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大學生自信與歸因方式關系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01 16:32

  本文關鍵詞:大學生自信與歸因方式關系的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大學生 自信 歸因方式


【摘要】:為探討自信與歸因方式的關系,采用青年學生自信問卷與歸因方式問卷對263名大學生進行了測查.結果顯示:總體自信與歸因的內外、持續(xù)、普遍維度存在極顯著相關;歸因中的宿命維度與自信各維度均無顯著相關;自信得分高的被試傾向于將正性事件歸因于內部、持續(xù)和普遍的原因.認為歸因方式對自信水平有影響,影響力最大的是歸因方式的內外維度,高自信的個體擁有積極的歸因方式.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心理學院;西南大學心理學與社會管理研究中心;
【關鍵詞】大學生 自信 歸因方式
【基金】:重慶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點資助項目(07SK171) 西南大學教師教育創(chuàng)新平臺建設資助項目
【分類號】:B844.2
【正文快照】: 自信是個體對自己的積極肯定和確認程度,是對自身能力、價值等做出正向認知與評價的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人格特征[1].自信受具體情境的影響,有多少種情境就有多少種自信.那么哪些因素在影響自信呢?案例分析發(fā)現,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自信有影響,否定型家庭中的大學生缺乏自信,而民主型家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立成;不同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青年大學生自信程度的影響[J];渝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2 魏希芬;通過歸因訓練提高學生學習自信心的實驗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01年04期

3 郭振芳;;歸因理論研究綜述[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年32期

4 車麗萍;成敗經驗對大學生自信的影響實驗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年01期

5 趙崢;張寧;;大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與歸因方式的相關研究[J];精神醫(yī)學雜志;2008年03期

6 畢重增;黃希庭;;成就動機對自信與A型行為關系的解釋作用[J];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7 車麗萍;黃希庭;;青年大學生自信的理論建構研究[J];心理科學;2006年03期

8 車麗萍;;大學生自信與內外控傾向的關系研究[J];心理科學;2007年06期

9 畢重增;黃希庭;;青年學生自信問卷的編制[J];心理學報;2009年05期

10 張進輔,趙玉芳,楊東,于海波;中國人成敗歸因的初步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呂燕;鄧桂東;;大學新生英語學習的歸因傾向研究報告[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2 熊良斌;周志娟;;歸因方式理論概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6期

3 張志君;;大學生自信心與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性分析[J];安康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4 謝章明;解登峰;;大學生人際交往自信水平及其調適[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5 齊冰;歸因訓練的若干研究綜述及思考[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3年01期

6 崔浩瀾;張連成;;運動員心理疲勞與訓練比賽滿意感、自尊及心理控制源的關系[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年09期

7 鄭國英;;第十三屆殘奧會中國乒乓球運動員運動自信心和成就動機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8 高穎;;大學生內隱性別刻板印象與自我價值感的關系[J];才智;2011年36期

9 李太榮;馮文全;;中學生自信培養(yǎng)探討[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10 呂勇,陰國恩,練永文;中學生學業(yè)成就歸因與學習動力的相關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3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世琪;文化距離、顧客感知沖突與服務績效的關系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2 朱麗雅;大學生成就動機、成就目標定向、學業(yè)自我效能對成績的影響模式探析[D];吉林大學;2012年

3 楊秀君;學習成功感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周曉東;基于企業(yè)高管認知的企業(yè)戰(zhàn)略變革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5 白凱;基于發(fā)生學的中國入境旅游者行為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6 李藝敏;我為什么不如他[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王軍;管理決策中的個體認知偏差研究[D];遼寧大學;2009年

8 王純;團體歸因訓練對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癥患者的心身作用及神經生物學機制[D];中南大學;2009年

9 羅鳴春;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現狀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10 畢繼東;負面網絡口碑對消費者行為意愿的影響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盧楠;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機制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邱紅宇;歸因理論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作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3 張洪菊;秦皇島市流動兒童自我意識、社會適應發(fā)展特點及其關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瑩;基于體驗的用戶需求—產品屬性轉化方法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2010年

5 曹評;歸因視角下組織內成員間沖突與個人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6 陳麗娟;大學生的自我形象評價調查及對自信心關系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7 馬祥凱;中國大學生與越南留學生學習動機對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8 陳碧英;論農村初中留守學生心理彈性與英語學習成績的關系[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9 潘小芹;高中歷史學習“習得性無助感”成因分析與對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10 顏芹哥;大學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自尊與時間管理傾向的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希庭;鄭涌;李宏翰;;學生健全人格養(yǎng)成教育的心理學觀點[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2 周燕;影響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環(huán)境因素[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年02期

3 張學民;林崇德;申繼亮;郭德俊;;動機定向、成就歸因、自我效能感與學業(yè)成就之間的關系研究綜述[J];教育科學研究;2007年03期

4 車麗萍;;大學生自信與A型人格的關系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年06期

5 耿愛英;;自尊與自信異質性的理論探析[J];理論學刊;2008年03期

6 李青;;家庭教養(yǎng)態(tài)度與子女的心理健康[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7 韓仁生;韋納的歸因訓練理論模式及其實施[J];齊魯學刊;2003年01期

