀念與科學美[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4年01期
6 柯華慶;復雜性科學時期偶然性與必然性關系的一個數(shù)學模型[J];九江師專學報;1994年06期
7 柳延延;一個使科學重新充滿活力的人——評普里戈金的科學哲學思想[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4期
8 克剛;北京市教育局教研部、北京四中聯(lián)合舉辦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J];課程.教材.教法;1995年03期
9 王雨田;形成中的系統(tǒng)科學及其存在問題[J];中國社會科學;1995年04期
10 倪鵬程;組建“學者系統(tǒng)”,促進科學聯(lián)合——為科學的奮進而呼吁[J];系統(tǒng)辯證學學報;1995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序言[A];面向復雜系統(tǒng)的管理理論與信息系統(tǒng)技術學術會議專輯[C];2000年
2 萬江平;楊建梅;夏志忠;;信息時代如何增強中國企業(yè)競爭力[A];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Research--Proceeding of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0年
3 劉和平;魏一鳴;范英;徐偉宣;;復雜性科學及其在經(jīng)濟領域中的應用[A];面向復雜系統(tǒng)的管理理論與信息系統(tǒng)技術學術會議專輯[C];2000年
4 唐瑞;魏一鳴;蔡嗣經(jīng);;復雜性理論與方法及其在經(jīng)濟領域的應用——綜述與展望[A];面向復雜系統(tǒng)的管理理論與信息系統(tǒng)技術學術會議專輯[C];2000年
5 呂瑞華;;復雜性科學及發(fā)展狀況分析[A];面向復雜系統(tǒng)的管理理論與信息系統(tǒng)技術學術會議專輯[C];2000年
6 海峰;楊永福;李必強;;管理集成的經(jīng)濟性分析[A];面向復雜系統(tǒng)的管理理論與信息系統(tǒng)技術學術會議專輯[C];2000年
7 方錦清;;從物理上考察復雜性的基本特征及其在一些典型復雜系統(tǒng)中的表現(xiàn)[A];Complexity Problem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8 劉勤;;從宇宙射線數(shù)據(jù)到強子化的動力學機制[A];Complexity Problem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9 薛領;楊開忠;;城市與區(qū)域系統(tǒng)空間演化問題初探[A];Complexity Problem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10 侯燦;;后基因組時代的統(tǒng)一醫(yī)藥學——展望21世紀復雜性科學的一個新前沿[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成立20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吾倫;管理變革與復雜性科學[N];光明日報;2000年
2 ;復雜系統(tǒng)與復雜性科學[N];科學時報;2000年
3 金吾倫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家;論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整合[N];科技日報;2001年
4 譚潔;跨學科的“熱門”話題[N];科技日報;2001年
5 記者 姚詩煌 江世亮;信息化為企業(yè)帶來可觀效益[N];文匯報;2001年
6 本報記者 姚詩煌 江世亮;以人為主發(fā)展大成智慧工程[N];文匯報;2001年
7 ;面向21世紀的系統(tǒng)科學與工程[N];文匯報;2001年
8 宋芳;我國天然藥物與中藥基礎研究應注意的問題[N];中國醫(yī)藥報;2001年
9 王迅;統(tǒng)一醫(yī)學 為新醫(yī)學奠基[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1年
10 宋芳;葉鑫生談天然藥物與中藥基礎研究[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愛華;“突現(xiàn)論”中的哲學問題[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滕軍紅;整體與適應——復雜性科學對建筑學的啟示[D];天津大學;2003年
3 劉文財;中國股票市場價格行為復雜性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4 盧強;復雜之整合——黃山風景區(qū)規(guī)劃與建筑設計實踐研究[D];清華大學;2002年
5 郭元林;復雜性科學知識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張喜德;鋼筋混凝土構件耐久性的若干問題研究[D];廣西大學;2004年
7 章紅寶;錢學森開放復雜巨系統(tǒng)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8 張建瓊;課堂教學行為優(yōu)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9 謝焱石;構造—流體—成礦體系的復雜性及其動力學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4年
10 廖守億;復雜系統(tǒng)基于Agent的建模與仿真方法研究及應用[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蘇國輝;論科技進步對思維方式的影響[D];廣西師范大學;2002年
2 毛果平;基于復雜性分析的虛擬企業(yè)研究[D];湖南大學;2002年
3 成博;中醫(yī)基礎理論與復雜性科學觀的比較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3年
4 王文芳;復雜適應系統(tǒng)演化探究——基于Agent技術的分析[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5 武全;網(wǎng)絡組織理論研究[D];西南石油學院;2003年
6 喻曉東;課程綜合化與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變化[D];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
7 王桂平;圖式理論在復雜系統(tǒng)控制中的應用研究[D];重慶大學;2003年
8 丁敏;課堂教學中的師生沖突[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9 劉z巡,
本文編號:11321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132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