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學制度轉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09 13:28
本文關鍵詞:學校教學制度轉型研究
【摘要】: 從制度的視角來對我國的課程與教學改革進行審視,不難發(fā)現(xiàn)我國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困境和問題,不僅僅只存在于技術的、方法的層面,而且從根本上來說還源于制度的羈絆和束縛。本文在對我國的當前社會現(xiàn)實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并結合我國當前的課程改革的現(xiàn)狀和要求,闡述了我國課程改革建設應從學校教學制度走向學校課程制度,并對學校課程制度的界定、內容、實施策略等方面做出了較為深入的探討。 全文共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導論,扼要介紹了本研究的緣起、文獻綜述和研究意義。第二部分對我國的社會轉型做出了剖析,闡述了市場經(jīng)濟、知識經(jīng)濟和民主社會對我國傳統(tǒng)的學校教學制度的沖擊和要求。第三部分較為詳細地探尋了學校教學制度轉型的課程背景。第四部分對超越學校教學制度的課程制度做出了相關的解讀,并對學校教學制度和學校課程制度這二者的關系進行了比較,進一步指出了學校課程制度的特點和標準以及學校課程制度建設對學校發(fā)展的意義。在最后第五部分中,筆者對學校教學制度轉型為學校課程制度的誤區(qū)和問題做出了分析,提出了從學校教學制度走向學校課程制度的實施策略,并對學校課程制度建設進行了初步的構想,最后對學校課程制度建設的未來做出了展望。
【關鍵詞】:制度 學校教學制度 學校課程制度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G420
【目錄】: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導論10-17
- 一、研究緣起10-12
- (一) 學校實踐中的沖突10-11
- (二) 理論研究上的盲區(qū)11
- (三) 課程運作的政策空間11-12
- 二、文獻綜述12-15
- (一) 關于學校教學制度的研究12-13
- (二) 關于學校課程制度的研究13-14
- (三) 對已有研究的反思與評論14-15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意義15-17
- (一) 研究思路15-16
- (二) 研究意義16-17
- 第二章 學校教學制度轉型的經(jīng)濟社會視角17-25
- 一、市場經(jīng)濟體制要求學校教學制度引入市場機制17-20
- (一) 計劃經(jīng)濟模式下傳統(tǒng)學校教學制度的弊端17-18
- (二) 市場經(jīng)濟體制下學校教學制度的創(chuàng)新需求18-20
- 二、知識經(jīng)濟形態(tài)需要學校教學制度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為旨歸20-22
- (一) 知識經(jīng)濟要求傳統(tǒng)的學校教學制度發(fā)生轉向20-21
- (二) 學校教學制度需要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人才為旨歸21-22
- 三、民主法制社會呼喚學校教學制度走向民主協(xié)商22-25
- 第三章 學校教學制度轉型的課程改革背景25-35
- 一、新課程改革給學校教學制度帶來的挑戰(zhàn)25-30
- (一) 課程權力下放與學校教學制度的集權模式存在著沖突和矛盾26-27
- (二) 新課程的選擇性與學校教學制度的剛性控制存在著沖突和矛盾27
- (三) 新課程改革的開放性與學校教學制度的封閉性存在著沖突和矛盾27-28
- (四) 課程領導理念與學校教學制度的服從、執(zhí)行的思維方式存在著沖突和矛盾28-30
- 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校教學制度創(chuàng)新的機遇30-35
- (一) 三級課程管理體制為課程相關利益者的民主參與提供了機遇31
- (二) 學分管理為校內選課制度的建立創(chuàng)造了可能31-32
- (三) 模塊型課程結構為校本課程開發(fā)制度的落實提供了契機32-33
- (四) “教師即研究者”的課程理念為推動“校本教研”和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培育了條件33-34
- (五) “三位一體”的目標觀為新型評價制度的創(chuàng)立奠定了基礎34-35
- 第四章 超越學校教學制度的課程制度的解讀35-46
- 一、學校課程制度的內涵35-41
- (一) 對“制度”的認識35-37
- (二) 關于“學校課程制度”的理解37-39
- (三) 學校課程制度和學校教學制度的關系39-41
- 二、學校課程制度的特點和標準41-44
- (一) 學校課程制度的特點41-42
- (二) 學校課程制度的標準42-44
- 三、學校課程制度建設對學校發(fā)展的意義44-46
- 第五章 從學校教學制度轉型為學校課程制度46-57
- 一、從學校教學制度走向學校課程制度的誤區(qū)和問題分析46-49
- 二、從學校教學制度走向學校課程制度的應對策略49-54
- (一) 走向學校課程制度的宏觀策略49-52
- (二) 學校課程制度建設的初步構想52-54
- 三、我國學校課程制度建設的未來展望54-57
- 參考文獻57-60
- 后記60-6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柳夕浪;新課程實施背景下教學制度的反思與重建[J];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2 郭元祥;;學校課程制度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3 蘇鴻 ,方小瑩;新課程背景下學校教研制度的重建[J];教學與管理;2003年19期
4 徐君;從課程管理到課程領導:課程發(fā)展的必由之路[J];課程.教材.教法;2005年06期
5 靳玉樂,張麗;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回顧與反思[J];課程.教材.教法;2004年10期
6 李松玉;制度的哲學解析[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7 安瓏山;論教學制度[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8 曾小華;文化、制度與制度文化[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1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波;我國小學教學制度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6455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64553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