8 姒剛彥;體育運動歸因研究的近期進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5年02期

9 車麗萍;自信的概念、心理機制與功能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10 畢重增;黃希庭;;成就動機對自信與A型行為關系的解釋作用[J];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車麗萍;當代大學生自信特點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彩霞;;歸因方式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2 孔繁昌;周宗奎;;青少年歸因方式與人際信任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年12期

3 王慧慧;;大學生歸因方式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年06期

4 邢曉沛;王美芳;;大學生迷信心理與歸因方式的關系研究[J];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2010年01期

5 張穎;;大五人格、學業(yè)歸因方式主要特點以及相關分析[J];社會心理科學;2010年07期

6 邢強;;歸因和自我效能感在自我調節(jié)學習中的作用[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7 羅蘇梅;;自我能力否定傾向與歸因方式的關系研究[J];嘉應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8 楊阿麗;方曉義;;夫妻生活事件、歸因方式及其與婚姻沖突的關系[J];心理科學;2010年01期

9 郝丙輝;吳家榮;;東北高校學生歸因方式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學理論;2011年22期

10 郭文斌,姚樹橋,黃敏兒,吳大興;自動思維及歸因方式對抑郁癥作用的多因素分析[J];心理科學;2005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文忠;邱炳武;施建農;林森;趙鈺琳;;中學生抑郁與歸因方式及家庭關系的相關研究[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2 劉琦;孫燕;賀婧;劉曉穎;;危機事件后個體戶個性、歸因方式對社會支持影響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會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許箐;;高中生歸因方式與其父母教養(yǎng)方式相關研究[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4 張妍;呂培瑤;劉志強;;職校學生自尊、自我認同感與歸因方式的研究[A];首屆中青年心理衛(wèi)生學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羅蘇梅;王曉鈞;宋金常;;自我能力否定傾向與歸因方式的關系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6 黎兵;;企業(yè)員工的成就動機、歸因方式與績效的關系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陳建民;朱躍華;張載福;黃恩;胡紀明;余柳霞;王衛(wèi)平;邵海燕;尹浩冰;;大學生歸因方式、認知態(tài)度、人格與心理健康的關系[A];浙江省醫(yī)師協會精神科醫(yī)師分會成立大會暨二○○八年浙江省精神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8 姚茹;董立達;;體育運動領域中的自我效能感研究概述[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9 高麗;張向葵;田錄梅;;歸因方式和自我肯定對不同自尊水平個體焦慮情緒的影響[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孔繁昌;周宗奎;;人際信任在青少年歸因方式與孤獨感間的中介作用[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張靜;槍擊事件的心理分析[N];健康報;2007年

2 劉曉禎 趙晨濱;中年人怎樣發(fā)現生命的意義[N];中國社會報;2007年

3 曾 武;個性合理發(fā)展[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4年

4 本報記者 彭蕓;積極心理,幫你我打開幸福之門[N];中國婦女報;2011年

5 袁浩龍;孩子學習成績?yōu)楹慰傄采喜蝗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3年

6 燕山大學 張宏宇;貧困不是你的錯[N];中國教育報;2005年

7 劉允;別讓角色混淆成為絆腳石[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8年

8 潘雯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正確歸因 重新出發(fā)[N];大眾科技報;2007年

9 南京公交教育培訓中心 梁金花;弱勢群體的社會心理問題分析[N];江蘇科技報;2008年

10 陳鑫欣;開車,你有“路怒癥”嗎?[N];經理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王純;團體歸因訓練對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癥患者的心身作用及神經生物學機制[D];中南大學;2009年

2 馬可一;民營企業(yè)高管團隊信任模式演變與績效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3 王金良;中小學教師心理授權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4 薛云珍;認知偏差與抑郁癥關系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5 黃任之;青少年個人主義—集體主義外部特點和內隱特征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6 李聞戈;工讀學生攻擊性行為社會認知特點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楊秀君;學習成功感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李逸龍;樂觀人格與心理健康、工作績效的關系及其中介、調節(jié)機制[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9 趙書亮;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影響因素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梁慧;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彈性與一般自我效能感、歸因方式的關系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學軍;大學生歸因方式與心理健康、創(chuàng)造性、未來成就能力的相關研究[D];河南大學;2002年

3 陳旭;上海大學生歸因方式對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感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顧鴻;海員歸因方式與應付方式特點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2年

5 王昱文;中學生的自尊、歸因方式與自我意識情緒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馬寧;慢性HBV感染患者負性自動思維與歸因方式的關系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7 林錫棟;企業(yè)員工工作家庭沖突、歸因方式及工作倦怠的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李秀麗;護士工作倦怠與歸因方式、社會支持的相關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張春燕;大學生自尊水平、歸因方式與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的相關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10 王艷慧;歸因訓練對低自尊初中生的影響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

本文編號:60517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60517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aa4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