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班額”到“小班化”教育實驗的效果與價值分析
本文關鍵詞:由“小班額”到“小班化”教育實驗的效果與價值分析
【摘要】:對小班化教育實驗效果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實驗學校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得到優(yōu)化,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明顯轉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行為發(fā)生變化,學校教育質量和社會聲譽得到提高。小班化教育在促進教育教學改革、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發(fā)展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作者單位】: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
【關鍵詞】: 小班額 小班化 教育公平 教育均衡
【分類號】:G420
【正文快照】: 從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上海、北京、天津和沈陽等地,相繼開展了小班化教育的實驗研究。隨著小班化教育實驗的深入開展,其實驗效果,特別是由“小班額”轉變?yōu)椤靶“嗷钡慕逃龑嶒炐Ч捌鋬r值到底如何呢?2008年1月以來,筆者所在的“海淀區(qū)小班化教育實驗調研組”對北京市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和學新;班級規(guī)模與學校規(guī)模對學校教育成效的影響──關于我國中小學布局調整問題的思考[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1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潘穎;李梅;;班級規(guī)模與學生發(fā)展的問題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2 朱伶俐;劉黃玲子;;CSCL實時交互效果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3 蔣士會;試論高校大班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J];大學教育科學;2004年01期
4 耿申;學校適宜規(guī)模及相關設施標準[J];教育科學研究;2003年05期
5 趙曉曼,馮文全;中小學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原因及對策[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6 路宏;;關于學校規(guī)模經濟的研究綜述[J];中國農業(yè)教育;2006年03期
7 史曉紅;試析課堂中的隱性課程[J];教育探索;2003年03期
8 和學新;;小班化教育:意義解讀與推進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7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青山;我國小學小班化教育問題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2 龐紅衛(wèi);小班化教育的歷史考察與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3 朱水萍;高師院校教育類課程的教學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4 鮑楓;小班中情感教育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3年
5 朱秀艷;美國小規(guī)模學校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6 鐘昱;美國小班化教育探析[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王鋒青;教學活動若干環(huán)境因子的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4年
8 宋飛瓊;公辦普通高中教育投資效率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9 熊孝廣;我國基礎教育壓縮管理問題探微——基于湖北省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10 江文高;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問題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鄭立達;小班化教育實踐研究初探[J];教育發(fā)展研究;1998年09期
2 張民生;推進素質教育 建設一流基礎教育[J];教育發(fā)展研究;1998年12期
3 楊小珍;從經濟角度看素質教育及其改革實踐[J];中國成人教育;1998年06期
4 焦宗芳;“小班化教育”研究與探討[J];昌濰師專學報;1998年06期
5 焦宗芳;“小班化教育”研究初探[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1998年03期
6 毛放,張錦堂,金禮福,馬麗敏,趙鉅俊,張軍,俞吉祥;小班化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06期
7 《步出高峰后優(yōu)化教育資源及進行小班化教育的可行性研究》課題組 ,張雪珍;上海市小學實施小班化教育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06期
8 傅祿建;實施小班化教育的理論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06期
9 ;上海市中小學素質教育工作會議召開[J];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08期
10 張民生;;探索小班化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J];上海教育;1998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胡揚紅;;小班化教育中學生訂正作業(yè)習慣的養(yǎng)成之我見[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記者 楊金志;孩子相對而坐 教師因材施教[N];新華每日電訊;2000年
2 本報記者 劉華蓉;小班化,,精致教育蓋頭掀起[N];中國教育報;2001年
3 董蓓菲;反思小班化[N];中國教育報;2001年
4 本報記者 朱振國;一切為了學生全面發(fā)展[N];光明日報;2001年
5 董蓓菲;反思小班化教育 深層次問題凸現[N];亞太經濟時報;2001年
6 本報記者 劉騫;借雙慧眼看小班[N];四川日報;2002年
7 記者 陳韶旭;三年內推行初中小班化教育[N];文匯報;2002年
8 記者 陳韶旭;嘗試“小班化”個性化教學[N];文匯報;2002年
9 朱華賢;班級是否越小越精神?[N];中國教育報;2003年
10 馬礫 宋寧 王崢;小班化:南京教育新亮點[N];江蘇經濟報;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青山;我國小學小班化教育問題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2 龐紅衛(wèi);小班化教育的歷史考察與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3 梁偉思;小班教學——廿一世紀基礎教育新趨勢[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鮑楓;小班中情感教育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3年
5 鐘昱;美國小班化教育探析[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張繼軍;區(qū)域推進小班化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倪習龍;小學小班化教育的實踐探索及其理論思考[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張然;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班化教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9 王薇;小班額條件下的個性化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10 顧嬌妮;整體語言與我國小學語文教學[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7519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751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