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生活事件與適應性問題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大學生生活事件與適應性問題的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大學生生活事件與適應性問題。方法本研究采用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大學生適應性量表(CCSAS),考察了1394名大學生的生活事件與適應性問題。結果1目前,大學生面臨的生活事件中,學習壓力對大學生的影響最大;2武漢市大學生對大學生活適應較好,情緒以正性為主,滿意度較高;3人口學統(tǒng)計變量在生活事件和適應性的個別維度上有顯著性差異;4學習壓力可以顯著預測大學生生活適應性,另外,人際關系,健康對生活適應性有一定的預測作用。結論生活事件是引起大學生生活適應性問題的誘發(fā)因素,學習壓力、人際關系和健康可以預測大學生生活適應性。
【作者單位】: 中國.湖北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系;
【關鍵詞】: 大學生 生活事件 適應性 應對
【基金】:湖北省教育廳2007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課題成果之一
【分類號】:B844.2
【正文快照】: 大學階段是一個人人格發(fā)展、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1]。同時大學生又面臨著一系列重大的人生課題,如大學生活的適應、專業(yè)知識的學習、交友戀愛、擇業(yè)就職等,但由于身心發(fā)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調(diào)節(jié)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復雜的自身和社會問題,往往容易導致強烈的心理沖突,從而產(chǎn)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倪有娣,樓美麗;大學生生活事件及應對方式的研究[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05年02期
2 翟德春,潘秀丹 ,李慧英 ,任智梅 ,周旭松 ,朱巧玲;醫(yī)科大學生焦慮情緒的心理社會因素探討[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年02期
3 周莉;于生凱;;大學新生適應情況的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6年07期
4 江光榮,靳岳濱;中國青少年生活事件檢查表編制報告[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0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吳劍;影響大學生適應的心理沖突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2 朱麗雅;大學生生活事件、應對方式與焦慮的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教育部《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tǒng)》課題組 ,梁寶勇,郝志紅;《中國大學生心理應激量表》的編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年02期
2 譙利平;;大學新生面臨的適應問題與自我調(diào)適[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3 陳琴;丁霞;黃雪梅;;貧困大學生生活壓力事件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年07期
4 方芳;姚本先;;女大學生生活壓力與心理健康研究述論[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5 梁寶勇 ,黃盈 ,馬麗莉;中學生生活應激評定量表的初步編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2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盧國華;堅韌人格與應激、心身反應的關系[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封莉莉;貴陽市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心理健康及其相關因素的調(diào)查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2 李濤;大學生情緒智力及其對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3 黃盈;大、中學生生活應激評定量表的編制[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4 劉衛(wèi)春;初二學生應對方式、應對效能與心理適應的關系及干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5 劉陳陵;大學生日常生活壓力、社會支持及其相關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6 常逢錦;大一新生生活事件的應對方式、心境對其身心健康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7 吳小蘋;高職生應激源、應付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8 許明;大學生心理應激事件評定量表編制及相關分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9 劉玉梅;蒙漢貧困大學生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10 孫士梅;青少年學業(yè)情緒發(fā)展特點及其與自我調(diào)節(jié)學習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東升,陶芳標;中學生生活事件評定及其與焦慮、抑郁之間關系的研究[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0年04期
2 張建衛(wèi),劉玉新,金盛華;大學生壓力與應對方式特點的實證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3 楊俊茹,張磊,陳雁飛,史曉敏;大學生壓力應對方式的調(diào)查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4 王極盛,丁新華;初中生主觀幸福感與生活事件的關系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3年02期
5 蘇連升;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心理分析[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6 王建新;大學生學習心理壓力探析和調(diào)適[J];高等理科教育;2004年06期
