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哲學視野里的教學論研究
本文關鍵詞:過程哲學視野里的教學論研究
【摘要】:過程即實在,實在即不斷展開的過程。倘若用這種過程哲學觀看待、理解教學,那么教學就是一種不斷生成、變化的活動,而這種不斷生成、變化的教學急需教學論研究作出如下轉變:在研究對象上,由抽象的人轉變?yōu)榫唧w的人;在基本問題上,由教學認知矛盾轉變?yōu)榻虒W存在矛盾;在思維方式上,由預成性思維轉變?yōu)樯尚运季S,從而為教學論研究開拓出一個新的問題域。
【作者單位】: 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關鍵詞】: 過程哲學 教學論研究 轉型
【分類號】:G420
【正文快照】: “現(xiàn)實世界是一個過程,該過程就是諸現(xiàn)實實有生成的過程!薄1“〕萬物皆流”是這種過程哲學觀的形象表達,倘若用這種過程哲學觀看待、理解教學,那么教學將是一種不斷生成、流變的活動。而這種不斷生成、流變的教學急需教學論研究作出如下轉變:在研究對象上,由抽象的人轉變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芮必峰;健全的社會與健全的傳播——試論弗洛姆的傳播思想[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2 李家成;論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3 湯文曙;馬克思歷史觀的主體視角及其當代價值[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4 劉榮清;馬克思現(xiàn)代理性主義人性觀的生成——讀《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5 陳愛萍;馬克思“市民社會”概念的演變[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6 孫顯元;;總體社會、主體社會和社會建設[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7 高敏;“西方馬克思主義”“總體性”思想對當代社會發(fā)展的啟示[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8 陳紹山;關于消費的哲學反思[J];安徽商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9 陶富源;“實踐本體論”錯在哪里[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10 楊福生;50年代前期我國文學理論教材建設概論[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海峰;阿多諾的“否定的辯證法”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2 郝志軍;教學理論的實踐品格[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3 張希希;論有效的課堂交往[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4 史耀疆;制度變遷中的中國私營企業(yè)家成長研究[D];西北大學;2002年
5 陳章樂;社會主義法治化初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6 常晉芳;網(wǎng)絡哲學引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7 何玉興;社會群體溝通平衡問題學理資源探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趙雪綱;論人權的哲學基礎[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郭艷君;歷史與人的生成[D];黑龍江大學;2002年
10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權力話語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波;儒學與未來科技[D];云南師范大學;2000年
2 李欣;本體論視域中的美善關系[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3 樊育紅;當代知識管理觀分析[D];蘇州大學;2001年
4 王迅;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論述評[D];蘇州大學;2001年
5 吳燕;哲學向生活世界的回歸——馬克思感性世界理論的初步構建[D];黑龍江大學;2001年
6 張彭松;總體性與歷史的終極關切——對青年盧卡奇總體性范疇的反思[D];黑龍江大學;2001年
7 岳友熙;人類精神的諾亞方舟[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8 李文記;論競技體操的美學特征[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9 李紅專;試論馬克思關于人的價值尺度與生產(chǎn)力尺度的思想[D];云南師范大學;2001年
10 王奎清;論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思維方式[D];鄭州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慶昌;;教學論的哲學內(nèi)涵——用思想的方式探尋教學本體、追尋教學理想[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1年04期
2 靳玉樂;王洪席;;基于過程哲學的課程論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年22期
3 辛繼湘;;教學論實踐智慧的缺失與重建[J];課程·教材·教法;2011年03期
4 李長吉;徐德華;;教學研究的起點:人的存在方式[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1年04期
5 田慧生;;懷念中加高層次教育研究人才聯(lián)合培養(yǎng)項目的開拓者——李秉德先生——《李秉德教育文集》編后記[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1年04期
6 李家清;戶清麗;;我國課程論與教學論研究現(xiàn)狀透視與未來瞻望——基于2010年全國課程論研討會和教學論年會研究成果的分析[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1年03期
7 石鷗;;論作為教學論研究起點的教學語言[J];上海教育科研;1997年08期
8 潘洪建;;教學何以轉知成智——對“莊子難題”的教學論探討[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1年03期
9 張欣;侯懷銀;;近10年中國教學論學科建設的本土探索[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1年04期
10 孫琳;;論交往的教學論價值——基于教學哲學的視角[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1年04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安徽省廣德中學 吳亮奎;教學論研究請關注“中國”的課堂[N];中國教育報;2008年
2 高華程 桓公;教學論研究應直面現(xiàn)實[N];中國教育報;2002年
3 本報記者 蔣建華;中國教育研究需要中國氣派[N];中國教育報;2004年
4 本版編輯 本報記者 郜云雁 實習生 王健紅 杜巖巖;不能遺忘的俄羅斯[N];中國教育報;2006年
5 宋曉夢;教學論應回歸教學“原點”[N];光明日報;2006年
6 鐘啟泉 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新課程改革開啟中國課程發(fā)展新紀元[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7 ;過程教育哲學:超越知識,擁有智慧[N];中國教育報;2004年
8 宣小紅 李德剛 譚燁 董潔 王靜 王蕾 姜天海 招斯U,
本文編號:10130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013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