7 劉朝瑩;應對方式與中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綜述[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8 李宏翰,趙崇蓮;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基于心理健康的分析[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9 覃干超;高師學生應激生活事件狀況的調(diào)查研究[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10 王家林,莫稅英;大學生面臨挫折現(xiàn)狀及應對情況的調(diào)查研究[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張三萍;1000例獨生子女大學生人格的分析與啟示[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2 盧謝峰;大學生適應性量表的編制與標準化[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3 盧春莉;大學生心理適應能力問卷的編制及應用分析[D];山西大學;2004年
4 李志杰;普通高校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心理適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玉萍;;大學生心理健康調(diào)查與分析[J];健康研究;2011年04期
2 黃帥;宋開春;;高校大學生心理貧困及解困措施[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1年04期
3 張桂華;;好心的誤導[J];大眾心理學;2003年12期
4 虞亞平;王瑩;;南通大學杏林學院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分析[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3期
5 李娟;;心理信箱[J];知識就是力量;2011年07期
6 趙曉軍;刁連成;;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幾點思考[J];青春歲月;2011年14期
7 劉麗薇;石海梅;李繼權;;災后兒童心理適應及政策研究[J];現(xiàn)代交際;2011年06期
8 王建中;吳瑞林;;城鄉(xiāng)差異對大學新生適應狀況的影響[J];中國青年研究;2011年09期
9 趙麗萍;;自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基石[J];世紀橋;2011年11期
10 阿言;;我為何與同學“格格不入”?[J];涉世之初;2003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包衛(wèi);陳會昌;瞿建國;;大學生網(wǎng)絡行為偏差的心理分析與調(diào)適對策[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2 徐鳳姝;楊宜音;;關于大學一年級學生情緒的“TAT”試測及其分析[A];全國第六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87年
3 李曉波;詹麗萍;董莉萍;杜瑞紅;;北華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分析[A];2004醫(yī)學心理、軍事心理、康復心理、醫(yī)學心理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4年
4 于景偉;秦平;張文彥;田培成;張仲孚;;大學新生SCL90測試結果的SPSS統(tǒng)計[A];高教科研2006(下冊:專題研究)[C];2006年
5 劉鳳娥;;大學新生適應特點及其對教育的啟示[A];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論文集[C];2009年
6 趙阿勐;劉宣文;;大學新生的移動電話使用對入學后孤獨感的影響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7 甘怡群;鄭威;溫瑤;;未來取向應對、內(nèi)隱態(tài)度與大學生入學適應[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公彥霏;;大四學生對于本科階段的反事實思維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9 王起香;;一年級降級生自卑心理及調(diào)適[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化研究——第八屆全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10 周世綱;李軍;姜波;;大學生群體中邊緣人物的心理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化研究——第八屆全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曉光(作者單位:安徽財貿(mào)職業(yè)學院);大學生網(wǎng)絡心理問題透視以及應對策略[N];安徽經(jīng)濟報;2006年
2 本報記者 趙永宏;大學生成長第一課該上什么?[N];大同日報;2006年
3 本報評論員 郭振綱;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亟待加強[N];工人日報;2005年
4 張學英 本報記者 周芝敏;一切從“心”開始[N];黑河日報;2010年
5 方奕 劉亞麗 王濱 程樂華 李峰 袁志發(fā);理性的認知伴你成功[N];河南日報;2006年
6 陳福新;做事拖沓是心病[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7年
7 健康時報特約記者 高兵;做事拖拉是“心”病[N];健康時報;2006年
8 馬志高;年輕人,,你那不叫“懷舊”[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9 本報記者 孫軍邋通訊員 趙笛;三種心理問題值得關注[N];中國教育報;2007年
10 劉建國;對大一新生需進行心理調(diào)試[N];科技日報;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明慧;當代大學生心理素質(zhì)及其教育的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年
2 柳忠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3 張艷霞;大學生心理危機成因分析與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08年
4 伊學慧;大學生的學校適應及其與成人依戀的關系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5 潘朝霞;大學生心理分離與學校適應: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調(diào)節(jié)作用[D];河南大學;2009年
6 胡寶倩;南京市高校新生自我和諧與適應性的現(xiàn)狀及相關性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7 王幸生;認知需求、專業(yè)承諾、擇業(yè)效能感與大學生學習適應狀況的關系[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8 張偉;大學生社交焦慮與自我概念、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D];汕頭大學;2008年
9 楊宇;大學新生自我同一性與學校適應性的關系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10 丁立;大學生學校認同及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7369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736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